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具影响力的20位光伏企业领袖榜单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2020年最具影响力的20位光伏企业领袖榜单
  • 2021-01-07 17:08:08
  • 浏览:1213
  • 来自:黑鹰光伏

  岁月的能量,静谧而深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延宕二十年,中国光伏企业家们的精神,来自于其真正的情怀初心与智勇担当。

  这二十年,无数企业家前赴后继,历经跌宕与苦难,为光伏产业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助力企业攻坚克难,企业家精神弥足珍贵!

  促进产业爬坡过坎,企业家精神不可或缺!

  新能源产业与市场的活力终究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推动光伏产业十四五健康持续发展,迈向“碳中和”,光伏企业家们的战略眼光、精神韧劲、大格局大视野,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是这个充满希望的产业里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2020年,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也改变了国际关系。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新能源的定调,国际社会对气候治理的积极呼应,也让这个产业积淀起前所未有的希望。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光伏企业家们以勇敢的担当者、创新者和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从不确定中夯实确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综合评估2020年光伏企业家们在产业中的持续影响力、典型性和突破性、企业治理与资本市场表现、产业担当等因素,黑鹰光伏本期内容推出《2020年最具影响力的20位光伏企业领袖》,向光伏企业家们致敬,也向每一位光伏产业中的奋斗者致敬(特别注:排名不分先后)。

  刘汉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创办通威集团38年来,刘汉元与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宗庆后、李东生、刘永行、曹德旺等一大批企业家共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生态的发展、跌宕与变迁。

  “发轫于眉山,成长于成都,壮大于全国,放眼于世界”,从1982年至今,刘汉元掌舵下的通威集团穿越多次经济与产业周期,一步步发展壮大。2006年,通威通过外延业务进入光伏领域,其后潜心耕耘、强势布局,加速成为全球光伏新能源业务+农业业务“双龙头”的领先企业。

  对于通威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讲,企业要穿越各种发展迷雾、杜绝各种诱惑,战略定力极为重要。对于企业的掌舵人而言,这无疑需要足够的胆略、静气和韧劲。

  38年的淬炼,刘汉元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气魄,以及他对商业本质细致入微的洞察,对艰苦奋斗的体悟,无疑深刻影响了通威集团这家企业的文化基因。独特的奋斗文化、分享文化和执行文化,让所有通威人都能披荆斩棘,说到做到,有令必达。当4万“通威人”勠力同心,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2020年,通威在光伏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和强势进击,可谓前所未有。“速度”、“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成为通威所有项目布局与企业发展的代名词。今年2月11日晚间,通威股份的一份“规划公告”,一份“项目公告”,震惊业界——投资200亿元分期扩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中期规划,到2023年,通威股份高纯晶硅业务和电池片产能,将可能分别达到22-29万吨和80-100GW。

  在产业链上游,2020年,通威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年产能,预计2021年将突破16万吨,产能、出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高效电池产能已达到27.5GW,产能规模、出货量、盈利能力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在产业链终端,通威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在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在建及已建电站规模超2GW,真正实现了农业和光伏高效协同发展。

  经营层面,黑鹰光伏统计发现,通威股份已连续16年保持盈利,在产业多种变数叠加之下,2020年前三季,通威股份实现营收316.78亿元,同比增13.04%;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48.57%。此外,2020年,通威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成为全球首个千亿级水产、光伏品牌。也就在今天,通威股份市值突破2000亿,成为光伏行业第二家市值突破两千亿的企业。

  颇受业界与媒体关注的是,2020年,刘汉元掌舵的通威集团,与天合光能、隆基股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等大量优秀的光伏企业携手,以多种战略合作模式,发挥各自强项,相互尊重,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更好的行业生态,协力推动光伏产业进入全新的“大合作”时代。

  作为光伏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之一,刘汉元也一直在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声。作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的刘汉元,连续多年在两会及其他各种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就减免光伏发电税收、光伏非技术成本过高、加快推进分布式发展等众多问题,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两年前,刘汉元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并荣膺“2018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一年前,刘汉元获评“2019年四川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殊荣;2020年,作为全国著名的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作为艰苦奋斗的劳动者,刘汉元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十四五即将开局,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时代和“碳中和时代”正在开启,未来何去何从?刘汉元在通威集团官网的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坚定不移地奉行“诚、信、正、一”的经营理念,并矢志不渝地以“世界级健康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供应商”为企业使命和价值诉求,勠力同心,斗志昂扬,一往无前,把通威事业推向更高的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天地。

  李振国

  隆基股份总裁,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

  一年多前,我们采访李振国的那个月,隆基股份市值突破1000亿。现在,隆基股份市值已无限接近4000亿。

  这位出生于河南许昌的中原男人,十二岁离开家乡,到西宁,到兰州,到西安,再到创办隆基股份,辗转奔波大半生,如今已过知天命的岁数;而李振国一手创办并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晶产品制造商的隆基股份,在2020年正好成立二十年。

  回顾这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的20年发展,李振国掌舵下的隆基股份,在制定战略、判断技术路线和解决日常运营问题的时候,遵循两个核心原则:其一,一切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的“第一性”原则;其二,立足未来、着眼于长远,不被短期利益或困难所迷惑。

  由此衍生,隆基十余年的发展均遵循三条“铁律”:专注于单晶路线,无论短期如何困难,单晶是唯一的方向;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领先;专注于主业,杜绝与主业无关的任何利益诱惑。

  过去二十载,中国经济渡过数次大小周期,国家层面的能源战略历经调整进化,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得以加速崛起。风流雨打,起伏聚散,这里的江湖早已不是曾经的江湖,现在的光伏也已不是当年的光伏。作为隆基股份的掌舵人,毫无疑问,李振国的秉性、视野、格局、韧性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家企业的成长和未来。

