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目标时间点为2030年。
“研究进展非常顺利,正在搭建中试线。”宁德时代(300750.SZ)董事长曾毓群于近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布了钙钛矿光伏电池研究新进展后,这个被视作光伏革命终极答案的技术再度引发业内关注。
2022年,基于晶硅电池的国内光伏产业进入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更迭期——在N型晶硅电池技术路径之下,TOPCon、HJT、IBC等主流N型技术争论不休。而同时,作为光伏产业技术的另一支,钙钛矿技术的研发、商用化进展亦是热闹非凡。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称,推动钙钛矿技术的研发意义不仅在于其可以打破晶硅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理论“天花板”,更在于其对光伏产业度电成本的突破。
事实上,有关钙钛矿技术的研发已经写入我国《“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下称《创新规划》),并指出要推动高效钙钛矿电池制备与产业化生产技术。而根据《创新规划》提出的目标,钙钛矿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目标时间点为2030年。
产业资本争相布局
宁德时代将钙钛矿技术作为其跨界光伏的落脚点。
而随着该公司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其钙钛矿技术研究进展顺利后,有关“锂电池巨头跨界光伏”的声音不绝于耳。
实际上,宁德时代早在两年前便已显露其进军钙钛矿技术的痕迹。2020年,协鑫集团旗下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协鑫光电)进行了一轮Pre-A轮的1.8亿元融资,主要投资方包括昆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凯辉智慧新能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凯辉智慧新能源基金)、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瑞庭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瑞庭投资)等。这其中,凯辉智慧新能源基金为法国道达尔能源在华入股的投资基金,而瑞庭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便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尽管这项颇具前景的电池新技术尚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视野,但这条起步阶段的赛道已有不少企业争相布局。
记者根据企业公开信息统计发现,目前已有至少10家上市公司涉足钙钛矿领域的布局。
除宁德时代外,通威股份(600438.SH)、东方日升(300118.SZ)、隆基股份(601012.SH)等光伏行业的一体化龙头企业均表示对钙钛矿技术的关注和研发储备,聆达股份(300125.SZ)、拓日新能(002218.SZ)、京山轻机(000821.SZ)均展现出对钙钛矿技术的兴趣并及早开始布局该技术的产业化能力。另外,光伏制造的设备厂商捷佳伟创(300724.SZ)在多条技术路径上“多腿走路”,目前RPD设备已取得钙钛矿中试线的订单,钙钛矿的整线设备也进入了研发阶段。
对于一些资本实力不够雄厚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亦可凭借钙钛矿的概念俘获资本芳心。
2021年6月,京山轻机发布定增,最终募得5.4亿元,用于高端光伏组件设备扩产项目、制备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核心设备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头部投资机构更是在近年来屡屡瞄准非上市的钙钛矿潜力股。
继协鑫光电获得过亿元的融资后,2021年,长城汽车旗下无锡极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极电光能)也完成了2.2亿元Pre-A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九智资本领投,建银国际、云林基金跟投。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内,发生在钙钛矿领域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规模合计超过12亿元。
据悉,目前多家企业正在加紧推动钙钛矿组件的商业化进程。其中,协鑫光电、极电光能等公司正不遗余力地争抢100MW钙钛矿组件量产线的建设。
2030年实现产业化生产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开展高效钙钛矿电池制备与产业化生产技术的示范试验,具体包括:研制基于溶液法与物理法的钙钛矿电池量产工艺制程设备,开发高可靠性组件级联与封装技术,研发大面积、高效率、高稳定性、环境友好型的钙钛矿电池;开展晶体硅/钙钛矿、钙钛矿/钙钛矿等高效叠层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信达证券发布的研报介绍,从理论效率上看,新式钙钛光伏电池的单层理论效率可达21%;钙钛矿叠层电池,包括晶硅/钙钛矿的双节叠层转换效率可达35%,钙钛矿三节层电池理论效率可达45%以上。其亦认为,光电转换效率高,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低,是钙钛矿电池的显著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主要钙钛矿企业正在围绕提升转换效率和大面积制备等方向,推进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2021年4月,极电光能宣布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再破纪录,在63.98cm^2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上实现了20.5%的光电转换效率,稳态效率达到了20.1%;今年4月份,该公司在7500px2的大尺寸钙钛矿光伏组件(SubModule)上,创造了18.2%转换效率,并获得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认证。
而在量产进程中,协鑫光电走在前列。该公司于2020年开始建设的首条100MW钙钛矿组件量产线,产品尺寸为1*2㎡,已于2021年开始试生产,并预计在今年实现产能释放。
“我们预期于明年三季度可以实现整体产线的量产,届时该条钙钛矿组件量产的转换效率不低于18%。”范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范斌看来,目前整个钙钛矿技术的发展正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设备全新,供应链全新,工艺技术全新。这其中,最大的难度在于产品的良率。”
范斌对记者表示,虽然从光电转换效率上看,钙钛矿当前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但考虑其商业化后投资成本的大幅降低,可显著推动光伏产业度电成本的下降。
在当前,由于晶硅电池产业链上游硅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终端组件的报价已经超过2元/W,这较大压缩了电站投资的收益率。相较之下,钙钛矿未来量产后不到一半的投资成本,使得未来该技术下光伏度电成本更具吸引力。
范斌亦指出,钙钛矿凭借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被寄予厚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值得肯定的是,产业资本介入钙钛矿技术的意愿正在提升,产业化进程有望加快。
而根据《创新规划》的发展目标,2022年,我国钙钛矿电池要初步具备量产能力;2025年,单结钙钛矿电池量产效率达20%;2030年,钙钛矿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