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夺目 合肥抢滩光伏 新能源产业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光”彩夺目 合肥抢滩光伏 新能源产业
  • 2020-12-24 08:57:39
  • 浏览:508
  • 来自:合肥在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在光伏及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合肥正加速拥抱金太阳,取得的成绩骄人夺目。

作为新能源中的“尖子生”,光伏产业在新基建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逐梦正当时。合肥不负韶华踏歌前行,近年来在推动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应用推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光伏行业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盛景。

【链上产业】

崛起:从初露峥嵘到跃居全国前列

从先天基础上看,合肥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数在近2000小时,光热资源较为充足。不过,在不少行业人士眼中,合肥发展光伏产业起步不算早,由于早期光伏企业“两头在外”,更热衷于东部沿海城市。

时光回溯到十多年前,合肥的光伏企业数量屈指可数,当时这些企业都不具备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能力,光伏发电并网光伏规模同样也很小。在光伏行业方兴未艾的时代浪潮中,合肥作为内陆城市似乎不具备明显优势。

2009年前后,合肥一口气引进了晶澳太阳能以及彩虹光伏等赫赫有名的头部企业,并甩开膀子规划了多个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初露峥嵘。历经数年厚积薄发后,企业总数已超过20家的合肥一跃而成当时国内规模靠前的光伏产业基地。

除了生产企业之外,合肥的光伏并网状况同样大踏步前进。27580块太阳能电池板“敞开怀抱”打造一流的屋顶光伏电站,合肥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一份份闪亮的成绩单让业界刮目相看。

如今,走进地处新站高新区的彩虹合肥基地车间,从窑炉内流出的玻璃溶液红彤彤一片,隔着几十米远,热浪就已经逼人。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窑炉生产线上,窑炉内1600℃的高温不断熔解着石英砂;深加工流水线上,一块块光伏玻璃经过压延、退火、自动缺陷检测、裁切等智能化工序,包装入库。

2017年,当时这个世界最大的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窑炉成功点火投产之际,悄然间也点亮了合肥光伏产业红彤彤的壮阔前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守望初心,合肥始终笃定目标,抢抓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机遇,打造国内支持力度最大的地方政策环境,引增量、扩规模、促应用,光伏产业和应用规模均已跃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腾飞:“借光发展”产业前后端双向延伸

当记者来到高新区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智能化厂房里一条长长的廊道好似时空隧道,一眼难以望穿。廊道两旁竖立着巨幅玻璃窗,透过玻璃,只见一排排太阳能晶硅电池片加工设备整齐排列,不闻嘈杂之音。车间内所有全封闭的智能制造高效晶硅电池片自动化生产线,均由自动抓取的机械臂、智能运输机器人组成,走的是无人智能制造线路,干净且静谧。

沿着企业庞大厂区一路边走边看,一幅砥砺奋进的发展图跃然眼前。2013年,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正式投产,深度切入太阳能电池片领域,成为通威布局新能源版图的关键一环,这也成为合肥工业履历上的一段佳话。

2017年,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在高新区鸣枪建设,进一步夯实通威在中国乃至全球光伏领域的优势地位,引领光伏智能制造发展。2019年,通威太阳能正式开工8GW高效晶硅电池及配套项目,又将合肥光伏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合肥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亮点。

在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总经理谢泰宏眼中,通威太阳能“牵手”合肥,迈出了打造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企业的重要一步,不仅加速拓展了通威新能源产业布局,也为完善合肥光伏产业链条注入更强动力。

就在五年前,全球新能源领域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常规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全球电力系统建设发生结构性转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光伏新能源视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好风凭借力,合肥市委市政府马不停蹄实施“借光发展”战略,“领先一步”出台超常规扶持政策,光伏及新能源产业从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起步,向前端的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后端的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等双向延伸,吸引通威等外来重点企业相继落户,一批本土企业不断壮大,光伏产业逐步成为合肥同步参与全球竞争、响应“一带一路”的代表性产业之一。

“如今的通威太阳能连续3年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连续6年获得全球电池片最佳供应商、电池片免检。”谢泰宏表示,下一步,通威太阳能将致力打造全球具有竞争力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全力推动绿色能源革命。

风潮:“合肥造”技术和产品海内外大放异彩

用独创技术为中欧最大光伏电站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全球最大规模新能源项目成功并网、参建卡塔尔首个大型光伏电站保障2022年足球世界杯需求……放眼回望,合肥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体系,“合肥造”光伏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和海外逐步大放异彩。

这其中,成长于合肥这片热土的阳光电源发挥了行业龙头带动作用。自1997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深植产业沃土,企业敢于亮剑,引领市场风潮。作为一家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阳光电源产品体系十分丰富,涵盖了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无疑,合肥的光伏产业链不仅大而全,也在努力做到优而精,行业内的创造力水平不输先发城市。”在业界浸润了多年的阳光电源副总裁张友权深有感触,未来企业将抢抓低碳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响应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重要部署,助力合肥新能源产业跨越发展,加速向“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迈进。

