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随着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协鑫集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企业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光伏行业所有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中报已悉数披露。
记者梳理发现,即便在寒冬之下,身处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体感也有差异。产业链核心的硅料硅片、光伏电池组件板块大面积亏损的同时,逆变器、光伏辅材和光伏加工设备领域多数企业却逆市盈利,且部分企业归母净利还有不错的增长。
隆基、通威巨亏背后,光伏两大核心产业大面积沦陷
8月30日晚间,在延期一天后,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2024年半年度报告发布。“压哨交卷”背后,两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日子都不容易。
财报数据显示,通威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7.97亿元,同比下滑40.8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1.29亿元,同比下滑123.58%。而隆基绿能上半年则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同比减少40.4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2.43亿元,同比减少157.13%。
对于业绩下滑,通威股份表示,公司光伏经营规模扩大,但不足以覆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营收出现下滑,盈利阶段性承压。
面对2012年上市以来首个亏损,隆基绿能解释称主要是受“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和存货减值计提影响”。隆基绿能表示,行业供需错配形势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海外贸易壁垒持续加码,技术迭代加速演进,而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计提减值方面,隆基绿能半年报披露的拟计提减值准备高达57.84亿元,其中除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48.7亿元,还包括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59亿元,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544.89万元。
今年7月4日,面对众多基金和券商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2024年会是公司非常艰难的一年,也会是行业艰难的一年,2025年公司将会率先回到增长轨道,会先于光伏行业进入到复苏状态,公司目标非常明确。”
公开资料显示,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近年吸引了大量社会新增投资,相关产能逐步释放,供给端快速集中增长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光伏主要产品价格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大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产量同比增长超58%,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32%,主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行并跌破企业成本,业内企业已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
业内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高度的市场化,让光伏行业受产业链价格下行趋势影响极大,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有效摆脱价格下行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光伏产业链核心的硅料硅片和光伏电池组件领域。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伏硅料硅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全线亏损,通威股份和TCL中环亏损规模均超过3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大面积下降,实现归母净利润大面积下滑,但仍有9家企业净利为正值。
供需错配寒冬下,光伏逆变器、辅材、加工设备企业仍在赚钱
但实际上,作为导致光伏行业供需错配加剧的重要因素,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量的大幅增长,却为光伏逆变器、辅材和行业加工设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以光伏逆变器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尽管相关的8家上市公司也出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面积下滑的情形,但总体而言,仅有固德威一家企业出现亏损,上能电气和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还出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6亿元和49.59亿元。
阳光电源2024年中报显示,分行业计算,报告期内来自光伏行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14.7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60%。而固德威亏损则是由于海外库存原因,导致逆变器和电池境外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在光伏辅材方面,18家相关A股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11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另有7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
在这一领域,福斯特和福莱特今年上半年营收均超过百亿,分别为107.64亿元、106.9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9%和10.5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8亿元和14.9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95%和38.14%。
公开资料显示,福斯特是全球光伏胶膜的龙头企业,连续多年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光伏胶膜销售量138906.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61%,营业收入987854.34万元,同比增长3.79%。福莱特主要产品则是光伏玻璃,今年上半年,光伏玻璃收入贡献为90.31%。对于业绩增长,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光伏玻璃新增产能释放导致销售数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光伏的“寒意”对辅材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如同样身处光伏胶膜行业的海优新材,今年上半年不仅营业收入下滑,对应归母净利润也出现亏损。而为光伏行业提供石英坩埚和硅材料清洗服务、切削液处理的欧晶科技,今年上半年也出现了营收下滑和归母净利润亏损的情形。
此外,即便是光伏电池组件必备辅材的光伏玻璃行业,也有部分产能加速冷修 。根据福莱特中报,目前行业已冷修产能超过1万吨。
光伏设备行业,是光伏产能扩大的最大受益方。在已披露中报的11家相关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营收规模出现下滑,其余皆表现为增长,其中微导纳米的增幅甚至超过100%。表现在利润方面,尽管仍有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仍为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