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业(601225)4月29日盘后披露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整体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5.11%,资产规模达到1267亿元;营业收入实现734.03亿元,同比增长28.27%;净利润实现116.43亿元,同比增长5.92%。至此,公司业绩实现连续4年正向增长,公司强大的竞争优势尽显。同时公司宣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6元,本年度计划分红总额34.9亿元。
内生性高质量成长驱动可持续发展
2019年,随着“十三五”煤炭去产能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煤炭行业由总量性去产能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方向转变,煤炭龙头企业效益持续向好。
立足于我国的煤炭大省陕西,陕西煤业拥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公司所属矿井中,95%以上产能均位于国家“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产煤区90%以上的煤炭属于优质煤,在销售方面享有充分溢价能力。2019年公司实现煤炭销量17849万吨,同比增长24.88%;煤炭售价383.47元/吨,同比上升10.51元/吨,增幅2.82%。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初公司取得小保当一号矿1500万吨/年产能核准,小保当二号矿1300万吨/年产能核准,充分保障了后续优质产能稳步释放。
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引领行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公司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全年申请专利19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03项,获省部级奖项6个。公司与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合作共同实施的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成功解决了煤炭开采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突出瓶颈问题,被业界誉为“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革命”。
得益于优质产能的加速释放及科技融合创新,公司具有其他煤炭企业不可比拟的成长潜力。未来,随着陕煤入渝量的不断提升,西南市场影响力将逐步增强。此外,依托浩吉铁路及江陵港,“沿海看神华,中部看陕煤”的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外延式新能源布局发展成长性可期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公司资产负债率39.87%,同比下降5.05%,处于上市以来最低水平;货币资金192亿元,同比增加46.72%,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与现金流水平为公司优化投资产业布局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事实上,早在2018年公司已举牌光伏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成为其股东,并进驻该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参与决策,迈出了构建“清洁能源+新能源”“煤炭+轻资产”资产组合的坚实步伐,为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奠定了基础。2019年,公司先后通过全额参与隆基配股及增持的方式,继续加大对于隆基股份的投资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隆基8.7%的股份。
在布局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公司不断探索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公司依托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与销售公司、物资公司有效协作,实现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融合的管理模式及“网上交易、异地交割”的交易模式。此外,公司持续优化物资采供信息化系统,创新实现与“无计划采购+云储备+互联网销售”等新模式的无缝对接、融合发展,物资仓储管理完成了从“传统库房”向“智慧云仓”的转型升级。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下滑,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盈利水平。据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421.1亿元,同比下降29.9%,陕西煤业净利润也出现了小幅下滑,但明显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公司2020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煤炭产量2611.22万吨,同比增加8.96%;销量4649.71万吨,同比增加37.43%;实现营业收入183.35亿元,同比增长27.28%;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下降15%。
据进一步了解,产销量同比增加主要因为三点:一是2018年由于陕北地区矿难影响,同比基数较低;二是在疫情期间,公司按照国家能源局疫期煤炭保供工作的安排指示,在充分保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所属各矿井及时复工复产,使得疫情对一季度的业绩冲击小于同行业水平;三是公司依托去年新成立的供应链公司,积极拓展贸易煤业务。对此,研究机构认为,随着煤价下跌,势必会推动部分生产成本高、资源禀赋差的煤炭产能进一步出清,类似于陕西煤业这样的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从目前公司估值来看,已处于绝对地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未来将持续看好公司的估值修复与产量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