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系统安全和经济性是困扰绿氢项目的一大痛点。近日,天合元氢协同天合光能、天合储能、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产业促进会氢能分会等单位在上海联合发布《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蓝皮书》。多位业界专家建言推动光储氢一体化协同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建国认为,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无法满足制氢设备所需的稳定电流。建议通过电化学储能作为系统“调节剂”,将光伏发电峰值电力储存起来,在光照不足时释放,以此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此次会议期间介绍的天合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利用智能化的能量调度、电网优化和运行策略,通过AI大模型预测未来几天、几小时或十五分钟颗粒度的光照强度和发电潜力,同步调整电解槽运行功率,确保制氢系统平稳运行。
专家认为,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包括绿色氢氨醇生产、低碳化工园区以及社区光储氢-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等。
对此,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秘书长张宇表示,这些应用展示了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和潜力。要实现光储氢一体化的大规模应用,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和产业合作。我国已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同时,产业界也在不断加强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天合元氢总裁段顺伟表示,制约规模化制氢项目落地的首要因素是经济性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比如,初始投资、系统能耗、度电成本、电解槽利用小时数等。通过天合光储氢一体化解决方案,从构网设计、设备配比、仿真分析等方向,有助于筛选出基于氢需求量和风光资源等边界条件下的科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