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新能源资本新局:回A角逐“硅王”之争?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大全新能源资本新局:回A角逐“硅王”之争?
  • 2020-07-13 16:04:41
  • 浏览:605
  • 来自:中国经营报

  中概股回A浪潮下,多晶硅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正酝酿新一轮资本布局。

  一个多月前,大全新能源方面透露,其考虑在未来两年内将全资子公司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大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新疆大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辅导机构,双方于6月12日已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7月3日,大全新能源还对公司相关管理层进行了一轮调任安排,以满足科创板对公司业务经营独立性要求。

  多晶硅行业人士李岩告诉记者,大全新能源作为光伏中概股,长期估值偏低,融资已经受限。选择A股,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更加有利于进一步扩充产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大全新能源拆分子公司回归A股与当下国内的多晶硅竞争环境不无关系。“目前多晶硅市场已经越来越集中,仅剩下几家了。随着通威的扩产,成本继续降低,大全新能源会感到有压力的。” 李岩表示。

  徐氏父子剑指科创板

  大全新能源成立于2007年11月,是大全集团在新能源板块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徐广福、徐翔父子。

  1942年出生的徐广福,今年78岁,经营大全集团已长达半个世纪。早在1966年,他从一个生产砂轮、胶木等零部件的手工小作坊做起,带领大全集团一年创造营收178.31亿元,位列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309名,业务辐射电气、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

  2006年,“光伏教父”施正荣成为中国首富,其写下的财富神话,吸引了大全集团挥师杀入多晶硅领域。

  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相比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资金和技术门槛都比较高。不过,徐翔在接受采访时曾评价投资多晶硅,这是“大全集团裂变的新机遇”。

  在那个“拥硅为王”的年代,大全新能源也赚得盆满钵满。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多晶硅价格曾疯狂上涨,2008年价格一度涨到400美元/千克。纵然历经金融危机,大全新能源在2010年依然很快实现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然而,2011~2013年,受欧债危机、光伏“双反”和价格下跌的冲击,整个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光伏企业陷入低谷。

  Wind数据显示,2011年大全新能源净利润3332.40万美元,同比下滑超50%,到了2012年、2013年已经分别亏损1.12亿美元和7094.35万美元。

  市场风云变幻之际,大全新能源也变得风雨飘摇,走到了退市边缘。这次危机中,大全新能源的股价还曾跌至1美元/股以下,收到退市警告。

  2014~2018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光伏行业开始回暖,整个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不少A股企业也随之进入了发展黄金期。而相比之下,在美国资本市场,光伏中概股估值被低估,与市场地位不匹配,融资困难,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棘手问题。

  于是,2015年以来,以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为代表的光伏中概股纷纷释放私有化信号,回归A股。不同的是,大全新能源选择了新三板。

  2015年12月,大全新能源子公司新疆大全完成了公司改制,并于2016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不过,到了2018年5月,新疆大全很快结束了这段“新三板之旅”。新疆大全表示,此举是考虑到目前信息披露成本较高、股票流动性较低、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决策效率,要降低成本,扩大竞争优势,以促进公司更好地发展。

  或许大全新能源并没有寻找到适合的融资平台,过去几年,大全新能源整体偿债能力相对较弱。2014~2018年,大全新能源流动比率徘徊在0.29~1.07,速动比率徘徊在0.22~0.93。记者注意到,除了银行贷款外,其业务主体公司新疆大全主要依靠徐广福、徐翔父子控制的大全集团以资金拆借、提供担保等方式向其提供财务支持。

  2019~2020年,国内外环境变幻莫测,特别是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概股信任危机发酵下,中概股再次纷纷“回巢”。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正向红筹企业打开“新通道”。

  如此背景下,今年6月5日,大全新能源宣布了一项开拓国内资本市场的战略计划,公司考虑在未来两年内将主要运营子公司新疆大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这也意味着,大全新能源不仅在国内获得新的成长平台,同时也可以维持其在纽交所的上市地位。

  “选择A股再上市,主要原因还是公司估值偏低,融资能力受限。登陆科创板,更有利于企业改善融资环境,提升估值空间。像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阳能回归之后就很明显,目前两家企业的市值均在两三百亿元,而大全新能源只有80亿元左右。”李岩表示。

  “硅王”角逐战

  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大全新能源在市场较量中难免会有压力。

  当下,经过2018~2019年光伏产业的低潮期,叠加2020年的疫情冲击,二线厂商相继停产,德国瓦克将部分产能切换为电子级硅料,韩华OCI群山基地宣布关停,国内多晶硅寡头之争的局势已然形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随着具有能源价格优势的新疆地区新建多晶硅产能逐步投产和达产,以及多晶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产能偏小或电价偏高的厂家或地区多晶硅企业先后减产或停产。”

  对于2019年硅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方面表示,多晶硅领域已经形成了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新特能源、东方希望等大企业主导市场的竞争格局,这5家企业的有效产能均在7万吨/年~8万吨/年,产能占比达到80%。

  而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技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在技术水平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基本就是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了。”李岩认为。

  据介绍,在多晶硅成本上,电价成本占用了50%左右。因此,近几年上述多晶硅领军企业便纷纷涌向了低电价区域,例如新疆、四川和内蒙古等地。

  李岩分析,目前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保利协鑫和新特能源整体上会比较有竞争力,特别是通威股份和大全新能源,成本和质量优势明显。保利协鑫产能和技术也是靠前的,不过由于负债偏高、现金流紧张、徐州产能成本高及人才流失等原因,目前会显得有些尴尬。

  据介绍,基于电价低、产能大和新设备平均能耗低方面的优势,目前通威股份的多晶硅成本优势尤其突出。财报显示,2019年底,通威股份已经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在建产能7.5万吨,其中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合计6万吨产能生产成本低于4万元/吨。

  不仅如此,2020年2月通威股份还发布了高纯多晶硅扩产计划,计划在未来2021~2023年将当前8万吨/年产能分别扩张至11.5万吨/年~15万吨/年,15万吨/年~22万吨/年,22万吨/年~29万吨/年,争取实现生产成本3万元/吨~4万元/吨,现金成本2万元/吨~3万元/吨。不难看出,通威股份将进一步攻占市场,有意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通威股份外,2020年其他竞争对手并未发布重大扩产动作。

  资料显示,2019年底,大全新能源4A扩产项目完全达产,产能已由3.5万吨增长至7万吨,实际产量可能更高。同年第四季度,其生产成本降低到了6.38美元/千克。

  在李岩看来,通威股份扩产后,成本继续降低,包括大全新能源在内的企业都会感到压力。

  有消息称,大全新能源正在评估下一期4B扩产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如果此次科创板上市能成功,预计明年上半年新项目有望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市场需求的启动,多晶硅市场已开始呈现供不应求现象,硅料价格企稳回升,该形势可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如果较长一段时间内利润可观,企业便会蠢蠢欲动,考虑扩大产能。”一位硅片厂企业负责人推测。

  值得关注的是,7月初大全新能源新疆多晶硅厂发生爆炸事故也可能对产能造成暂时影响。对此,大全新能源方面并未向记者作出回应,该公司内部人士称生产线正在检修,很快就可以恢复生产。新疆石河子安监局方面告诉记者,该事故还在调查过程中。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大全新能源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