  2000年,李振国开始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这就是隆基股份的前身。2006年和2010年,李振国的同级校友钟宝申和李文学先后加盟,一个负责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一个负责整体的生产运营。这也是隆基股份发展史上的两个关键节点:开始规模化进入光伏制造,专注单晶硅片并决心做大;隆基加速扩张,筹划上市。

  2012年,隆基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13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做到了第一;2014年11月,隆基股份收购乐叶光伏,迅速向下游组件端延伸,并快速发展成了全球最大的单晶组件供应商。

  自2016年以后,太阳能组件业务已成为隆基第一大主营产品,也是第一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产品。在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中,隆基乐叶已上升到全球第4位,单晶组件产销已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到了截至2020年11月底,隆基股份组件出货已经突破20GW,成为行业首个“解锁”此成就的组件企业。

  回到6年前,也许没有人会预料到,仅仅4年之后隆基的组件年出货会直逼出拉倒宝座,但更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份成绩背后,从技术到产品、销售到市场,隆基攻克了多少难关。

  除却组件业务的表现,2020年,资本市场上,隆基股份成为全球光伏市值最高的企业;此外,隆基加速高效产能的强势布局,扩张力度无出其右;此外,与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优秀企业形成多种战略合作(包括长单采购),保证未来供应链安全。

  此外,2020年初,隆基股份正式加入了由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发起的RE100倡议。隆基承诺,到2028年将在全球运营中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加入RE100,也成为李振国“零碳攻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在《总裁公开信》中,李振国表示:很荣幸隆基能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改善气候问题的道路上与你们同行,也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给这个世界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

  黑鹰光伏曾在采访中问询李振国,其心中的企业家精神包含哪些要素?李振国表示:首先要选择做对人类和地球有益的事,我们叫“善意经济学”。第二,踏实做事,努力做事,要勤奋,要敬业。第三,对事物的本质,要有足够的判断力。第四,要兼顾到客户、员工、政府等相关方的利益,这样你才能做长远。

  谢小平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公司董事长

  2010年5月,谢小平出任黄河公司总经理,时值我国光伏产业进入重大调整期,《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公布,国家发改委启动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

  凭借着企业家独有的市场敏锐,谢小平率领黄河公司全体仁人志士科学布局,率先打造完整的光伏全产业链,全力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一手带领黄河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

  2016年,“十三五”开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这一年的8月23日,国家领导人视察黄河公司,作出了“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

  凭借着高度的政治自觉,谢小平在全力抓好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产业扶贫、援建援助和生态文明建设上路。2019年,国家电投集团为加速推动光伏产业,提出率先将光伏产业打造为“世界一流”,成立了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由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兼任创新中心总经理。新的使命在召唤,新的征途开启。

  从黄河公司人尽皆知的“拼命三郎”,到“全国劳动模范”,再到“新能源十大年度人物”、“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先进个人”,谢小平说:“那都过去了。”

  面对媒体,他更愿意如数家珍地宣传黄河公司整个团队为水电事业和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创下的一长串“全国第一”和“全球率先”。

  “这些成绩,是我们在没有教科书、没有任何可供借鉴和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凭借在传统水电行业积累的经验,白手起家、努力钻研、科学实践、创新创造而得来的。

  谢小平曾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在千方百计提高光伏电站系统转换效率,光伏行业单枪匹马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将进一步联合国内外顶尖行业企业一同走向国际,一定能把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的装备制造推广出去。”

  十年时间里,黄河公司建成54座光伏电站,总装机669万千瓦,每一座电站都引领着全球光伏电站发展的方向,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开发与运营商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黄河”的美誉。

  在业界,黄河公司在光伏制造、电站运营、电站设计建设、行业标准制定、系统集成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高纪凡

  天合光能董事长

  2020年12月31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发表新年寄语,主题是“与伟大时代同行,向零碳未来奔跑”。

  过去的2020年,数年低调的天合光能创造了多个“高光时刻”,行业也得以逐渐理解高纪凡过去数年的蓄势和埋下的伏笔。数年“不鸣”的天合几乎是“一鸣惊人”。

  2020年6月10日,天合光能登陆科创板,成功“回A”。高纪凡说:天合人众志成城、携手共进、艰苦奋斗,踏上创业的新征程!

  天合光能通过IPO募集资金净额达到23.1亿元,其2020年前三季净筹资规模高居行业第三位。2020年前三季,天合光能对外投资、资本实力、研发投入、总资产规模及增长等核心数据都实现高速增长,并位居行业前列。

  2020年,业界共知的还有,天合光能领头共建了具战略意义的创新生态圈。天合光能联合牵头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领军企业。成员数量超过60家。

  2020年,高纪凡领导下的天合光能向全球发布了600W+系列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引领中国光伏步入6.0时代。天合率先建成了近10GW至尊组件产能,并演化出丰富的产品线。天合还完成了对跟踪支架公司Nclave的全资收购,为全球客户提供与600W+超高功率组件匹配的新型跟踪支架解决方案。

  同时,天合光能量产的单晶P型高效双面PERC太阳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23.22%,取得了单晶P-PERC电池量产转化效率行业领先的水平。

  在先进产能的扩张与引领方面,天合光能也不再“低调”。

  黑鹰光伏查阅报告发现,进入2020年下半场天合光能明显提升了未来战略目标。比如在早前其发布的招股书中,天合光能计划是2020 年底公司计划组件产能超过20GW,2021底超过 30GW,2022年底超过40GW,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业化优势。

