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光伏产业一个非常大的现象则是国有资本大举进军,民营资本加速变现,通过变卖手中光伏电站,往轻资产转型。
光伏电站交易频繁
以华电集团、国家电投为代表的央国企已收购超8116MW光伏电站资产,占总交易规模的89%以上,交易总额超过235亿元。
能源央企收购电站前三甲:华电集团收购电站规模2875M,金额52亿;国家电投收购规模2541M,金额80亿;中核集团收购1078M,金额46.5亿。
民营企业一度撑起我国光伏产业的半边天,但是会受到光伏政策调整的影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出售光伏电站资产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电站出售前三甲:协鑫电站出售规模2022.15MW,套现55.8亿元;正泰出售规模981.74MW,套现38亿元,东方日升出售466M,套现近20多亿。
截止到2021年11月底,我国光伏行业可统计的光伏电站总交易规模攀升至9GW,交易总额287亿元以上,比去年增幅近30%。
谁在推动光伏电站交易
光伏电站没有燃料成本压力,又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只要实现并网就可以坐着赚钱,那么为何进入十四五之后,电站交易的力度却越来越大呢。
首先,光伏实施全面平价上网之后,民营资本对长期持有电站的信心不足。在补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电站将造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其次,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能源央企开始加速绿色转型,民营企业手中的光伏电站成为地方国企和能源央企眼中的香饽饽。
最后,对于央企来说开发光伏路条不是强项,收购民营企业的光伏电站是快速实现绿色转型的首选,而民营企业也希望通过变卖电站卖身存活。
能源央企和民企之间光伏电站的频繁交易,引发能源行业最大的新能源资产转移,幕后最大的推手则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新能源国家还是希望由国企掌控。
光伏电站交易的影响
光伏电站交易频繁,凸显资本对产业的控制是非常强大的。光伏不仅仅是一个新能源产业,光伏项目更是成为资本手中操控的工具。
民营企业通过变卖电站延续生命,能源央企通过收割韭菜加速绿色转型。一波波的光伏资产转移,让央企成为光伏产业的主力军,民企则沦为打工者。
民营企业曾率先进入光伏市场,技术优势明显,项目开发经验丰富,但也面临融资成本较高,资金实力薄弱,无法长期持有电站。
而能源央企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实力雄厚,且承担着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可承担长期持有电厂所带来的运维和资金风险。
未来光伏行业央企和民企的分工非常清晰,民企提供产品和技术、电站开发和建设,央国企在资金和管理上提供支持,成为项目的最终托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