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滚滚向前,趋势永不可逆。
若在半年前,疫情影响,政策未明,变数叠加,光伏人无疑是焦虑和疑惑的。
最主要的,是看不清大“基调”,看不清未来。
但到了2020年的11月,我们已可以确认,从大定位、大趋势、大格局来判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将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里,实现大发展。
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和承诺,全球绿色合作的风口机遇,新能源下游各大央企国企的规划与表态,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积极布局,加之中国光伏与风电多年来打造积累出来的基础与实力,各种力量正汇集成强大的趋势,气吞万里,无可阻挡。
一个低碳化与数字化经济紧密结合发展的大时代已在全球加速开启。
一.最近三个月内,习近平主席6次谈到新能源发展。这样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高层已经一锤定音,方向更加明朗。中国历来是负责任的大国,减排就此从一道“论述题”变成了“必做题”和“数学题”。未来无论国内各种商业利益博弈多么复杂,都会以此目标、此趋势作为一个重要引领。
新能源要发展,全球的大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和引导,更是必不可少的。
从2020年9月到11月,三个月内,习近平主席6次谈到新能源发展。
这样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一锤定音,引发全球巨大反响、共鸣和赞许。
习近平主席表示,各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到了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再次提到:“不久前,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
在这次全球瞩目的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还表示,要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同时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月31日,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中特别提到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水平和地位:
“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
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各国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保持绿色发展、增强责任心。
再往前,9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
综合上述信息,从大趋势来判断,“碳中和”,将成为未来40年中国能源发展,甚至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
其中,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必将承担其愈发重要的角色。
二.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压倒性趋势。中国深知抢占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然,中国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潜力和机遇,我们完全有可能历史性地引领一场全球智慧能源革命、低碳经济革命。
从过往二十年的布局、基础和实力来看,放眼全球,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有潜力成为世界绿色科技的引领大国。
而全球经济格局之变,能源格局之变,也为中国成为“绿色经济”领导者创造了历史性的大机遇。
当前,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压倒性趋势。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经济体正在转向零碳经济,除了欧盟与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日本和韩国也相继加入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行列,接下来可能还会有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从产业与专业化角度,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又互为表里,这场更具道德感的科技革命,也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
抢占能源科技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深知其必要性。当然,中国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潜力和机遇。中国完全有可能历史性地引领一场全球智慧能源革命。
以欧盟为例,一向是气候治理的全球领导者,今年疫情导致经济衰退,欧盟开出的复苏药方延续着这个思路, “碳中和”概念成为欧洲“后疫情复苏计划”的切入点。
在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宣布到2050年欧洲要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大陆”。前两个月,欧盟再次“加码”,提出了一项更为激进的减排方案:相较于1990年水平,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拟降低至少55%。而欧盟此前设定的目标是40%。
(法新社报道:11月11日,马克龙和跨国企业CEO召开小型 “选择法国计划”会议)
根据路透社预测,如果新减排目标最终写入立法,预计2021——2030年期间,欧洲可再生能源领域将额外增加至少3500亿欧元的投资。
这意味着,欧盟需要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的中国,是欧洲绕不开的选择。
特别是,欧洲要实现“碳中和大陆”,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大趋向一致,目标不谋而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得以凸显,而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实际上是中欧非常难得的一个有充分共同话题的领域。
如前所述,9月16日,中欧领导人举行会晤,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历时十数年的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都已处于世界前沿。在零碳经济的赛道上,中国应该有更多具有领先产品与创新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合作和竞争中。
这不仅能让中国在全球产业中占据头部位置,同时也能引领全球在低碳数字领域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三. 在大基调确定,大方向明朗的前提下,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利好政策频出。这某种角度也为未来十四五新能源发展政策的出台埋下伏笔。
也就在昨天,一侧消息振奋光伏产业。根据财政部的相关通知,其中确定:所有合规光伏、风电项目都可进补贴目录!
为推进补贴清单审核工作,财政部于11月18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抓紧审核存量项目,分批纳入补贴清单,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明确2006年及以后年度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手续并且完成全容量并网的所有项目均可申报进入补贴清单。
这意味着,此次申报剔除了《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光伏发电需要于2017年7月底前全容量并网,光伏领跑者和2019年竞价项目并网时间可延长至2019年12月底”的时间限制,有建设指标的所有合规项目都将通过此次补贴清单申报获得确权,这对行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一周前,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地方电网公司补助资金56.7542亿元,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范围内的补助资金另行下达。
再往前,11月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年底的新能源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核心内容归结为一句话:能并尽并,保障新能源项目年底并网!
