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多晶硅之战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新多晶硅之战
  • 2021-03-24 20:58:12
  • 浏览:750
  • 来自:世纪新能源网

  时隔十五年,一场围绕多晶硅的争夺战再次打响。

  需求量急生 价格暴涨 多晶硅之战首开启

  中国的多晶硅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曾有30家企业做半导体用多晶硅研发,且同步于全球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国内集成电路下游产业未形成规模且技术进步很慢,导致这些多晶硅企业失去市场。

  2002年,国内开始建设光伏产业,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只有50吨;两年之后,多晶硅产量有所增长,也仅有可怜的60吨。而此时的全球市场,受益于德国光伏电站补贴政策的推动,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急剧提升。

  图表1:2010-2019年中国和海外工业硅需求情况

  资料来源:硅业分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 2010-2019年中国和海外工业硅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硅业分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 2010-2019年中国和海外工业硅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硅业分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据显示,2004年,几乎垄断了全球多晶硅技术和供应的Hemlock、瓦克、REC、MEMC、德山、三菱、住友等七大多晶硅厂商,当时的总产量为24000吨,而全球市场需求量为26201吨,出现了2000多吨的市场缺口。

  图表4:2010—2019年多晶硅企业排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需关系的变化,让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从22美元/公斤迅速飙升到2005年的40美元/公斤,2006年100美元/公斤,2007年的300美元/公斤,2008年最顶峰的500美元/公斤。

  图表5:工业硅历史年度价格

  资料来源:卓创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掌握硅材料提纯技术的日本和德国巨头企业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2006年之前只愿意对中国企业提供多晶硅材料而不愿转让技术的他们,2006年之后却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

  产能过剩 市场突变 三巨头跌倒

  有了这样的信号释放,中国企业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合资,或购买技术,开始纷纷上马多晶硅项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有10多个省市、近30家企业在酝酿上或申报多晶硅的项目;到2009年6月,全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10几家在筹建。

  这其中,就包括亚洲硅业&青海新能源集团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0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0000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8000吨项目等多个重大投资。

  逐渐偏离理性轨道的多晶硅投资,让国家看到了潜在危机。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一“点名”多晶硅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接下来的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举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信息发布会,定调多晶硅有“过剩”风险。

  恰在此时,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又蔓延到了光伏行业。为了转嫁危机风险,欧美国家纷纷开启对中国的“双反”调查。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此前一直高涨的多晶硅价格开始迅速跌落至50美元/公斤、30美元/公斤、20美元/公斤、15美元/公斤。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有80%的企业被迫停产,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

  此轮危机中,激进上马多晶硅项目的赛维LDK倒下了,签订十年高价硅料长单的尚德衰落了,受累于六九硅业的头部企业英利掉队了。

  三家巨头企业的跌倒,给行业留下了深刻教训: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硅料生产投产周期长、产能弹性小、投资金额大、生产风险大、管理难度高,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莽撞入局将非常危险。

  新十年开启 多晶硅之战再开打

  可能正是吸取了这样的教训,2012年之后的多晶硅领域平静了许多,即便在硅料价格突然上涨的2020年,也鲜少有企业跨界进入。晶澳、东方日升、阿特斯等少数组件巨头企业布局硅料领域,也基本以自用为主。

  这样的情况,在2021年有了改变。

  2021年2月5日,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德化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深圳蝴蝶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蝴蝶谷资本”)及其他政府投资基金(跟投)等共同投资设立同德(长治)新能源材料合伙企业。其中,同德化工拟出资2.99亿元(持股59.8%),深圳蝴蝶谷资本拟出资0.01亿元(持股0.2%),政府投资基金(跟投)等拟出资2亿元(持股40%),合计出资5亿元。该合伙企业设立后主要投资于光伏行业生产多晶硅的山西落基山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落基山”)。

  同德化工是谁?官网信息显示,同德化工成立于2001年6月,2010年3月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主要从事民用炸药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以及为客户提供工程爆破的整体解决方案等相关服务,是山西省民爆龙头企业,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品种门类齐全的工业炸药生产企业之一。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总营收约为84289.2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223.1万元,总资产约149719.62万元。此次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光伏多晶硅企业或为其首次涉足光伏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德化工表示,此次投资合作的正式协议尚未签订,协议中相关条款的约定,最终能否达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与同德化工的不确定和单打独斗不同,晶科、上机数控等光伏巨头,在2021年也开始纷纷进军硅料市场,不过选择的是入股合资的方式。