今年12月,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合肥正式开工。“未来,一座现代化的绿色能源超级智能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协鑫集成企业的负责人罗鑫掷地有声,它将贯通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这里有望整合全球光伏资源要素,成为光伏产业的智能制造高地和科技研发高地的产业集群。

协鑫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一期总投资约40亿元,建设生产车间、动力车间、综合仓库、质检综合楼及配套设施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GW高效光伏组件的生产规模。该项目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生产效率、技术及成本上做到最优,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光伏产品制造中心。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速16.7%,电池片、组件、逆变器总出货量34GW,同比增长20%。全年光伏产品出口104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1-10月,又实现增加值增速15.1%,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引领:光伏电站总容量稳居全国省会之首

如果从空中俯瞰,位于铜陵路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好似一面巨大的镜子,格外亮眼。其上覆盖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成电能,供应这座庞大的污水处理厂的用电需求。

安徽首家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可谓名声在外,成为合肥光伏产业链下游应用的“标杆”工程,安装容量达到10.8兆瓦。每年可提供约1200万度绿色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3936吨,减排二氧化碳11965吨,降低碳粉尘排放3264吨。所发电能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其中90%以上可被污水处理厂就地消纳。因光伏新能源享受到电价优惠政策,每年还可节省电费支出70万元以上。

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无老路可走,唯有不断探索开拓。历经多年飞驰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间离不开应用领域的挖潜和普及。

在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目前国内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水务”项目运行平稳。安装于氧化沟、沉淀池上方的光伏板,可有效抑制池内水藻类生长,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网架箱体结构对污水处理厂的水面运转设备和流动水体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有效降低噪音,环保效果明显,节能减排、清洁发展效益显著。对于周边居民来说,现在看到的不再是黑水翻滚的场景,有效地实现了土地及空间资源的二次利用,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环境保护问题。

光伏新能源技术和水环境治理的跨界碰撞,演绎了企业空间资源和新能源发展的有机融合,实现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减排的多方共赢,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属于下游端企业,合肥光伏产业链整体上的完善和壮大,给落地应用带来了无限生机。” 项目实施单位合肥金太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今后希望结合能源供给多元化方向,在服务终端推动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合肥光伏新能源产业版图的壮大有赖于应用推广,除了吸引来大型企业参与光伏产业的拓展、建设和运营外,在应用尤其是民用方面也渐入佳境。从全国率先实施光伏补贴政策,到首创光伏下乡扶贫,再推渔光互补、林光互补、光伏治污等各类精品工程,种种服务民生的探索令人应接不暇,助力光伏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形成,成为国内一流的光伏产品应用基地。

现在,合肥地区共并网各类型光伏电站项目总容量已经稳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在全市粮食系统实施“仓顶阳光工程”,建成并网9个粮库屋顶光伏项目、总规模15MW。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累计并网23个项目共12.44MW。2019年,全市光伏发电量25.1亿度,占全市发电总量6.85%,远高于3.1%的全国水平,在全市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乘东风,鼓足劲。合肥正积极开发储能、微网及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和核心产品,加快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光伏产品应用力度,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更创辉煌。

【链上密码】

站在时代风口 合肥寻找正确 “发力点”

随着2030碳排放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能源革命已吹响总攻的号角,预期“十四五”是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过去的十余年,合肥找到了光伏新能源产业正确的“发力点”,站在新一轮时代风口,求新思变,下一步该往何处补缺攻坚?

关键词:发展环境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的区域优势明显,拥有全产业链配套,对公司来说很有吸引力。”作为跨省来肥投资并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样板”,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总经理谢泰宏认为,这些年在合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为企业的良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一线,靠前服务,用人性化的政策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

随着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全市坚持打造垂直化产业链,构建了以通威太阳能(电池片、组件)、晶澳太阳能(组件)、阳光电源(逆变器)为龙头,光伏玻璃、储能、光伏电站系统工程等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呈现配套专业、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的良好态势。全市产业链企业9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44户,2019年销售超亿元企业17家,从业人员达1.3万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合肥光伏产业的全面开花,离不开龙头企业快速壮大。比如,阳光电源作为总部龙头企业,2019年底光伏逆变器产能达25GW,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00GW,成为全球首家突破“亿”千瓦的逆变器企业。2020年,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均以优异排名进入2020年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

从四川离家来合肥扎根多年的谢泰宏期待着,“合肥能够结合链长制,继续提升营商环境,完善产业、人才政策还有招商力度。像电价能不能考虑再给予更多优惠,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产能升级,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延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创新突破

创新,不仅是合肥光伏企业的硬核力量,也给这条产业链条带来澎湃活力。不断研发、致力突破,正是全市光伏产业发展的写照,也是产业快速增长的一大法宝。

“合肥成立链长制就像及时雨,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举措。大家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扶持,有利于链上分散的企业打通做活、聚集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针对性的产业链专项政策,推动更多光伏企业勇于创新和大胆开拓。”阳光电源副总裁张友权表示。

光伏是擦亮新能源产业非常重要的名片,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坚持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及企业先进技术等的持续创新,能将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更好。阳光电源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创新,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带动公司业务出现迅猛增长。