  而在2020年半年报中,天合光能将组件产业目标调整为公司在2020年底组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22GW左右,2021年底组件总产能预计能达到50GW左右。以此可见,其2020年产能目标提升了2GW,2021年目标提升了20GW。

  另外,截止2020年6月末,天合光能电池产能为12GW,公司在2021年底电池总产能预计能达到26GW左右规模,其中,210mm大尺寸电池产能占比达到70%左右。

  作为天合的创始人和领导者,高纪凡是公认的圈内物质欲极低的人,为人超脱,这让他很幸运的在顶峰之时没有被盛名和财富蒙蔽双眼。高纪凡说,“天合选择成为行业领导者,我本人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就要承担领导者应该承受的责任,所以我们的探索不能仰仗别人或者责怪别人。”

  在新年致辞中,高纪凡也展望了新的一年:天合光能将大力发展光伏与储能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强推进光伏系统与物联网协同发展,将通过科技创新把光伏发电、储能、氢能、智能输配电和智慧用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相互融合,为全球低碳转型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为“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世界”贡献出天合力量。

  舒印彪

  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

  舒印彪挂帅的华能集团,成为近两年央企强势进击新能源的典型代表。

  两年前,舒印彪调任华能的消息如平地惊雷震彻整个能源圈。这家当年世界500强排名第289位的央企,迎来首位出自国家电网的掌印人。

  舒印彪说:“所有人都知道我快到退休年龄了,还有最后三年时间。是顺利混过这三年,还是把这三年当成五年、十年来干?我选择后者。”

  履新两个月后,舒印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改革创新再出发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他上任后发表的首篇署名文章,文章中五次出现“新能源”,由此开始,华能将战略重心向新能源转向的大幕拉开,一场“风光”大戏很快上演。

  2019年5月,这位以低调谨慎著称的央企负责人突然抛出一项“1600亿计划”,声称将与江苏省政府合作,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2019年6月,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资商协鑫集团对外宣称,拟将旗下光伏电站上市平台协鑫新能源51%的股权出让给华能。这在当时的新能源圈引起极大关注。当然,最终的故事也众所周知。

  2020年7月10日,华能集团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舒印彪再次表示:坚定新能源发展目标不动摇,走绿色华能之路。

  2020年12月22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0年总部部门和部分二级单位调研座谈会,舒印彪在会上指出,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三色三强三优’世界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坚持基地型、多能互补型发展,加快推动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到2025年,公司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根据华能集团的相关规划和目标:“十四五”期间华能要干8000万到1亿的清洁能源,初步估算新能源调整的投资力度在7000亿人民币左右。

  朱共山

  协鑫集团董事长

  2020年是朱共山成立协鑫集团的第30个年头。产业跌宕起伏,市场风云变化,2020年,协鑫集团业面临成立以来新的转型压力与发展机遇。

  最近的消息是:2020年12月12日,合肥市肥东县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肥东县召开。协鑫集成60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一期15GW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绿色能源超级智能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过去几年,新能源欠补问题让协鑫集团和朱共山尝尽艰辛,而当产业进入下一个新时代时,朱共山又以新的方式“归来”。最近两年,朱共山在重新思考产业链的逻辑,决定对集团进行瘦身,更专注地在光伏材料领域强化优势地位。

  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朱共山透露,未来将以颗粒硅和210组件(兼容182)为核心优势,积极开展产业链协作,并持续推动钙钛矿技术发展,为光伏下一个五年之后步入叠层时代做好准备。

  根据协鑫公布的投资计划,到2021年底,会形成约30GW的210大组件产能,如果按2021年中15GW,2021年底15GW的进度估算,2021年会有10GW的组件产出,成为210军团中的重要一员。

  事实上,在实现光伏行业硅料端逆袭之后,朱共山就一直在布局未来:颗粒硅、钙钛矿等先进技术,协鑫集成也被定为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智慧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商。

  过去的2020,诸多变数叠加,无疑极大考验企业掌舵者的战略眼光和领导力。协鑫如何转型,如何发展,成果如何?我们从朱共山2021新年的献辞中可见全貌,摘录如下:

  我们都是夸父逐日的光伏勇士,于山头风口、星辰大海之间奔跑的风车少年,“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光明使者。人类对蓝天、碧水、净土和乡愁的热切呼唤,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产业语境,又让我们多了一份无比神圣庄严的新使命——碳中和的打工人!

  责任,是最澎湃的原始动能。2020年,三十而立的协鑫“保”“稳”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资产、资本、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资产负债率降幅明显;集团顶层混改多点发力,跨所有制合作密集推进;成熟业务加快迭代升级,迈向价值链更高端;5G移动能源与新基建配套用能、大数据中心、储能与电源两极化等战新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2020年,协鑫以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夯实四大替代进口能力,实现“十三五”完美收官: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科技“02专项”电子级高纯硅料实现国产化;12英寸存储器晶圆材料喜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半导体工业关键原料硅烷特气迎来国产化;FBR颗粒硅更是十年磨一剑,品质稳定、技术领先、客户验证、产品量产、锁定长单,引领光伏原材料绿色环保智造技术新革命。

  所有的穿越,都是重生的磨砺;所有的爬坡过坎,都是转身转变的必然。一如那些气壮山河的年度逆行出征,诠释了什么是大义、无畏与果敢。2020年,协鑫保持理性冷静,在思辨中调整,在调整中进步,于变局中开新篇;以静默无声的努力,低调酝酿新一轮的蝶变。功成不必在我,但功力必不唐捐。

