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多年之后,总部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的赛维太阳能科技集团(下称“赛维”)正在谋划复出之路。
能见获悉,这家曾经的太阳能光伏龙头公司或将借壳海源复材登陆A股资本市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7月25日,海源复材(*ST海源)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于7月23日完成股权转让过户登记手续。本次股份转让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西嘉维,占股比例22%,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甘胜泉。
赛维借壳的大戏肇始于三个月前海源复材发布的一则公告。
根据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福建海诚投资有限公司、李明阳、海源实业有限公司与江西嘉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2月23日签署了海源复材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约定,福建海诚、李明阳、海源实业有限公司或其指定关联方拟将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5720万股股份转让给江西嘉维。
上述股份转让完成后,江西嘉维将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2%,成为海源复材控股股东,取得控制权。
资本市场的反映更加迅速。自7月以来,海源复材股票涨幅超20%。
值得注意的是,为入主海源复材,江西嘉维可谓志在必得。公告显示,江西嘉维所受让的股份作价为9.62元/股,溢价约69%。海源新材上市10年来,净利润累计亏损逾5亿元,并非盈利能力尚可的资产。
公告显示,2019年,海源复材预计亏损4.5亿元至5亿元,这是继2018年亏损1.75亿元后连续第二年亏损。按照相关规则,海源复材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与此同时,无论是资产还是市值,都表明海源复材将成为一只壳标的。截至7月27日11:30:00,该公司总市值仅18.62亿元。
借壳回归
海源复材高溢价被接盘,是赛维回归A股的前奏。
资料显示,海源复材成立于1988年,前身为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公司自1994年起以液压成型技术进行横向创新,逐渐成长为规模大、品类齐的全球专业装备供应商,后接连开展复合材料液压机及整线全产业链研发生产、3D技术自主研发和商业应用、以及规模化碳纤维核心技术生产应用,目前拥有绿色墙体、耐火材料、陶瓷砖、复合材料四大产品板块。
2020年1月17日,海源复材发布关于股东签署《股份转让意向书》暨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公告,当时的接盘方为黑石平潭。
然而两个月后,该交易骤然终止,原因是江西嘉维半路“截胡”。
今年3月,海源复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海诚投资、股东李明阳及海源实业于近日签署了与江西嘉维的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此后仅不到一个月,该项交易便尘埃落定。
企查查显示,江西嘉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甘胜泉,占股80%。此外,还担任赛维董事长、总经理、法人。
火速交易的背后则是赛维的上升空间。实际上,江西赛维在中国华融巨资重整后,已募资5亿元用于铸锭单晶及HIT电池项目,又引进了红杉资本和招商资本做大HIT超级电池领域,
甘胜泉也曾表示,在光伏产业“531”政策出台后,公司主动降杠杆、控制资产规模、深化技术集成,轻装上阵,计划在三年内实现IPO。坊间猜测,借壳海源复材实现曲线上市,是赛维浴火重生的关键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多年来,赛维一直专注于铸锭单晶领域的研发和工艺创新,累计获授权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院长何亮介绍,纯单晶通过拉晶而形成,通常单炉产能200-300公斤;铸锭单晶采用铸锭的方式来生产单晶,单炉产量可提升至1.2吨。只是其致命缺陷在于良品率还比较低,大约50%左右。不过良品中的单晶含量比例可达到95%。综合测算下来,铸锭单晶成本较现在单晶成本大约低20%。
2019年,赛维发布铸锭单晶“赛单晶”产品,备受行业瞩目。甘胜泉表示:“铸锭单晶既是光伏新时期铸锭技术的新机会,也是光伏高质量发展的理想选择。”
如今,赛维高溢价巨资借壳海源复材,并拟注入HTI电池资产,对于处在被市场普遍不看好的境况下的赛维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我希望公众和投资者看到的新赛维,是一个轻资产、以科技主导的企业,而不再是那个曾经受破产重整、债务风波困扰下的老赛维。”甘胜泉说。
涅槃重生?
刚完成债务剥离、资产重整、需借壳回A的赛维,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
不过,作为昔日光伏龙头,它依旧老当益壮。自赛维成立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尝试、野蛮生长的道路。
2005年7月,赛维LDK在江西省新余市注册成立,仅仅两年的时间,赛维便在美国的纽交所成功上市,当时融资达到4.86亿美元,是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是当时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
2007年,创始人彭小峰凭借赛维LDK在美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首富。
募集资金后,2008年,彭小峰带领赛维开始了扩张之路,立志将赛维向产能世界第一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进军。
此后,他决定在新余市马洪村投资120亿元,建设一条万吨级的硅料生产线。
这项战略在四年之后遭遇重创。2012年,由于受欧美“双反”打压,加之赛维系公司自身扩张过快和管理不善,资金链紧绷,赛维LDK的负债总额攀升至270亿元,负债率突破100%,公司开始大裁员,供应商纷纷登门讨债。
同年,彭小峰被迫辞职。他将赛维LDK的CEO佟兴雪推向前台,善后工作由当地政府接手。当地政府维持了两年,因解决不了债务问题,只好运作赛维LDK破产重组。
2015年赛维从美国退市。2017年底,赣商科技集团子公司禾禾能源科技以17.95亿元收购赛维,甘胜泉由此成为新赛维的掌舵人。
这家2010年营收超过200亿、全球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光伏企业,在行业急剧变化下轰然倒下,又重回跑道。
据悉,重整后的新赛维拥有国家级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技术研发平台;拥有以3位院士和10位教授组成的专家技术委员会为主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钱逸泰院士、杨德仁院士、陈仙辉院士,长江学者熊仁根教授,国家“973”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邹贵付教授等。
近年来,赛维鲜有新闻传出,除了宣传铸锭单晶及HIT电池项目外,业内听到最多的便是讨薪、维权等事件。2019年,赛维老员工三次维权,讨要自己的社保和医保,2018年也曾因同样原因上访多次。
昔日赛维一度有2.5万员工,如今,新赛维员工数量约有数百人。以前赛维有8个车间,目前仅有两个车间在使用。
历尽千帆,这些年的赛维遭遇过不少非议与冷眼。然而通过重整甩掉包袱后,借壳海源复材谋求上市,多少令赛维看到一些复生的希望。
在HIT电池技术领域,新赛维已经掌握了实现HIT电池量产的四项核心技术:智能制造系统和工艺开发、PECVD/PVD设备开发、薄片技术和铜丝金属化WEM技术。
其中,公司已成功将硅片的厚度从180微米减至130微米,使得硅片的成本降低约30%,保持了成本优势地位。
赛维技术负责人介绍,在寿命周期内,HIT双面组件可比常规组件多发15%至45%的电量。一旦HIT电池投入规模化量产,新赛维将迎来更大市场机遇。
如今,“计划三年内实现IPO”的赛维如期而至。它能否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里保持增长?能否加大目前的盈利能力?外界期待着赛维能够给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但光伏江湖已变,赛维也早已不再是十年前的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