  2021年2月9日,通威发布公告称,拟与晶科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以及开展相应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

  具体为,通威股份按30%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晶科能源按35%股权比例战略参股通威股份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双方按股权比例分红。因通威股份4.5万吨硅料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可按通威股份硅料项目建成投产时间节点节奏进行建设,实现同时建成投产。

  双方合资的高纯晶硅项目公司产能及产出产品优先满足于合资硅片项目公司的生产需要,硅片项目公司保障硅片产品成本行业领先、价格具有竞争力。双方按股权比例锁定2倍权益的实际产出硅料、硅片供应。

  此外,双方约定,晶科能源在继续执行前期已公告的硅料长单采购协议基础上,再附加向通威股份供应三年合计约6.5GW硅片产品,合作期为2021-2023年。以上采销价格采用市场化原则,按月议价。

  时隔19天之后的2月28日,保利协鑫能源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中能)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上机)签订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拟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投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的研发及生产项目。

  双方拟透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展开合作,江苏中能拟于合资公司中持股65%,无锡上机拟于合资公司中持股35%。项目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项目将分为三期具体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拟为6万吨,拟投资人民币36亿元。

  事实上,以入股形式进军上游硅料市场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去年的9月25日,隆基股份就曾发布公告称,以参股形式投资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新能源”)和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通威”)。

  根据公告,永祥新能源为隆基股份和永祥股份(通威股份全资子公司)的合资公司,隆基股份持股比例15%,永祥股份持股比例85%。永祥新能源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实际年产能3.5万吨,通威股份拟对其进行增资扩产,扩产后设计年产能7.5万吨,隆基股份将保持15%持股比例同步增资。

  云南通威为永祥股份全资子公司,系通威股份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实施主体。隆基股份参股后,隆基股份和永祥股份将分别持有云南通威49%和51%的股权,永祥股份为控股股东。

  此外,隆基和通威双方以每年10.18万吨多晶硅料的交易量为基础目标,隆基股份的硅料需求优先从通威股份采购,通威股份硅料优先保障供给隆基股份,在合资公司硅料项目新产能投产前,通威将优先满足2020~2021年隆基股份的多晶硅料采购需求。

  隆基之后,天合也采取了同样方式。

  2020年11月17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通威与天合联合投资光伏产业链。根据公告,通威股份下属“永祥股份”、“通威太阳能”拟分别与天合光能签署《合资协议》,就共同投资项目及采购达成协议,在所有项目中,通威股份为 65%,天合股份为35%,具体包括:1、年产 4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40亿人民币);2、年产 15GW 拉棒项目(50亿人民币);3、年产 15GW 切片项目(15亿人民币);4、年产 15GW 高效晶硅电池项目(45亿人民币)。

  

  新战争新形式 谁笑到最后未可知

  2012年以来平静了多年的硅料市场为何突然在这两年热闹了起来?这与硅料市场近两年的紧平衡状态有关。

  2020年7月以来,受疫情以及新疆大全生产事故等因素影响,多晶硅供需趋紧,价格明显上涨。四季度后,硅料价格一度走高至97元/kg,后因硅料库存消化+硅片企业开工率下调+小厂抛售库存,12月初硅料价格下探至82元/kg。

  在硅料价格上涨的同时,2020第二季度起,硅片产能快速扩张,硅料与硅片供需关系反转,硅片厂家为保障原材料充足供应,多家企业通过长单锁定硅料供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79%硅料产能已被长协锁定,供给紧张进一步验证。

  2021年开年,本以来紧平衡状态的硅料供应能有所缓解,没想到多晶硅价格延续了2020年凶猛态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2月24日数据显示,当周国内多晶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10.63万元/吨,环比上涨12.13%;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10.34万元/吨,环比上涨11.78%,整体高于2020年价格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资本趋利,同时也为了不被上游企业“卡脖子”,这才有了新一轮的多晶硅之战。

  2006年开始的第一次多晶硅之战,单打独斗的赛维LDK、尚德、英利成为了不幸的牺牲者,十五年沧海桑田,在又一轮多晶硅大战开打之时,不知道采取了新的参股合作形式展开竞争的光伏巨头,谁又会笑到最后,谁又会成为不幸的牺牲者?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多晶硅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