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方向,南网能源迎来新的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南网能源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已崭露锋芒。截至2024年6月底,南网能源在运营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规模约210万千瓦、在运营风电项目8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约34.60万千瓦,实现了大幅增长。
南网能源执行两大战略定位时有何新模式、新思路?近日,由上海证券报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进地方特色公司”系列活动走进南网能源,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公司的布局、战略及潜力。
助力客户节能减排
走进南网能源与广汽埃安合作的项目,从高处俯瞰广汽埃安的总装车间,整齐划一的太阳能光伏板覆盖在车间的屋顶上,形成了一片壮观的太阳能城市景观。光伏板在阳光下高效地转换着太阳能,为工厂输送绿色电力。
据南网能源新能源事业部李寒怡介绍,光伏板覆盖的总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南网能源包括光伏在内的节能减排项目,遍布大江南北。南网能源董秘张恒阁称,目前南网能源累计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1600多个,节约电量超过12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大概38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超过1000万吨。
李寒怡介绍,公司与广汽埃安的合作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实施,公司在广汽埃安的总装车间安装光伏板,在25年的效益分享期内,以低于市场的电力价格供应给广汽埃安,每年能为广汽埃安节省电费超过300万元。
经济效益只是工厂安装光伏系统的显性收益,通过促进节能减排,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李寒怡称,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能够帮助室内降温3至5摄氏度,进一步降低工厂的能效。与此同时,工厂使用光伏系统转换的绿色电力生产产品,能够提高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此外,南网能源积极响应国家“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深入研究户用光伏业务的可行性以及商业模式、开发合作、资源获取、运行管理等,积极推进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的户用光伏业务。
开拓“新模式”“新赛道”
南网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通过投资建设大型绿色能源示范项目,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服务企业。未来,南网能源将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重点。
张恒阁表示,未来公司将紧紧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两大战略定位,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和“综合能源供应与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为目标,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能源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但也存在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等特点,南网能源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业务方面有何策略?南网能源经营发展部产业规划主管屈谱分析称:“在市场上,南网能源可利用在电力行业的长期积累优势,快速厘清潜在开发量,掌握先机抢占市场。”
有市场保证后,如何借力打力挖掘潜能,成为公司新的思考点。张恒阁称,公司将抢抓国家“驭风行动”“沐光行动”发展机遇,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和工作模式,加快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落地。
另一方面,南网能源积极开拓新业务新赛道。据记者了解,公司拓展“新能源+”模式,在农渔光互补、风光储综合利用、光储充农村分布式微网等方向形成典型应用场景方案并规模化应用推广;探索利用农村道路、灌溉沟渠及其他可利用的基础设施等建设廊道光伏,力争形成新的增长点。
张恒阁表示,公司将立足助力客户实现“能”的绿色、“量”的节约、“价”的经济,系统谋划公司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工作,在分布式源荷聚合、多能互补供给、零碳/近零碳园区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涵和外延,全方位融合和支撑南方五省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绿色低碳转型大有可为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南网能源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大有可为。
屈谱分析,在光伏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方向,尤其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
近期,《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对既有各类园区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力争光伏覆盖率到2030年不低于50%;力争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
同时,按照“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同步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可以预见,随着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的进一步丰富,其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屈谱说。
建筑节能方面,屈谱认为,建筑节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随着“双碳”目标及节能相关政策的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占比,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这为建筑节能业务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国内存量建筑已超过600亿平方米,仅有少数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效改进措施,另外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建筑约4亿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建筑约16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