而在11月中旬,北京出台史上“最强”光伏支持政策,补贴3-4毛/度(5年),实施六大阳光工程!
有光伏从业者评价:“首都就是豪爽,大力支持清洁能源,支持光伏行业,环保始终为国之大计,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业的人应该都已经注意到,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稿中,新能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而在国家层面一锤定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近期也有更多权威声音出现,积极探讨绿色经济与双循环发展。
早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特别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11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参加《财经》年会时表示:实现碳中和市场机制最有效,十四五将加速发展碳市场。
四、国家层面长远支持,政策方针引领之下,过去10年,几乎所有大型国有能源电力企业都在向清洁化发展转型。两大电网以愈加积极的姿态服务新能源,“五大四小”电力央企加速布局、发展和服务新能源。这些央企对企业本身十四五新能源的发展更是雄心勃勃。
不久前,一则人事任命引起媒体极大关注:11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赴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毛伟明也由此成为国家电网历任“一把手”中唯一晋升正部级的领导。
业界与媒体的一大关注点是:为何仅履新308天后,便又能再次晋升?笔者认为有亮点,其一,毛伟明在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到了极好的平衡。其二,往往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中央企业越被寄予厚望,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毛伟明有着较高的政治站位。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可能北上,接替毛伟明,担任国网新任“一把手”。也就在近期,孟振平在接受《中国领导科学》专访时,集中谈了央企国企的政治责任、电改、公司治理和大局观。
孟振平强调:“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细化落实为公司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毫无疑问,过往十年,电网企业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笔者上述特别提电网企业人士任免,在于明晰一点: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在国家层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电网企业也必将在十四五期间给予新能源消纳、以及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做出更多建设性的创新和发展。
除了电网,“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央企发电集团,过去十年在新能源的发展方面突飞猛进,而其十四五新能源的发展计划更是雄心勃勃。
黑鹰光伏曾统计过,十年前,“五大四小”的风光新能源(部分企业还含有部分其他新能源品类)的装机容量只有2539万千瓦,十年后,截止2019年末则达到了16298万千瓦,十年时间增幅达到惊人的541.91%。而对于未来的新能源发展,电力央企的规划愈发清晰,决心愈加坚定。
以国家电投为例,其2020年签约超10GW光伏项目,投资总额近600亿。根据国家电投规划:到2025年,电力装机达到2.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电力装机达2.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75%;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规模。
国家能源集团则规划2020~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25——30GW,年均4.2——5GW/年;中广核规划2020下半年——2025年新能源新增装机约20GW,年均4GW/年。
这些巨型能源电力央企均处于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他们的进取意志和未来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带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
我们也看到,今年,也即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以“五大四小”和两大电网为代表的能源电力央企的领导层,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地域广度出访风电龙头企业、光伏龙头企业,共商未来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大计。
以中广核李亦伦为例,其今年会见的光伏和风电企业超过15家,包括:东方日升、晶科能源、中车株洲、三一重能、电科装备、东方风电、中国海装、中交三航、亿晶光电、日托光伏、远景能源、中天科技、江苏海力、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等。
五、如前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都已处于世界前沿。以光伏产业为例,其从十多年前的“三头在外”发展到如今的“全球三大第一”。中国新能源产业完全有实力助力和引领全球低碳数字领域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中国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为世界第一。
2019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0.7GW,中国新增装机容量28.9GW,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48%。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约为102GW,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就达到了98.6GW,占据绝对优势。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204.3GW,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新增装机量30.1GW,连续七年居全球首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7.3%、90%、77%、72%,出口额达到200亿美元。光伏无疑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力军。
特别是,历经二十年的竞争与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日趋成熟,这包括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明晰,企业家群体的成熟,以及产业竞争的更加有序和市场的成熟。
当前,为应对内外部复杂局势,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名片”之一的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则被认为是典型的“双循环”范例。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氢能生产国,年产量达2200万吨,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企业还生产了全球超过一半的电动汽车,成为全球交通绿色转型关键力量。中国也生产了全球超过60%的动力电池。
一言以蔽之,在全球零碳经济的赛道上,中国的光伏、风电等新产业,有足够的实力,也应该有更多具有领先产品与创新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这不仅能让中国在全球产业中占据头部位置,同时也能引领全球在低碳数字领域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在今年达成的各种战略合作中,包括通威、天合、隆基、晶科等等光伏龙头企业都表达了“竞合”之下类似的愿景:全面参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打造;加快全球能源清洁化替代的发展;助力国家达成碳排放问题的解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