  历次的战略转型,教会了协鑫识大局、谋大势、干大事,做一年、想三年、看十年。“十三五”初,协鑫力倡平价上网,鲜有人理解。今天再看,平价上网以成本、科技的超级竞速,为新能源摆脱补贴依赖,自立自强走上主流能源舞台,赢得了第一张通行证。从平价到低价,从混合到替代,道阻且长,但大国承诺,已然划定时间表......国家意志加持,风光逆势改命,新能源守得云开见月明,在窘境中迎来掌声,看似姗姗来迟,实则是大势所趋之必然。

  “十四五”时期,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步入“关键一程”......协鑫将深度嵌入国之大略,站在科技前沿,聚焦主业拉长板,做精强项稳底盘,剥离非优资产降杠杆,将负债控制在合理区间。以高新科技为驱动,以高端制造为依托,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走数字赋能、轻重结合、智慧发展、国民共舞、合伙共赢之路。为客户永续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令员工充满获得感。持续与产业同仁一道,为行业谋发展,为社会谋进步,让地球家园纯净而美好,让自然灾害尽可能遁形,助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悉皆实现。

  沈浩平

  中环股份总经理

  好企业必定有个大格局的领导者。回溯十年发展,作为光伏的龙头企业之一,中环股份可能不是最有钱的公司,但一定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公司。

  在黑鹰光伏交流过的光伏企业家中,这家企业多年来的领导者——沈浩平显得颇为独特。三十多年的光伏从业经历,让中环股份和沈浩平几乎不怎么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追求长期稳健的发展。

  过去的2020年,对于沈浩平,以及中环股份而言,具备“里程碑式”的发展年份意义。

  最让媒体、资本,以及光伏产业极为关注的,无疑是中环股份与TCL的联手,以及可能由此打开的全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进程。

  2020年8月,TCL科技(000100.SZ)董事长李东生与沈浩平等共同出席“TCL新动能战略发布会”。

  历经10个月、股权转让额高达109.74亿元的中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终于收官,TCL最终通过激烈竞标获得了中环集团100%的股权。TCL科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光伏产业新的重要战略投资方、参与方之一。中环将由此打开全新的发展格局。

  作为未来TCL的第三大引擎,中环股份今后新能源及半导体业务的愿景是什么?答案是新能源材料的全球第一。新能源组件的全球第三,半导体材料的全球第五。沈浩平强调,未来中环股份将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光伏公司。

  体制机制对于未来的中环股份跃升式发展无疑极为重要。伴随TCL的进入,中环股份会相应做体制和机制上的调整,会更灵活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今后的TCL和中环股份,会如何协同?沈浩平解释,今后TCL科技将对中环股份实现助力和赋能;中环股份则对TCL科技产生更多的“向心”。

  中环股份与TCL的联手,彼此都会倍加珍惜这一创立数十年、具有工匠精神和工程师文化的优秀科技型公司。彼此正望向同一个方向,寻找更灿烂、更明确的发展路径,且径直前行。正如沈浩平所言,“中环(股份)是维护我们近万人干事创业、赖以生存的平台,我们更需要相互扶持、共同进退以保护我们近万人自我实现、尽心竭力的平台。”

  不久前,沈浩平在《致中环人的一封信》 中强调,要拥抱变化,坚定前行。

  在这封信中,沈浩平表示,在中环集团混改的大背景下,中环股份完成了从国有控股变为民营大股东的公司,我们需要发挥机制优势,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以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快的决策和市场反应、更强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势,推动中环股份高质量发展。

  Change is better!变什么?变的是让组织更适应市场......中环股份一直在说“否定现有技术、否定现有产品、否定现有自我”,毫无疑义,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在变革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镜梳妆、客观自我,最终做到“科学时尚”。

  中环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

  第一,应该是一个对标全球先进公司、具有先进理念(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公司,是一个利他的公司,是一个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是能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是掠夺价值的公司。

  第二,公司的展现(特别在制造业、在创新的展现里),是一个能够超越传统中国制造的公司,是一个总书记说的高质量发展的公司。

  最后,中环要发扬这个公司历史上优秀的地方:立足长跑、专注自己的行业,面对行业的波动能够穿越周期。不因自己的狂妄,不因自己的贪婪而穿越不了周期。当然,更不能因为自己的愚蠢穿越不了周期。我们是一个科学的、Smart、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李仙德

  晶科能源董事长  晶科科技董事长

  企业家的秉性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走向,而在中国光伏企业历史的河流中俯拾即是。对于晶科能源而言,其创始人李仙德的领导力,战略定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一往无前的进取勇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发展与走向。

  众所周知,李仙德几乎不参加行业内的论坛会议,也很少公开露面。不过,从晶科能源多年来的发展布局,以及其偶尔书面发出的“新年致辞”或产业剧烈变动时发出的文章来观察,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位青年企业家的洞察和思考。

  晶科能源成立至今的十四年里,绝非一帆风顺。但特别的是,每一次策略上的转弯,李仙德都能比别人看得更远,并在下一波趋势到来之前,暗中准备火药应对挑战。

  李仙德曾发文称:“如果我们无法在这产业做出独特贡献,如果我做不赢对手,那表示这个产业已经不需要我们,我就退出。”“不独特,毋宁死。”“做那些只有我们才能做到的事情,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这位被称为光伏产业最“悍”董事长的企业领导者也曾说过“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他也曾表示“过去,没有一步是浪费;未来,没有一步会错过!”

