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申毅洛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新增申能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基金为第一大股东,意味着在新型储能赛道上,申能集团“再落一子”,加快完善“零碳”能源产业链生态圈。
据悉,上海申毅洛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风冷、液冷电池PACK以及储能柜等产品。尽管公司设立时间不长,但营收增长稳健。数据显示,2023年2月到7月,包括产线搭建未发货的两个月开办期,洛希能源已实现盈利,预计到2025年,其营收将达到14亿元,净利润有望突破1亿元。
“双碳”目标提出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驱动储能市场投资火热。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是关键。在业界专家看来,新能源由于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必须引进储能来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因此包括光伏风电装机量的攀升迅速提振了储能的需求,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也会大力提升不少行业的电气化水平,储能市场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的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新能源产业是少有的能在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几个万亿级别行业的产业。”上海申能诚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恺表示。
确定性的增长吸引了大量“玩家”。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20GW,位居全球前列,仅上半年新投运的装机规模就达8.6GW,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从行业来看,包括光伏、风电以及锂电企业基本“全员入局”,并迅速在各自产业链上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行业快速发展必然引发产能过剩的担忧,但长期来看,储能依然是‘长坡厚雪’的赛道,实际上,越好的企业在竞争中会‘跑’得越快,走得更远。”在赵恺看来,当前,储能行业已整体进入“拼制造”“拼效率”阶段,洛希能源的优势不仅在于其系统集成能力,也在于其数字化智能制造的能力,可以快速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扩展。
“产能过剩更多的也是结构性过剩。”洛希能源董事长郝烨认为,与光伏等行业的状况类似,储能的技术快速迭代,带动价格下降和行业进步,新一代的更高品质的储能产能依然稀缺,目前洛希能源的全产线自行设计,可以达到 100%自定义模组化,在成本上仅约为普通储能公司的三分之一左右,制造+储能的有机结合能提供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申能集团此次投资将分两轮交割,总投资4900万元,投资完成后,申能集团将利用洛希能源团队在锂电、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丰富的产线搭建、智能制造经验以及现有的产线资源,在电化学储能新技术路线探索中形成可靠产品,同时给规模量产提供“制造验证中心”职能,完善储能赛道投资版图。
此前,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申能集团已战略投资上海璞钠能源,并与复旦大学联手推进钠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布局市场较看好的钠离子电池领域。作为综合能源企业,据了解,申能集团近年来还在积极关注绿色甲醇、生物质能,以及海上浮式制氢等新兴能源领域,致力于成为能源集团中低碳发展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