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市场嗅觉敏锐的浙江,一直是其中的弄潮儿。
全国光伏看浙江,浙江光伏看嘉兴。
已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我市智能光伏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1027.2亿元、约占全省30%,同比增长40.7%。预计2023年我市智能光伏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
肉眼可见的机遇,使得光伏企业们争分夺秒地布局新产能,越拼劲越足。雄心勃勃的投资背后,不只源于当下火热的市场需求,更源于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自信。
那么,嘉兴光伏产业如何扶摇直上?当前产业发展有哪些亮点,又面临哪些挑战?
追“光”之路
10年前,光伏行业主要价值链掌握在西方手中。彼时,光伏产业刚刚在秀洲起步。2012年,秀洲区被列为浙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
自此,嘉兴开始走上一条以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为主攻方向的追“光”之路,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体系。
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光伏玻璃、银浆、系统部件生产等属于光伏产业链中游。我市共有电池组件企业18家,去年年产电池片24.3GW、组件36.7GW。产业链下游则包括工程建设、运维服务、BPC总部等,我市有24家企业。
处于上升通道的嘉兴光伏产业强势扩张,正推动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在嘉兴,落户秀洲的隆基、阿特斯等龙头企业,专精于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在海宁,晶科、正泰新能等龙头企业同时致力于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制造;宁波德业分别落户海盐、海宁两地,致力于光伏逆变器的生产;福特斯新材料、绿康生化等企业为光伏产业链填补了辅料生产领域的空白……
产业链越完整,越能吸引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扎根发展和持续集聚,使得投资扩产、新引进项目接二连三。
像隆基接二连三落子,三期产能即将释放。除此之外,晶科、正泰新能等企业,一边释放新增产能,一边快马加鞭建设新项目。去年,光伏玻璃巨头福莱特公布,公司及子公司与正泰新能及其子公司签署销售光伏压延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公告显示,正泰新能及其子公司计划于2023年7月至2025年12月向福莱特及其子公司采购约37800万平方米光伏压延玻璃。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计销售总金额约80.51亿元人民币(含税)。
上新生产线、启动新车间、投资新项目,每一笔投资都写满了企业对未来的信心,也将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新“砝码”。2023年,嘉兴在建、拟建光伏产业项目2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836亿元,达产后预计可新增产能2060亿元。
产业链越完备,企业生产成本会随之更优,产业集群竞争力就越强。
在秀洲福莱特生产的玻璃,只需跨过一条马路,就能送到光伏组件厂嘉兴隆基的车间。玻璃是光伏原材料中运输成本较高、损耗较大的一项。正因如此,嘉兴隆基成为隆基绿能所有生产基地中成本最低的一个。
产业成链后,产业生态圈也随之丰富。如今,嘉兴已经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企业研究院+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一体的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圈。
“光圈”有多大
嘉兴靠什么追“光”?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嘉兴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从嘉兴坐高铁到上海和杭州均只需二十多分钟,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苏州、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源源不断的集装箱货物在“家门口”就能发往国内外各地。在光伏“朋友圈”的磁吸效应下,企业协同发展更加高效、快速。
行业龙头拼尽全力,背后有许多因素:
其一,光伏市场增量的确定性,坚定了投资信心。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光伏产业朝气蓬勃。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400GW,创历史新高。应用地区从传统的欧洲、北美和国内市场向东南亚、南美、非洲、中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拓展,市场前景广阔。
其二,技术加速迭代,让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产能迅速最大化,力争保持领先地位。在晶科能源展厅,一面白墙上印着“晶科能源22次打破世界纪录”。其最新开发的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6.4%,刷新世界纪录。“目前光伏产能结构性过剩,优质的高效产能则供不应求。”晶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三,光伏储能市场方兴未艾。由于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光伏、储能融合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随着光伏发电大量新增装机并网,新型储能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据预测,到202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超过30GW。目前,晶科能源正在海宁尖山投资建设12GW储能项目。
危、机并存
势头强劲的背后,光伏产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光伏市场伴随着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下探、低价出清等情况,已进入新一轮行业“大拐点”,并重启淘汰赛。2024年,光伏产业是冰山还是火焰?
“我们不是不乐观,只是现在行业挑战真的不小。”不少光伏企业发出感慨。
嘉兴光伏产业发展遇到诸多困难,整体竞争力不强,多数企业技术较弱;产业链不稳固,强链补链任务还很重;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光伏产业发展;光伏应用场景还不广,空间还有待挖掘。
如何破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地区光伏发展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安徽滁州秉承“光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理念,滁州市政府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予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极力扶持光伏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例如在设立实验室、创新中心和培养引进人才、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补助和奖励,为新能源产业备足“政策金融活水”。
江苏盐城光伏产业发展起步早、重视程度高,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超强的执行力以及真金白银的让利,光伏企业土建补贴、设备补助以及优惠政策全到位,让盐城超越苏锡常,成为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的“新王”。
江苏常州的光伏产业链环环相扣,融合程度很高,产业链企业之间紧密协作,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跟进。去年,常州出台了“新能源之都十条”,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4个方面,助力产业和企业发展。
“对于光伏这个朝阳产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要坚持将光伏储能产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到2027年力争光伏储能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70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将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创建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提出构建光储一体,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推进“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建设,提升嘉兴市虚拟电厂管控平台,着力构建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光储一体化产业生态;继续强化嘉兴在光伏玻璃、微逆变器等环节的优势;加快延伸光伏下游产业链,重点提升电站建设、运维服务等水平,做大现有光伏应用承包商业务规模。
同时,紧扣智能新型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光伏行业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一直贯穿光伏行业发展的始终。嘉兴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还要培育“链主”企业,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协同推进完善产业生态圈。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实干厚积才能产业喷发。期待嘉兴光伏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把优势做大,把赛道做细,把产业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