  如何理解晶科能源过往的坚持和取舍?李仙德说:“趋势比真相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

  在去年底举行的晶科能源战略会议上,李仙德曾表示:“今天你看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未必是明天的,今天你害怕担忧的东西表示你已经想到,那就没什么可怕,反而你现在没想到的东西,可能更可怕。”

  2020年5月19日,由晶科能源拆分电站业务而来的晶科科技(601778.SH),在上交所敲响上市锣声,正式宣告了晶科迈入A+H发展新阶段。这也是中国光伏企业中,第一家同时在美股和A股上市的公司。

  2020年9月21日,晶科能源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战略计划,晶科能源主要运营子公司江西晶科将在国内上市。经过集团内部重组,晶科能源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分拆子公司江西晶科赴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科创板”)上市。

  “对于光伏行业本身,我从不动摇地深深相信。当明白了一万个道理,你还愿意委屈地坚守的东西,应该是真正有趣的东西,能让人兴奋的东西,这是天生,这是真爱,天生和真爱是第一生产力。”李仙德说。

  截止2020年底,晶科能源累计组件出货超过70GW,这意味着全球每10块组件中,有1块由晶科能源制造。晶科能源在官方微信中表示:70GW告别2020,100GW喜迎2021。

  根据能源一号统计:晶科能源2020年扩产组件高达64.8GW,电池39.3GW;N型TopCon单晶电池及组件效率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到2020年底,该公司的内部年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年产能分别达到20GW、11GW和30GW。晶科能源官方微信在不久前发布了一张晶科能源CTO金浩对于企业在创新领域的迭代和成绩一览图,他谈及:公司N型TopCon单晶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4.9%,再创行业新的世界纪录。电池的量产效率已经超过了24%。而N型单晶组件的最高效率高达23.01%,同样打破世界纪录。

  蔡浩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年,蔡浩一手创办的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节点。

  2020年8月28日,中信博(688408.SH)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由此,第一次,有光伏支架制造企业进入科创板的舞台。

  过去十年,这家企业低调潜行,短短数年便成长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从2016年到2019年,中信博跟踪支架出货量一直位列亚太区第一,全球前五,而且明显有强势提升之势。

  复盘蔡浩执掌下的中信博,这家企业有三个“特质”,其一,极力推崇创新;其二,企业成立初期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并依此开始做全球化布局,目前公司产品已累计销往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三,发展极为稳健,从企业领导者风格与企业财务上都有明显体现。

  登陆资本市场后,鲜少公开发声的蔡浩表示:过去的十年间,中信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已成为跟踪支架出货量世界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信博成功登陆科创板,是企业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新的平台,新的起点。

  资本助力下,10月28日晚间,中信博(688408.SH)公告,拟投资10亿元扩大产能。若是再考虑中信博投资5亿多元的“太阳能光伏支架生产基地”在建项目,2020年无疑是这家全球支架龙头企业进击最为猛烈的一年。

  经营与财务层面的支撑,也给支架龙头带来了更多的底气。过去四年多时间,中信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一直保持大幅增长,在2016-2019财年,其营收增长近2倍,净利润增长3.63倍。2020年前三季度,中信博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了42.33%和102.91%。截至2020年7月31日,中信博尚未执行的订单收入合计达11.58 亿元,这能够为公司未来业绩实现提供保障。

  同时,与产能扩张相呼应的是,中信博的客户订单规模持续增长,其预收款已经至少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截止12月21日收盘,中信博总市值超过230亿元,较上市首日增长了125亿元。

  中正道,信初心,博未来!

  对于未来发展,蔡浩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客户为中心为价值驱动;以“科技赋能,引领产业发展,成为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为使命愿景;以产品竞争力为基础,打造强大的国际品牌影响力为抓手,为中国支架民族品牌贡献中信博的力量。

  王一鸣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光伏产业中80后的企业家代表之一,王一鸣带领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63)走过了15年的春夏秋冬。

  他是留英海归,也是国家级引进人才,2005年创办锦浪科技。十五年栉风沐雨,十五年春华秋实,锦浪科技已成为光伏组串式逆变器行业标准的重要制订者和参与者之一,全球累计装机已突破15GW。

  去年初,锦浪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A股上市,成为首家以组串式逆变器为最大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全新的资本平台助力下,锦浪科技加速发展。其以组串式逆变器为龙头产品,创新技术为核心,纵深多种应用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2020年1月1日,王一鸣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市场在变,锦浪科技对于‘可靠首选’的品质追求永不变。”十五年时间,在突破高墙,绕过荆棘,大浪淘沙之后,品牌的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凸显,王一鸣带领下的锦浪科技也愈发自信和成熟。

  正因为有领先技术的加持、对产品质量的孜孜以求,加之国际化的视野与长远布局,锦浪科技实现了经营业绩上的快速增长。其出货量已位列全球前五,户用单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二。

  2020年前三季,锦浪科技营收13.5亿元,同比增74.31%;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188.84%。黑鹰光伏还统计发现,即将过去2020年,锦浪科技股价出现17次涨停。截止2020年12月21日,锦浪科技总市值超过210亿,较2020年初暴涨了516%。

  2020年7月,锦浪科技发布了GCI-230K-EHV逆变器新品,这是锦浪在全球市场上推出的单体功率最大的组串式逆变器。如今,锦浪科技的逆变器产品线已覆盖0.7kW到255kW,在全面、极致的产品竞争力之外,产能方面,锦浪科技在今年6月披露了扩产计划,拟募资7.25亿投向年产40万台组串式并网及储能逆变器产能,募投达产后年产能有望达到70万台。

  由此,锦浪总产能可以超过20GW。

  天时、地利、人和!

