特斯拉围城 国产新能源路在何方?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特斯拉围城 国产新能源路在何方?
  • 2019-02-01 16:37:31
  • 浏览:268
  • 来自:中国经济信息

  头顶世界新能源领先者称号的美国汽车品牌特斯拉终于来了。2019年1月7日下午,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工程宣布正式开工。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这片位于上海东南一角的两港西大道与正嘉路交叉口的一期工厂,年产能为25万辆纯电动整车。

  回顾特斯拉中国化的进程,几乎很少有人相信一家来自海外的汽车品牌能够如此快速和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某种程度上,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注脚,特斯拉代表了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样本:在核心制造领域,特斯拉作为外商独资的典型,为一众力量所聚焦。

  窗口

  从政策背景上来看,特斯拉的落地也并非无迹可循。

  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制造业方面,已基本开放的制造业目前保留限制的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紧接着的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相关文件将于上半年尽早公布实施。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放宽汽车行业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的时间表: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2018年6月28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公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一政策的第八条明确提到“汽车制造业: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起点是2018年7月28日,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算起,新能源车领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正式取消。

  特斯拉无疑是最早的获益者。相关政策甫一出台,这家新能源车企立刻相时而动,将此前媒体数度盛传的在上海投资建厂的消息变成现实:新能源汽车的国际领先者特斯拉开始了其以全资方式进入中国的渐进步伐。

  落地

  早在2018年7月,特斯拉就正式宣布中国独资工厂落户上海临港。资料显示,特斯拉当时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3),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8月,特斯拉则开启了上海工厂的招聘,当时招募的岗位包括EPC工程总监、政府事务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土木工程师、电气设计工程师、机械设计师以及法律顾问、高级财务经理等。

  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9.7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Q01-05地块864885平方米(合计1297.32亩)工业土地,这也标志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实质落地。

  到11月时,包括与工厂建设相关岗位,如采购经理、生产运营经理、亚太工程审计项目经理、施工质量项目经理、生产安全经理、供应链项目经理、安全系统专员、仪控工程师、高级进度控制专员、高级成本控制工程师等的招聘也宣布开启。

  而到了12月份,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的消息更是进一步显示,特斯拉中国工厂的建设节奏正在加快,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即将开工建设,并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即告投产。

  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特斯拉开工信息,也就是说特斯拉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全资成立公司、招聘、拿地和开工等一系列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果2019年下半年就能够按照预期完成部分投产,那么特斯拉国产化时间将比规划提早至少一年左右。

  而在业内人士眼中,对于特斯拉的政策支持,也彰显了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决心与魄力。在特斯拉筹备过程中,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调研上海市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时指出,落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上海市领导听取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相关情况介绍,察看特斯拉热销车型,鼓励企业在确保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厂建设。

  与此同时,特斯拉对进入中国市场也不遗余力。特斯拉董事长马斯克已经表态,2019年特斯拉计划将MODEL3的部分生产带到中国。据悉,一期总投资预计160亿元、总投资将高达500亿元。根据进一步的协议内容,特斯拉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临港地区建设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其中涵盖了电动车研发创新中心、特斯拉超级工厂、特斯拉销售中国分公司等。

  如此紧锣密鼓的集中建设,就不由得令业界人士为成长建设中的本土新能源制造者位置担忧。特斯拉意欲何为,本土玩家又将如何自处?这都是亟需回答的关键之问。

  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时代,本土各大车企尚能够以合资、共建等方式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过程中分一杯羹,那么在更为开放的汽车产业政策的环境之下,在技术实力上仍处落后的本土造车者们,又将如何面对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独自大鳄?

