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调整,竞争加剧,光伏行业在阶段性结构型产能过剩中持续分化,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其中,公元股份子公司公元新能近期向北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投资者高度关注其太阳能业务的发展情况以及上市进展。近期,公元新能提交了第二轮问询回复。
在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公司近几年毛利率出现较大波动。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以及与主要客户未来合作的可持续性等问题,依旧是其上市之路上难以回避的“绊脚石”。
财务人员接连辞职
根据招股书,公元新能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和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庭院美化、智能家居、道路交通、户外野营、移动储能等场景。
其中,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灯具、低压灯具、新能源储能等应用产品。
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销售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贡献了六至七成的收入,不过,相对于太阳能灯具产品的接近20%的毛利率而言,公司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毛利率较低,分别为5.92%、4.71%、7.07%及10.40%。
而此次IPO,公司计划进一步扩产,拟将总募资金额的一半以上用于安徽500MW高效N型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另外,就股权结构来看,公元新能系公元股份(002641.SZ)旗下子公司,据悉,公元股份主要从事塑料管道业务,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元股份直接持有公司9500万股普通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68.27%,公元股份通过其控制的子公司公元国贸间接持有公司3.59%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71.86%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公元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健均和卢彩芬,二人系夫妻关系,共同控制公元股份。由于公元股份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元新能71.86%的股份,因此,张健均和卢彩芬夫妇通过其控制的公元股份及公元国贸,合计控制公元新能71.86%的股份,为公元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此外,在2022年4月28日,公元新能作出了将公司585万股股份以持股平台形式授予24名激励对象的决定,根据招股书,元昱合伙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4.20%的股份。
不过IPO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公司冲刺上市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财务负责人辞职的情况,其中,在2022年10月7日,财务部副经理李天虎因个人原因离职,其持有的元昱合伙1.60%的财产份额已根据激励计划转让给元昱合伙GP陈云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无独有偶,在2023年5月26日,财务负责人王其因个人原因离职,其持有的元昱合伙2.60%的财产份额已根据激励计划转让给现任财务负责人蒋威。
毛利率持续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4亿元、6.12亿元、10.29亿元及5.39亿元,报告期前三年营收规模增长迅速,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47.68%和68.22%。
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639.39万元、1277.77万元、3328.04万元及3937.4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规模同比下滑22.06%。
另外,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较大波动,分别为11.37%、8.71%、9.52%及14.87%。
对此,公司称毛利率的波动主要系受到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及下游需求的影响,根据招股书,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达到85%以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
而这一点正是限制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竞争劣势之一,由于公司收入规模较小,在光伏组件主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公司难以通过规模化采购来控制整体采购成本。
近年来,随着全球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依靠资金、技术、成本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毛利率。
但公元新能的光伏组件业务目前处于产业链中游,竞争激烈,正如招股书中提到的,公司未来亟需向光伏组装、工程承包等业务迈进,进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不过,IPO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却在逐年下滑。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0%、0.92%、0.53%及0.34%。
并且对比同行来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期内,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99%、2.23%、2.46%及1.90%。
境外合作稳定性存疑
另外,根据招股书,公元新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境外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3.82亿元、5.62亿元、9.56亿元及4.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九成,其中,2022年境外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长70.09%。
而公司境外收入大幅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大客户的加持,据悉,公司光伏组件产品境外下游直接客户主要为贸易商或ODM类客户,系非终端客户。
不过,IPO日报记者发现,公元新能的主要客户如VERTYS、SMSTIC、FORTLEV,均为报告期内新增客户。
其中,公司在2021年新增巴西光伏组件贸易商VERTYS,2022年便对其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占该贸易商全年经营规模的比例接近50%,不过到了2023年,公司对该客户的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至0.95亿元,近乎腰斩。
同时,在2023年,公司对欧洲第一大客户FUTURA的销售金额也由1.55亿元减少至0.65亿元,且截至目前的期后销售金额为0。
而这一点无疑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在监管部门向公司下发的第二轮问询函中,同样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新增VERTYS、SMSTIC、FORTLEV等主要客户的具体背景、业务开展模式,并结合对相关客户期后销售金额及在手订单大幅减少的实际情况,说明主要境外新增客户合作的稳定可持续性。
而除境外销售以外,对于公司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情况,此前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公元股份进行提问。对此,公元股份回应称,公元新能国内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国内销售占比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