  王一鸣带领下的锦浪科技正加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光伏逆变器厂商;锦浪也成为光伏逆变器固有竞争格局中最有力的“破局者”之一。

  杨建良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光伏行业,杨建良鲜有露面,但其执掌下的上机数控(603185.SH),却在2020年异军突起,不论是公司业务层面,还是资本市场层面,上机数控引人注目。

  最近两年,对于上机数控而言,最大的战略性抉择,在于成功抢入光伏单晶硅赛道,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上机数控由杨建良家族实际控制,2018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原本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机床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公司抢入光伏新赛道,成为单晶硅领域的后来者。

  从2019年开始,上机数控大举推进单晶硅产业布局。尽管是新入局者,但上机数控的动作力度不小。2019年,决定进入单晶硅片新赛道后,上机数控果断停止精密数控机床生产线扩建项目,转而进行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项目(一期)建设。

  2020年以来,上机数控更是动作频频,6月,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6.65亿元,用于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项目(二期)建设。

  7月,公司又推出定增募资方案,拟募资30亿元,除了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剩下的21亿元用于年产8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建设。而后,定增方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到2022年,上机数控的单晶硅产能将达到13GW至16GW,很有可能跻身行业前三。

  2020前三季度,上机数控实现营业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亿元,同比也翻了一倍多。

  2020年11月2日晚,公司披露,与A股公司天合光能签订了五年的长期销售合同,销售金额合计超过百亿。无疑,百亿长期大单奠定了上机数控未来可观的经营业绩。

  二级市场上,2020年年初至年底,上机数控股价涨幅超600%,总市值已超过350亿。

  施正荣

  无锡尚德创始人  上迈新能源董事长

  亚洲硅业实际控制人

 

  每个企业家都是多维的,无锡尚德创始人、曾经的“光伏教父”施正荣也不例外。

  当年从澳洲回国创业前,杨怀进曾给施正荣打招呼:“我先在国内帮你投石问路。”2000年,杨怀进与施正荣一起融资成立无锡尚德公司,杨占5%股权。其后20年时间,两人均历经高光与晦暗。2020年,杨怀进身陷囹圄;而施正荣则成为光伏企业家中东山再起的典型。

  最近几年,施正荣开始回归公众视野,按他的话说,从来没有离开过光伏行业。

  2018年,施正荣参加了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大会,并参加“开讲啦”,而后又参加无锡太阳能展会,并在论坛上发言。两年前,施正荣在一场活动上颇为感慨:“不知不觉我们都变老了,接力棒已经传到年轻人手里,所以有点时间,稍许享受一下人生的快乐吧”。

  2019年,施正荣以25亿身家,再登富豪榜。在2019年春节前夕,施正荣在媒体上公开贺新春,他说“相信经过磨砺的光伏行业未来会走的更加稳健;这一年,光伏发电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拥抱平价上网,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光伏行业的自主创新,也希望上迈新能源的轻质柔性组件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他这次贺新春的落名是:“上迈新能源董事长  施正荣”。

  2020年11月12日,上迈新能源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以加快其创新型太阳能电池板eArc的部署。去年底,作为上海电力大学的教授,施正荣登上了第三届十字门金融周的讲台,他的演讲主题是《新兴经济之新能源愿景》。

  如今的施博士依然有多重社会身份,他是澳大利亚国家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数家新能源企业的咨询顾问。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他和夫人张唯是亚洲硅业的实控人——通过信托基金Power Surge Trust 间接控制亚洲硅业,不考虑超额配售,倘若亚洲硅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施正荣夫妇还将控制亚洲硅业58.94%的股份,拥有绝对控股权。

  曹仁贤

  阳光电源董事长

  

  20多年春秋,足以让一个企业创始人两鬓染霜,从热血沸腾的“而立”青年变成“知天命”的中年男人。

  三年前,也即阳光电源成立20周年,曹仁贤曾表示:“当所有过去的时光更深地植入大地,阳光会让崭新的一页浩荡铺开!”

  过去23年时间,阳光电源从“零”起步,见证两次金融危机,穿越多种能源品类的博弈与油价的跌宕,经历逆变器行业最惨烈的所有竞争,也跨越过光伏行业最黑暗的艰难时刻。

  作为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曹仁贤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细分领域的产业领袖;但换个角度,曹仁贤也是这个行业典型的“匠人”,它代表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力量,追求极致,推动进步,风雨无阻,不断靠近绿色能源应用的自由边界。当然,这种“工匠”的力量也来源于阳光电源数千位员工中的每一个人。

  最近三年,这家逆变器巨擘明显加快了相关多元业务的发展速度。看相关几个数据变量:早在2014年,“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已超过企业总收入的50%;2019年,“光伏发电”业务收入3.37亿元,较进入该领域的2016年增长了12.48倍。2019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达到5.43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其参与的全球储能系统项目超过1000个;2020年10月,阳光电源宣布其阳光水面光伏系统累计装机突破1GW;同时,阳光电源2020年在户用市场积极布局和宣传。

  2020前三季,阳光电源实现营收119.09亿元,同比增65.77%;实现净利润11.95亿元,同比增115.61%。资本市场上,2020年12月23日,阳光电源市值破千亿,其股价在8个月内翻了7倍,企业成为中国光伏上市军团中第四家市值突破1000亿元的光伏企业。

  数次洗牌后,逆变器领域的竞争格局到底会怎样?曹仁贤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会往分布式的微电网、家庭以及工商业等小型市场方面发展,同时,向大型电站项目的聚集也将更加明显。阳光电源将紧贴市场,将上述大小市场“两手抓”,迎难而上。

  十四五已经开局,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阳光电源的企业领袖,曹仁贤仍需再走、再思、再谋;刚过“知天命”的曹仁贤仍需带领这家企业再创造,再发展,再突破,永不止歇。