  如果不考虑政策等因素,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本土品牌在一定时期内势将被特斯拉碾压。按照此前马斯克的测算,在中国建厂之后,特斯拉的新车可以至少降低3600美元的运输费,此外通过中国本土供应链和劳动力等带来的综合优势,将有望使特斯拉的售价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特斯拉的市场竞争力。按照特斯拉MODEL3目前在中国的最新估价,续航里程接近500公里的长续航版本的最终售价将处于30-40万元(原价为58.8万元)之间。伴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渐退潮,这一价格在市场将极具竞争力。

  资料显示,特斯拉主打的大众车型MODEL3在2018年中已经实现了周产5000辆的目标。MODEL3的成功量产,为其中国工厂的建设和供应链的筹备,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果按照2020年这一公认的特斯拉中国量产时间为节点,本土汽车厂商能够生产出能够在同一市场相抗衡的竞品则成了未来中外新能源车企的关键角逐因素。

  成长

  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过去数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屡创新高,截至2017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全球之首,占据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4%。

  在2017年全球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中,北汽EC摘得2017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的头衔并不意外,目前其官方指导售价分别为15.18万元和15.78万元,除了享有国家和地方补贴,北汽新能源还提供了厂家补贴,以保证补贴后价格分别为4.98万元和5.58万元。不仅如此,北汽EC系列尽管便宜,但其续航里程能超过200公里,满足了消费者日常上下班的代步,而36分钟就可以由30%充至80%电量也使其更具灵活性。

  北汽EC的“成功”并不意外,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的一个缩影。得益于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扶持,短短数年时间中国新能源的产销就一跃占据了行业的大半壁江山。

  另一边厢,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也给行业带来了无限遐想。

  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是指创始人与发起者大多来自于互联网及相关企业,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构传统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车企。从这一点来说,其既区别于传统车企所开发的新能源业务,如北汽新能源;也区别于早期试水电动车的比亚迪汽车等。这一领域,蔚来与小鹏是佼佼者。

  2018年12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G3正式上市,并同期启动交付。这也是继蔚来之后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在量产与交付道路上走得较快的公司。小鹏汽车由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于2014年发起成立,截至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完成多轮融资,总融资额更是突破百亿元,以估值250亿元而处在同类企业的前列。

  而比小鹏早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蔚来汽车,则以近70亿美元市值位列本土新能源汽车榜首,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这家企业甚至还完成了过万辆的交付难关。

  至少从阶段性来看,本土品牌看似一片光明。只是,一个难以忽略的隐忧也正在浮现:国产新能源不能永远处于“温室花朵”的被保护状态,伴随着外资投资比例限制的逐渐消除,本土车企与外来车企真刀真枪的战争已在所难免。

  博弈

  在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的同时,官方也正积极推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对外开放。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显示,除了特斯拉,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内的外商投资重大项目,也将在今年继续引进。

  关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两则消息近日在业内传开。方案内容显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这预示着新能源车企不仅将面对特斯拉等国外汽车公司的挑战,依靠补贴刺激销量的好日子也将一去不返,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新拐点。

  需要反思的是,本土销量较高的车型无不是续航里程、补贴后价格较低的低端车型,与特斯拉、宝马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尚无法等量齐观,同日而语。本土新能源造车力量“躺赢”的时代,正一去不返。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也尚待时日。至少当下来看,人们对本土品牌的预期并不是很高。

  也有分析者列举除了特斯拉进入中国后也可能遭遇的“水土不服”,这或许会给本土品牌一些喘息之机。

  例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相比特斯拉更具有本土化优势,无论是前期造车成本还是后期的市场销售。首先,在资源上,中国的新势力造车无论是供应链体系、生产研发、人才供应都可以直接借助本土优势,其次,在消费者认知上,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深谙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认知。

  而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能为其带来不少竞争优势,首次能够为特斯拉降低不少成本,使特斯拉在价格上更有竞争优势,且能够让特斯拉更加的本土化,离中国市场更近。

  从以上来看,特斯拉迫切需要加速国产化为其赢得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筹码。

  不过,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预计最快也要在2020年底才有可能下线首批车辆。虽然按照目前的进程,有可能提年一年实现国产化,但时间仍是有些久远。且在此之前,特斯拉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特斯拉要想摆脱量产交付的魔咒,还需培养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而这对于特斯拉来说并不容易。或许特斯拉可以从美国进行跨洋运输,但是这将进一步加重成本负担,且还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在中国市场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也将会有很多的困难。特斯拉的电池制造、零件装配等与中国本土车型完全不同,这个“外来者”势必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特斯拉面临的不确定性还包括“资金”。特斯拉至今仍未盈利,其本土的研发、生产不仅面临高额支出,还要负担特斯拉海外超级工厂的开支,特斯拉财务承压,所以想要国产化并不容易。

