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扩产、撤回IPO 锂电赛道不“香”了?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终止扩产、撤回IPO 锂电赛道不“香”了?
  • 2024-05-31 17:07:48
  • 浏览:5139
  • 来自:中国经营网

 进入2024年,锂电池行业的“内卷”现象并未得到缓解。

  近期,易成新能(300080.SZ)、天力锂能(301152.SZ)、华软科技(002453.SZ)等公司相续发布终止募资扩产计划。同时,昆仑新材、吉锐科技、诚捷智能等拟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终止扩产计划还是撤回IPO,多家公司均表示是受市场环境变化、投资回报率考量以及聚焦现有产能等因素影响。

  多个新增项目终止

  5月6日,易成新能发布关于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公告。根据公告,此次拟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3.05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建设项目(二期)、年产3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宝丰县10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卫东区50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两个与锂电池相关的项目合计拟使用募集资金12.05亿元。

  记者就此联系易成新能方面,其工作人员表示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以公告内容为准。

  易成新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是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公司发展规划及市场融资环境等诸多因素,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分析后作出的决策,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不会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2023年财报显示,易成新能营收同比下滑12.10%,净利润同比下滑90.46%。对此,易成新能方面解释称,石墨电极行业供大于求,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毛利率下降,锂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开工率严重不足为主要原因。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跟踪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池及产业链整体产能利用率仅50%左右。此外,据GGII预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有效产能(不含未开工及未通过下游验证的无效产能)利用率将低于60%,储能电池市场有效产能利用率将不足50%。多数新进企业新释放产能成无效或低效产能。

  事实上,自2024年以来,不仅易成新能,还有多家锂电池上市公司也纷纷宣布终止新增产能计划。

  4月29日,天力锂能发布公告,公司拟终止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并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5.3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对于该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天力锂能方面,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并无其他可以披露的信息。

  根据公告,天力锂能方面认为,当前,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生产成本的提高、加工费的下降、盈利能力的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三元材料产量的不断下降。

  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62万吨,较2022 年同比下降5%,在正极材料中市场占比下滑至26%。此外,三元材料市场还受到产业链去库存和终端份额被铁锂材料挤占两大因素的影响。

  为此,天力锂能方面表示,综上考虑,预计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的实施难以实现当时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为了保障募集资金的安全,本着有利于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的原则,当前阶段终止相关募投项目后续产能建设,全力消化已有产能,是更为稳健的经营策略选择。

  4月26日,华软科技方面宣布,公司旗下两家子公司拟新增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终止。据了解,该项目拟投资4.5亿元,合计新增产能规模18000吨。华软科技方面表示,受市场行情、投资环境及行政审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投资建设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推进计划缓慢,未达预期。

  在众多锂电池上市公司终止募资增产计划的同时,一些拟上市公司撤回了IPO申请。

  5月17日,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因昆仑新材、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发行上市审核。此前,包括吉锐科技、诚捷智能、京阳科技、双登股份、杰锐思、华一股份在内的锂电企业IPO也已终止。

  据了解,昆仑新材此次IPO拟募资10亿元,全部用于年产24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公司电解液产能将大幅提升,从目前的6万吨/年提升到30万吨/年。

  从2023年全年来看,据GGII统计,锂电产业申报IPO企业数量(含未上市企业)同比下降21%。单看下半年,申报数量同比下降58%,与前三年相比,2023年下半年申报数量占全年比重显著下降。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4年4月,锂电产业申报IPO的企业118家,成功发行的上市企业78家(含4家2014年和2015年申报的企业),24家企业处于上市进程中,20家企业撤回或终止。

  锂电产业IPO热潮起于2020年。自2020年以来,锂电产业申报IPO的企业共102家,是2016—2019年间申报总数的6倍以上。2022年申报企业数量达到峰值34家,2023年申报企业数量较上一年减少7家,上市企业数量为22家,创历史新高。

  后市或会企稳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及四大主材(不含铜箔、结构件等辅材)共有137个新增规划项目(只统计公告/签约项目,以下分析均指该数据),较2022年减少近一半。按公布投资金额的122个项目进行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产业拟投资总额约7500亿元,较2022年下降超46%,尤其是负极材料项目,新签约项目投资额仅为去年的18%。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企业更加关注的是现有产能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市占率,对新增产能偏谨慎。”

  面对当前国内锂电池市场,终止扩产、撤销IPO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今年5月8日,工信部相继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锂电池行业规范》”)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

  记者注意到,《锂电池行业规范》中提到,企业应采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对与锂电池性能相关的诸如容量、能量密度、单体电池循环寿命等参数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在能量密度以及循环次数等关键参数上有所提升。

  在经历2023年碳酸锂价格暴跌之后,如今碳酸锂价格的下探幅度已经较为有限。今年二季度,锂电池的出货旺季也随之到来,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的多方面需求来看,如今的锂电池市场呈现出一些回暖迹象。

  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货量200GWh,同比增长18%。其中,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49GWh和40GWh,同比分别增长19%和14%。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记者表示:“今年的市场需求依然可观。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增长。如果全年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渗透率,这部分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预计今年一季度可能会是锂电池生产企业业绩最差的时候,接下来有可能会企稳。”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锂电赛道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