  李贤义

  香港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供应链辅材的短缺和涨价,让信义光能在2020站上了“风口浪尖”,也让其作为“玻璃概念第一股”的资本市场身份备受关注。

  作为这家企业的领导者,信义光能董事长李贤义在行业里虽然鲜有发声,鲜有露脸,但其领导力和战略定力已经历时间和市场洗礼和肯定,2020年,信义光伏总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大关,截止2020年底,信义光能在光伏玻璃市场的市占率达到38%左右。

  李贤义是是信义集团创始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石狮永宁子英村。这位商界老兵少小离家,迫于生计,他15岁辍学,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只身闯荡香港。刚开始,他办了一家小型汽配公司;到1989年,创建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其后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玻璃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

  从白手起家到打造成功“信义之城”,李贤义已在商海闯荡30多年。2020年,李贤义、董系治夫妇以33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524位。有一句话很能代表李贤义的从商理念:“我们信奉的是诚信和义气”。

  南存辉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的创业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作为浙江商界的“弄潮儿”之一,对宏观大势和微观个体有着最敏锐的感知,擅长做产业的“加减法”。他掌舵的正泰集团,在做强电力装备全产业链的同时,结合低压电器板块、新能源板块的竞争优势,把多维度、多领域的综合要素与竞争力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南存辉的“变”与“不变”之下,正泰逐渐成为中国工业电器龙头企业与新能源领军企业;在全球电力与能源变革中的积极探索,又使正泰成为一家更具国际知名度与辨识度的企业。

  正泰集团旗下的正泰新能源是集清洁能源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系统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光伏电站、储能、配网售电、微电网、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的投资建设。

  有人用“大象”来比喻正泰新能源,没有耸人听闻的布局和宣传,从来看不到“獠牙”,但他却一直在稳步的前进:他已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之一,不仅在制造端,在下游应用市场,均拥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

  黑鹰光伏总结出这家企业的七大优势:产业链优势、先发优势、集成优势、全球化优势、相当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再加上上市公司其他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和集团长期以来在金融系统的资信能力,综合优势极为明显。

  而正泰新能源持久发展的源泉,还来源于整个正泰集团成立至今36年的发展文化和底蕴。而产业处于下行周期时,整个集团在全球市场的资源配比能力、国际化能力,无疑都能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

  与多数光伏企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组件、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不同,正泰新能源走的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除了电站系统产品,如组件、逆变器等,另外在电站配套电气系统方面则依托母公司正泰集团,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黄强博士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早在11年前,现任东方日升副总裁的黄强博士在德国汉堡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光伏总裁查尔斯·盖伊相遇,在开放式的交流中,黄强提出:我们预测下光伏电池的终极在哪里?现在应该干啥?

  俩人在纸上画了很久,最后基于半导体行业通用的 12 英寸晶圆,认为会是对应的 210mm方片。

  整整十年后,正在东方日升主抓异质结技术的黄强看到中环股份发布210硅片时, 第一时间就建议公司切入这项技术。黄强坚信异质结是未来的趋势,但此时210 的重要性超过了异质结。“因为,它太近了。”

  东方日升成立于1986年,并于2010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18)。近年,东方日升稳健崛起,成为全球太阳能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之一。

  依托自主创新,东方日升搭建了从太阳能电池片、组件、新材料到光伏电站及储能的全产业链生态,截止目前,东方日升如今的组件产能已经达到了12.6GW。

  同时,作为主攻海外市场的A股光伏龙头企业,东方日升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子公司、办事处等并构建起全球化的销售网络,销售区域覆盖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实现对全球光伏核心区域全覆盖,产品远销欧美、南非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将过去的2020年,东方日升按计划落地高效产能布局,强化全球化网络销售,经营业绩也稳健增长。同时,仅2020年,东方日升海内外异质结组件出货达到70MW,成为市场上异质结电池实际出货量最大的企业。

  颇为引人注意的是,作为600W+联盟的主要发起者,东方日升和天合光能联合倡议加速推动行业电池量产效率迈向24%+。

  在东方日升副总裁黄强博士看来,210这项技术短期难做,但成熟之后尺寸固定,无论是对产业降低度电成本,还是改善光伏企业经营环境,帮助都很大。

  210的推出,给行业带来的震荡、或者说意义正如中环所说的“颠覆性产品” 一样,在产品未推出之前,就带来了因利益和观点不同导致的舆论相左的情况。甚至,黄强也一些产业的老朋友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在“600W+ 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首次会议当天,天合与日升分别介绍了210组件的技术特点后,黄强收到了老友的电话:“原来,你说的是真的。”

  7月23日, 东方日升宣布推出其大电流、 低电压的TITAN系列600W+光伏组件,与天合光能600W+至尊组件交相辉映,引发行业强烈关注。黄强介绍:高功率,低电压,构成了210组件的“最特性”,“一高一低”,度电成本降 10%。

  黄强认为光伏组件迈入大尺寸恰好处于 PERC 技术的瓶颈期与中国光伏市场平价上网的关键节点,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大尺寸这样一个配套复杂但思路简单的方案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黄强呼吁,光伏企业应该在为客户端提供价值方面竞争,而不是单纯的企业层面博弈胜负,未来价值导向的趋势将越发清晰:“以前光伏行业很 多时候可以依靠产能的巨大优势决定胜负,但后面规则会发生变化,一是产业对于技术发展越来越清晰;二是资本市场引进之后,更多的专业分析机构会将技术的价值分析得更加透彻。”

  吴英

  美畅股份董事长

  