  据悉,其建设工厂所需的数百亿元资金,都需要靠发债获得,目前马斯克及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号召力已不如从前,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环境也相对严峻,如果融资时间及成本不如预期,将会对工厂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在一些行业政策分析者看来,资质与牌照问题也不可小觑。特斯拉落地,尚需解决诸多政策方面的掣肘,首当其冲的就是资质问题。未来MODEL3的新能源牌照问题解决的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其与本土品牌的竞争。

  但总而言之,留给国产品牌的时间都不多了。毕竟,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退步亦或困难之上,绝不是永久的出路。因为种种迹象也表明,上述的假设都不足以成立。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北京等一线城市,特斯拉部分车型已经可以使用新能源牌照。目前难以确定的是,可能对本土主流新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的特斯拉MODEL3和MODELY车型的具体政策如何,包括政府补贴、新能源牌照、量产后的售价等都是特斯拉最终给本土车企带来多大程度影响的未知因素。

  按照特斯拉此前的定价策略,去除关税、汇率和运输等额外费用,特斯拉美国售价和中国售价几乎相同,未来中国工厂量产后也将保持这种定价策略。

  “我们看重的是公平;我们看重的是透明;我们看重的是推动中国的电动汽车事业;我们看重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客户——无论他/她身在何地。”这是马斯克针对特斯拉中国市场定价时所作的表态。

  事实上,特斯拉的潜在消费群体不止是当下的收入在中产水平以上的群体,如果国产后的特斯拉能够把价格控制到主流B级车的价格水平,那意味着相当部分的车企将受到巨大冲击。

  这一论断有着真实的数据支撑。数据显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中国市场也是美国之外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场。考虑到MODEL3之前多个成型的售价门槛之高,本土化的特斯拉竞争力或将呈现倍增实力。

  如果参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智能手机市场与其最为相似:特斯拉如苹果一样占据中高端市场,带动本土的供应链共同成长。而国产众多品牌则在价格战中厮杀,占据中低端市场。最终,特斯拉可能会以较高的利润占据大部市场,而国产品牌则处于微利抑或亏损的格局。

  这显然是蓬勃发展中的本土新能源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局。

  破局

  在产销双增的格局之下,国产新能源存在的部分问题也正逐步显现。电池系统集成设计专家平全文在第一电动汽车网上发表的一篇《2019新能源产业链,更需要重构品质、修炼内功》的文章中,列举了一系列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召回事件屡屡爆出、电池起火事件频繁、资本投入紊乱无序等,都是本土新能源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在一次情况介绍中提到,“2018年已发生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40余起”,这个数字无疑是偏高的。

  另一个存在的短板则是续航对比及充电解决方案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短板。近一两年各大涉猎新能源的汽车品牌,均发布了续航里程较高的品牌,但相关概念车所标榜的续航往往在用户体验时却大打折扣。目前主流消费车型仍然是续航在200公里上下的低端车型。

  与此同时,奔驰和奥迪先后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EQC和E-TRON,这两款车型都将于2019年上市,随后在中国“国产化”。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预计,国外车企将在2020年大举进入纯电动车领域,届时,本土新能源与特斯拉等海外品牌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

  对于这种竞争,官方早有预测。制造业的开放进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不断竞争的过程。在逐步放开汽车等领域的表述中,就能够看出个中的深意所在。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明确要“力争用3年时间大幅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快速升级充电运营服务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显而易见的是,国产品牌的突围之路,绝不是走以量取胜和同质建设的老路。在一个接近产能过剩的行业,只有在创新和质量上实现引领才能够赢得新能源的制高点之争。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