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成功易,守功难。经过20年的沉浮,山东省虽已发展成为光伏应用大省,但达摩克利斯之剑已悄然悬起。
目前,“拥硅为王”一度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单晶硅料价格的变动会引发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这对于本就“没有硅途”且集中于产业链下游的山东省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该如何避免随波逐流?从产业链与应用场景方面,山东方案呼之欲出。
机遇之下挑战并存
山东亟需“破题”
提到光伏产业,山东省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山东省这一产业的发展增速已逐渐放缓,光环之下,隐忧同在。
以户用光伏为例,业内人士表示,山东省“屋顶资源”充裕,在政策补贴以及“整县推进”政策的支持下,山东省迎来了一大波“装机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规模发展,尤其是业内竞争格局。然而随着“屋顶资源”的不断使用,以及光伏产业发展和技术的日益成熟,政策支持不断减少,山东同样面临着发展速度下降的风险。
2022年上半年,“鲁冀豫”三省虽然依旧是户用光伏装机量的“第一梯队”,且装机量均超过100万千瓦,但山东省的位次却发生了改变。
河南省实现“超车”,以232.3万千瓦的户用光伏装机量实现反超,河北省依旧排在第二位,户用光伏装机量为229.1万千瓦。而山东省的户用光伏装机量为191.7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20.83%,仅排在全国第三位。
另外,从产业自身出发,山东省的光伏产业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目前,山东省的光伏产业主要集中于下游的应用环节,容易受原材料、上下游博弈,以及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
江苏省同为光伏产业“大省”,目前已形成了从上游晶体硅原料供应、硅片制造,到中游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系统应用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将发布上证光伏产业指数和上证太阳能产业指数,并同时发布了光伏产业指数与太阳能产业指数的最新一期样本,共有38只个股入选。
记者发现,38家企业覆盖17个省份,有6个省份有多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就是其中之一,有两家企业入选样本名单。而江苏省有10家企业入选,遍布光伏产业各大环节。
“光”从海上来
海上好“风光”
陆上光伏面临因资源紧张而发展受限的局面,光伏发电应用场景正呈现多样化发展。
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特色新兴产业已形成“风起浪涌”之势,对于发展海上光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推动海上光伏建设发展。
此前,山东省能源局印发的《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山东将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推动海上光伏重大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目标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其中海上光伏1200万千瓦左右,占比近1/5。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确权的海上光伏用海项目共28个,其中山东有4个。今年八月份,作为山东省第一批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经济区的金能沐官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在山东,海上光伏与海上风电已打出一套加速电力发展的“组合拳”。
今年7月份,山东省印发《山东省燃气机组建设工程等八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八大工程行动中,海上风电建设工程与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赫然在列。
紧锣密鼓推出的政策背后,不仅是对山东省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更是对绿电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来自胶州市的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重工”),主营业务为风机塔架的制造和销售,是国内生产塔筒和单桩的龙头企业之一。天能重工的董秘方瑞征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配套设备的布局,在大连、江苏、广东等地均建有海上风电设备制造基地(含塔筒、单桩等),遍布南北两岸。
“在公司正在进行的海上风电设备业务中,就包含了为顺应山东海上风电发展政策布局的东营项目。”根据全国及山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公司将在东营新增建设一个年产20万吨的海工基地,目前这一项目正在建设中。方瑞征表示,到2023年,公司海上风电设备的产能将会从28万吨增加至56万吨。
新的产业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新的机遇。对于天能重工而言,发展新能源发电业务可谓“顺势而为”。目前,公司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运营良好,除风电业务之外,还持有约118兆瓦的路上光伏项目,并积极参与并推进光伏项目的申报和核准。
产业链亟需延伸发展
扩大山东新能源版图
光伏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然而开发面积毕竟有限,即便山东省将目光从陆上转至海上,空间资源早晚有饱和的一天。因此,产业若想接续发展,还需回归产业链本身。
在光伏产业中,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光伏产业极其“内卷”——行业更新迭代速度飞快,易受政策、环境、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上游企业向下游环节延伸挤压市场……如果没有扎实的“内功”应对产业发展的快速“变招”,风险随之即来。
综合来看,光伏产业上游的盈利空间更大,盈利能力明显高于中下游。近年来,甚至逐渐形成“拥硅为王”的格局。目前,山东省的光伏产业主要集中于下游的应用环节,极易受原材料、上下游博弈,以及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
位于青岛市的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测股份”)以轮胎断面切割起家,通过在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多年的研发创新,成功从轮胎行业“切”入光伏行业,成为硅片制造环节的领军企业,并实现高速发展。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目亚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光伏行业的前十大企业均为高测股份的客户。然而,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在高测股份的订单中,鲜有来自山东的项目。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山东省在光伏产业发展中布局并不均衡,在中上游环节的实力较弱,无疑是山东光伏产业未来亟需改变的局面之一。
若想规避产业链波动带来的影响,无外乎向更深、更全的方向发展,企业需先行发力。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顺全曾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或许需要更多勇于深挖产业链发展机遇的企业,来扩大山东省新能源产业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