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市值下降到了8038亿元,宁德时代(300750.SZ)的业绩还在增长。
10月19日晚间披露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宁德时代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46.77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45亿元,同比增长77.05%。
对比可知,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的307.29亿元净利润,但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却小于2022年全年的3285.94亿元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21.92%,实现了同比和环比同时提升。
历史财务数据表明,2023年上半年和2022年前三年季度,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分别为21.63%与18.95%。
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作为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长,高于行业发展增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9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627.8万辆,同比增长37.5%,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9.8%。
另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55.7GWh,同比增长32%。
不过,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及动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国内市场。
按照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1-8月全球新能源车交付量达到870.3万辆,同比增长41.3%;1-8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达到429.0GWh,同比增长48.9%。
由于海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此前已经连续6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其2023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37%,持续排名全球第一。
重要的还在于,得益于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份额稳定增长。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1-8月宁德时代海外(除中国)动力市场份额为28%,比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其中,宁德时代1-8月欧洲市场份额为35%,同比大幅提升8个百分点。
而欧洲是宁德时代率先突破的海外市场,已实现全面覆盖欧系本土车企。此前,宁德时代在欧洲进行了提前布局,德国图林根工厂已在2022年投产爬坡并实现全绿电运营,并布局匈牙利基地以保障后续欧系车企的电池需求。
根据宁德时代方面公布的信息,近期宁德时代持续获得多个欧系本土车企如大众、Stellantis、宝马、奔驰等的大额订单,在2026-2030年的新一轮欧洲车企定点中拿到了更高的份额,持续支撑其欧洲市占率稳步提升。
此外,宁德时代1-8月中美欧以外地区市场份额为27%,同比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亦排名第一。
除了与欧系车企深度合作外,宁德时代与日韩车企,尤其是丰田、现代和本田等头部车企拥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据悉,丰田将在2026-2027年的纯电动车中引入磷酸铁锂电池、现代将宁德时代的CTP技术引入韩国销售;东南亚等地区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如越南车企VinFast、泰国车企Arun Plus,也均与宁德时代达成了相关合作意向。
神行超充电池年底量产
宁德时代在其深耕的产品技术及服务创新方面,投入也在加大。
按照2023年三季报,宁德时代研发投入高达148.8亿元,同比增长40.7%。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多元布局,宁德时代形成了新一代产品矩阵,包括市场高度关注的麒麟电池、M3P、神行超充电池等正在陆续落地
据了解,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已交付极氪,理想新车型MEGA搭载的麒麟电池可实现峰值5C充电倍率。
而宁德时代在2023年三季度发布的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号称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速度,宁德时代将之称为“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风向”。
宁德时代透露,得益于在极限制造方面的能力,目前宁德时代拥有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快速转化链条,神行超充电池将在2023年底实现量产,搭载神行超充电池的车型也将在2024年一季度上市。
根据公开消息,目前,阿维塔、哪吒汽车、奇瑞、北汽新能源已官方宣布将配套搭载神行超充电池。
而动力电池之外,宁德时代的第二大主业储能电池也迎来更好发展机会。
公开消息表明,2023年三季度,我国国家层面《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出台,明确将逐步由电力现货市场取代调峰市场,储能盈利模式将转变为以电价差引导的现货交易为主。
对此,宁德时代基于储能的应用场景,针对性地开发了应用独特技术的储能专用电芯,推出了具备高充放电效率、长寿命、高集成和高安全特点的户外系统EnerOne与EnerOne Plus、针对全气候场景的EnerC等产品,发布了更高集成度、更具经济性的直流侧产品EnerD。
宁德时代称,上述产品已成为行业新一代标杆产品。
宁德时代表示,全球“碳中和”正在加速,主要市场电动化趋势明确。在庞大的新能源车需求之外,重卡、船舶、飞机、工程机械等正加入电动化的浪潮之中,动力电池应用新领域亦不断涌现,以风光加储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转型也在全球各地有序推进,AI算力需求的增长预计也将带动新能源电力供应和存储需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