  曾在机械科学研究院担任计算机室主任的吴英,肯定想不到此生也能带领一家公司上市,功成名就,财富亿万,并与陕西省政界、商界、学界等各路权重迎来送往,把酒言欢。

  好事将近!2020年7月24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官微信息:同意杨凌美畅新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IPO注册。这意味着,苦等一纸批文近两年,吴英和其带领的、曾一度瓜分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的金刚线霸主终于得偿所愿,搭上资本的快车道。

  2020年刚56岁的吴英,也让创始团队的十余位兄弟们,用短短五年便实现了真正的财富自由。由是,成立于2015年7月7日的美畅新材也成为陕西省第57家上市公司,陕西省“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也成为光伏行业的资本新贵。

  五年激荡,一根细若发丝的金刚线,一度左右了下游光伏巨头们的兴衰。五年造富,这根细线也让包括杨凌美畅的吴英、东尼电子董事长沈新芳等在内的企业高管和创始人们,实现了对自我人生分水岭的“完美切割”。

  截至2020年末,美畅新材金刚线产能在全球市场份额达35%左右,国内市场份额45%左右。

  美畅新材已是金刚线领域无可争议的老大。若有资本加持,如虎添翼。但光环笼罩之下,吴英和他的所有竞争对手都心知肚明:金刚线的蓝海已被染红,严重的产能过剩将加速新一轮的整合与洗牌,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金刚线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瞿晓铧

  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20年,瞿晓铧56岁,阿特斯年满十九。这十九年,瞿晓铧有一些理念在光伏行业里颇为流传,比如“不做第一”;他领导下的阿特斯也以“稳健”扬名海内外。

  瞿晓铧掌舵下的阿特斯最大的不同,就是“卓尔不同”:1、其创始人是光伏技术专家,具备国际化背景和视野,在全球业务和技术方向的把握上有独特优势;2、企业文化整体偏欧美企业风格,很少有中国“土豪”企业的内耗,团队执行力很强;3、 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特别强,因避开了国内地面电站补贴拖欠的风险而没有陷入泥潭;4. 阿特斯的技术创新和量产转换速度极快,从湿法黑硅、多晶perc到独有的LID/LeTID控制技术,让一般企业难以望其项背;5. 老板舍得与核心团队分享企业发展利益,所以企业高管团队相对非常稳定——因此,阿特斯的 “卓尔不同”很难模仿。

  截止2020年底,组件累计出货量约52吉瓦。组件产能达16吉瓦;累计开发、融资、建设、运营、并网的太阳能电站总量超5.6吉瓦;全球处于项目开发后期的太阳能电站加项目储备总量超16吉瓦;在运行中的太阳能电站系统总量537兆瓦,预计转售价值5.62亿美元(约合38.94亿元人民币);处于项目开发后期的储能项目加储能项目储备总量超6043兆瓦时;创下N型大面积高效多晶太阳电池转换效率23.81%的世界纪录;母公司CSIQ旗下MSS业务子公司CSI Solar在国内分拆上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2.6亿美元股权融资。

  对于未来,在新年致辞中,瞿晓铧提道:阿特斯光伏制造业务国内A股上市正在全面推进中,因此2021年是我们创业再出发的元年,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基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要振奋精神,外抓市场创新,内抓精益管理,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王燕清

  无锡先导智能董事长

 

  这又是一家光伏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其掌舵人王燕清虽然很少在光伏行业里发声,但这家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能力与业务在光伏领域的渗透却不容忽视。

  先导智能是全球新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涵盖锂电池装备、光伏装备、3C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燃料电池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业务。

  其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和战略定位,均顺应“智造”大趋势,在光伏装备方面,先导智能和协鑫、隆基、阿特斯、天合、通威、晶科、晶澳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引进了芬兰、新加坡和日本的博士团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专注于研发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关键装备。先导的ALD 背钝化设备、高速串焊机、MBB多栅串焊机、叠瓦焊接成套组件设备等均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结合先导自主研发的MES系统,可为光伏企业打造“无人车间”。

  王燕清于1982年考取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1986年毕业后在锡山市无线电二厂担任设备工程师。1999年,自主创业设立了无锡先导电容器设备厂。2002年正式成立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先导于2015年5月18日在创业板上市,截止目前,其总市值已超过780亿元。2020年,王燕清家族以212.2亿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175位。

  阮洪良

  福莱特玻璃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2020年,光伏玻璃领域虽有不少新的投资者进入,但就目前而言,这个行业依然保持了“双寡头”格局,其一是信义光能,其二便是福莱特。他们在国内及全球光伏玻璃市占率分居冠、亚宝座。类似光伏全产业链,强势扩产是今年光伏玻璃两大寡头的主旋律之一,未来产业强者恒强的局面必将更为明显。

  2019年,信义光能与福莱特两家企业在全球光伏玻璃的产能占比超过50%;到2020年底,两巨头产能占比合计将超过惊人的60%以上;其中,福莱特占比可能达到24%左右。

  福莱特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企业之一,2006年,公司率先打破国外巨头对超白压花玻璃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光伏玻璃国产化,从而逐步树立了公司在光伏玻璃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随着技术研发和创新,福莱特成为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为国内光伏玻璃行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福莱特实际控制人是董事长阮洪良及其妻子姜瑾华、二人之女阮泽云3人,阮洪良1961 年出生,于1998年6月创办福莱特。福莱特于2015年11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年2月15日,福莱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行业内鲜有的A+H上市公司。

  阮洪良在企业官网的致辞中表示:始终秉承客户至上、诚信合作、互惠互利的宗旨,时时笃守,不敢懈怠。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光伏企业领袖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