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黑”为“绿” 中部地区崛起动能足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变“黑”为“绿” 中部地区崛起动能足
  • 2024-06-13 13:37:27
  • 浏览:1313
  • 来自:上海证券报

 进入6月,“迎峰度夏”的能源保供“大考”拉开帷幕。

  能源大省山西,一方面立足资源禀赋,提升传统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借风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屡创新高;在水电大省湖北,全球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昼夜不停运转,将滚滚江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点亮千家万户;面对“缺煤、无油、少气”的资源状况,湖南、江西利用自身优势,在“风光储”能源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中部腹地,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犹如国之“脊梁”,集聚了煤炭、稀土等产业,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中部六省,探寻中部地区端牢能源饭碗,向“绿”向“新”的发展“密码”。

  多能互补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山西大同,因煤而兴盛,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中国煤都”之称。坐落于此的晋控煤业,是我国动力煤生产龙头企业之一。

  走进晋控煤业的塔山煤矿,记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地面集控室内,工作人员按下中控按钮,采煤机徐徐启动,液压支架自动跟进,滚滚“乌金”沿着煤壁倾泻而下,从传送皮带涌向地面;选煤厂内,分选后的煤炭自动卸载至火车车厢,“坐上火车”走向全国。

  “为应对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任务,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已开足马力稳生产保供应。”晋控煤业负责人介绍,在保供高峰期,这里每天都有数十万吨的“乌金”发往全国各地。

  中部地区是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我国能源保供的主力军。其中,煤炭大省山西2023年煤炭产量达13.78亿吨,接近全国总产量的30%;河南、安徽也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地,2023年产量均过亿吨。

  在提升传统能源兜底保障能力的同时,中部地区加快“追风逐光”的脚步,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

  在山西大同,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在施工,这是国家推进“双碳”目标布局的12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

  “一方面加快煤炭绿色开采利用,另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推进风电、光伏、氢能、地热能等多元化开发利用。”山西省能源局党组成员侯秉让介绍,2023年,山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5.83%,外送绿电居全国第一。

  在水电大省湖北,2023年,三峡水电站发电量达到803亿千瓦时,点亮了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千家万户。

  面对“缺煤、无油、少气”的资源状况,湖南推动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发力新型储能,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266万千瓦,排名全国第二;江西利用丘陵地势优势,加快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开发,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大型“充电宝”。

  创新升级 “老能源”焕发新生机

  赣州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在赣州经开区的金力永磁厂区,“用稀土创造美好生活”的标语格外显眼;公司展厅内,各类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样品摆放整齐。

  “我们属于利用环节,稀土是稀有资源,用好稀土的最好方式就是减少使用。”金力永磁董事长蔡报贵告诉记者,作为钕铁硼永磁行业龙头,公司持续加大对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能力、创新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对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智能制造、3C电子产品等领域形成了关键支撑。目前,公司正朝着“世界稀土永磁行业领军企业”目标迈进。

  金力永磁是江西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江西整合稀土行业高端科研力量,积极推进稀土资源绿色开发与高效利用,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产业集群。金力永磁、赣州东磁等一批本土企业崛起,中科三环等一系列行业巨头积极入驻,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持续涌现,江西稀土产业正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创新迈进。

  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河南,也依靠科技创新、延链补链,为传统产业按下转型升级“加速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通过实施“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战略,将原料煤变身为附加值较高的硅材料、尼龙材料、碳材料等上百种煤基合成产品,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传统产业要成为先进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李毛向记者表示,“围绕高纯硅、碳化硅,还有更多的未来的产品,我们都通过创新一步一步来实现,通过延链、补链和强链,一块煤也可以奔向星辰大海”。

  铜陵有色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开发出锂电铜箔、5G用高频高速铜箔等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湖南钢铁集团加大对超高强度钢材研发、创新力度,高强度、低温韧性、高性能等高端品种增量明显。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认为,中部地区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进,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同时,紧扣国家所需、立足中部所能,突出传统产业迭代攻关,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向绿而行拓宽低碳发展新路径

  “双碳”目标下,中部地区给绿色产业做培育壮大“加法”,为传统产业做节能降碳“减法”,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

  一块动力电池退役之后,该如何回收利用?在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看来,退役的动力电池富含多种稀贵金属,经过回收、拆解、再制造等多道步骤,又变成锂电池材料重新“上岗”。

  走进格林美旗下的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废旧动力电池在这里被“吃干榨净”:电池包金属外壳作为废铝、废铁外售;电解液用于无害化热解;负极片主要用于生产铜粉;正极材料用于循环再造电池材料。该公司再生镍钴锰材料的回收率达到99%,锂的回收率达到95%。

  资源有限,循环无限。通过挖掘一座座隐藏在城市之中的“城市矿山”,格林美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公司已在包括中部六省在内的地区,建立了16个以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退役动力电池为主体的绿色回收与废物循环处理基地。2023年,公司回收处理的电子废弃物、退役废旧动力电池均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

  海螺水泥对“灰色制造”做起节能降碳“减法”。走进海螺水泥位于安徽宁国的水泥厂,绿色低碳真实可感。这个花园式的水泥厂,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打破了人们“晴天扬灰厂,雨天水泥厂”的固有印象。

  “别再用老眼光看待水泥行业了,我们早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企业负责人介绍,海螺水泥旗下的白马山水泥厂,已建成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从废气中提纯出99.99%纯度的二氧化碳,可用于食品保鲜、干冰生产。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采用余热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作补充,打造超低电耗工厂……

  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方兴未艾,我国正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部地区面对机遇,正以创新为引擎、以绿色为底色,挺起国家能源“脊梁”。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海螺水泥 光伏发电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