评价一座城市的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的创新策源力,能否在一些重大产业领域掌握高点、突破瓶颈、引领方向,也是一座城市至关重要的创新底色。

唯进步,不止步。纵观合肥的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质效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合肥推动光伏新能源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6户企业列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10户企业产品获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认证,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全市重点光伏企业拥有各类专利203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地方及以上标准16项,行业话语权不断加大,产业创新实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

关键词:规划配套

现阶段,合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部分领域竞争优势十分明显,不过也要看到产业集聚度还有待提升,技术及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适应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交易模式、金融体系等配套力度还不够完善。

直面现状,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不可少。下一步,合肥将深入开展产业调研,准确分析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技术演进趋势,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科学编制《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指导。

同时,开展政策研究储备。围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求,结合近年来光伏产业专项政策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光伏产业稳链强链意见建议,做好政策修订准备。

为了推动补链强链稳链,合肥还将拿出不少后手招数。补链方面,围绕产业链中下游环节,重点引进浆料、背板、封装胶膜、设备制造商等生产企业,推进IGBT等逆变器关键元器件国产化替代,招引培育MOSFET、GTO等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企业,完善产业生态。

强链方面,坚持招大引强,重点支持通威、晶澳加大在肥投资力度;推动通威高效组件、三星阳光储能电池、国轩新能源储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支持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电池、高效组件规模化量产,抢占产业制高点。

稳链方面,突出对做大做强、转型升级、配套招商、新项目融资、创新应用模式等政策支持,提振产业发展信心;拓展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市场消纳能力。

【链上面孔】

做好“IGV小车”机器人的守护者

工程师两度“结缘”合肥感受大不同

31岁的郑亚博,是河南登封人,现担任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电池四厂设备部高级工程师。在大学主攻机电行业的他,一毕业就进入了光伏新能源行业摸爬滚打。他曾与合肥两度“结缘”,前后感受大不同。

演变:从生产靠人工到“IGV小车”

郑亚博刚来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的时候,生产主要还是靠人工,现在都是全自动现代化的设备了。“你看,我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做好IGV小车的养护维修,让它们正常运行,保障生产效能可以跟上不断增长的业务量。” 郑亚博所说的IGV小车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已经在厂区广泛运用,小小的身体蕴藏大能量,能运载600公斤的设备。

“由于厂区太大,我以前在老车间待过,后来又来到了二期新车间,光是设备部工程师就有约百人规模。”郑亚博表示,合肥基地一期拥有5个多晶电池生产车间、1个组件生产车间,共40条电池生产线,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位居光伏行业前列。二期项目全面采用背钝化技术,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巩固了在高效晶硅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

最让郑亚博自豪的是,截至目前,通威太阳能取得了连续76个月盈利、连续76个月开工率100%、连续76个月满产满销的佳绩,连续7年实现重大安全0事故、重大环保0事故,刷新了光伏行业新纪录。

感受:“合肥发展之快让我刮目相看”

2017年,擅长技术工作的郑亚博来到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一直任职干到现在。“选择来这边,是因为通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尤其是合肥基地企业发展得好而且稳定,对个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此外,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上下游配套企业也有不少,我想应该适合光伏行业的长远拓展。”

其实,这并不是郑亚博第一次来合肥,早在七年前就曾在合肥高新区待过三个月时间。“不瞒你说,当时在我的印象中,高新区没有像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出门交通都不是很方便,没有地铁,打车也难,所以基本上没出去玩过。”郑亚博笑称,后来入职通威再次回来时,发现这座城市真是变得日新月异,地铁线路越来越发达,厂区周边的购物休闲等配套也是越来越完善。

近几年来,从巢湖之滨、三河古镇到三国遗址,都留下了郑亚博在工作之余观光休闲的身影。“合肥人文底蕴深厚,风光景色优美,加上城市发展速度之快,都让我刮目相看。”郑亚博告诉记者,他计划买房定居,把远在河南的妻子孩子都接过来,立足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一起在庐州大地打拼美好未来。

记者手记

产业蓝图兴 务实重行愿景可期

连日来,记者行走庐州大地,对光伏及新能源产业管中窥豹,然而驻足之处,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处处奔涌。

无论是从合肥走向世界的光伏新技术,还是让人惊叹的各类产业应用模式,无论是外来企业的殷殷期许,还是本土龙头的不懈坚守,都刻画出政府和产业链上大小企业披荆斩棘,携手筑梦追梦圆梦的历程。

采访中,多位行业内人士都发出感叹,光伏发展将从过往的补贴驱动、政策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未来关键,合肥不仅要抢跑还得快跑。随着合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信心成为企业掌舵者们口中的高频词汇。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合肥正着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涉及十余个种类。可以预见,今后大数据中心、5G基站、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领域都离不开光伏电力能源的支持。光伏作为可再生电力能源,将很好地助力绿色新基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也提供了新的发展落地方向。

产业蓝图兴,奋进马蹄疾。前路漫漫,合肥务实重行,未来愿景可期!

【责任编辑:chenglei】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光伏 产业链 政策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