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地区电力成本上涨与工厂减产(1)四川和云南地区的电力成本将因枯水期而上涨,四川的电价将从四毛涨至五毛七,云南的电价相对较低,但也会有小幅上涨。这将导致西南地区工厂的阶段性减产,四川十月份已开始减产,十一月和十二月将进一步减产,而云南的减产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2、行业内主要企业十一月排产情况(1)行业内主要企业在十一月份的排产情况存在差异,学星等企业在四川地区的排产将维持与之前相近的水平,而行业老大的排产将有所下降,但具体下降速度存在争议。市场传言该企业可能在十一月初关闭部分生产线,并在十二月初进一步减产,但实际速度可能较预期更慢。
3、颗粒硅技术进展与客户价值提升(1)颗粒硅技术的最新进展显示,断线率已显著降低,最低达到百万分之一以下,且最新产品的单产和断线率已接近高端 n 型产品的水平,客户价值得到提升。
4、颗粒硅成本优化措施(1)公司通过系统优化和微创新,如调整配方、参数控制、包装材料改进等,提升了颗粒硅的纯度和降低了硅粉水平,短期内成本会有所上升,预计增加约10%左右,但长期来看成本将与之前的老产品基本持平。(2)公司在运输环节采用真空包装和改进包装材料(如从 PPP 材料替换为其他塑胶材料),以减少颗粒硅在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和摩擦,从而降低下游不良问题。(3)公司已将品质提升所需的增量成本考虑在了今年年底的全成本指引中,通过大创新和小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成本优化。
5、模块规模扩大与技术优化(1)随着模块规模的增大,从三万吨到六万吨,技术难度增加,导致爬产时间变长。然而,一旦技术成熟,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产能水平也将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小时数增加,从而提升年产能。(2)颗粒硅的断线率已从 2022 年底的较高水平降至目前的小几个点之内,与一线产品的表现接近。颗粒硅的表面积更大,拉晶难度更高,但通过技术优化和用户教育,头部企业如隆基、金科、中环已开始大规模使用颗粒硅。3)为了让更多中腰部企业接受颗粒硅,公司需要在现有成熟客户中实现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并建立示范基地,展示颗粒硅在单产、电性能和断线率等方面的表现,以增强客户的信心。
6、颗粒硅在光伏行业的应用(1)颗粒硅在光伏行业的应用中,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仅需对参数进行微调即可达到最优效率。不同企业的配方和历史经验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参数调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这导致颗粒硅的推广速度相对较慢,需要与客户的技术团队密切合作进行现场优化。
7、颗粒硅与棒状硅的性能对比(1)颗粒硅在行业中的铺底料使用比例约为 20%以上,减去几个点的折抵后,实际使用比例约为 15%到 20%。颗粒硅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金属杂质含量和更长的少子寿命,这些特性使其在性能上略优于棒状硅。尽管棒状硅也在不断改进,颗粒硅仍然具有更高的上限和发展潜力。(2)颗粒硅在生产过程中相比棒状硅有一定的时间优势,但在化料和拉晶环节仍存在劣势,导致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效率提升需要时间。目前,颗粒硅的实验室数据断线率已接近棒状硅,但棒状硅也在持续进步。颗粒硅的长期折价主要取决于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随着技术进步和固有问题的解决,颗粒硅有望实现与棒状硅的折价完全消失,甚至略有反超,但这一过程需要更多时间验证。
8、颗粒硅的成本构成(1)颗粒硅的成本构成中,硅本成本占比 35%到 40%,电费占比约 20%,蒸汽成本占比约 10%,其他材料(如石墨件)和人工费用合计占比约 15%到 20%。(2)石墨件成本波动较大,主要受采购量和定制化程度影响,通常按季度议价,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时可能会调整议价频率。(3)徐州六万吨气杆项目计划更换新的内衬材料,减少石墨用量并可能使用新材质,预计可显著延长连续生产时间,从半年一次检修延长至一年或更久,提升产能利用率。
9、徐州六万吨基地的技改与市场表现(1)徐州六万吨基地的技改已经完成,尽管行业整体处于谨慎状态,公司逆势提升加盟率,显示出下游对颗粒硅的需求有所回暖。近期市场份额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公司通过提高客户的单产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而非依赖价格策略。(2)公司在流化床法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尤其是在大型化设计和参数优化方面。虽然流化床法的基本工艺流程较为公开,但公司在参数设置和材料工艺上积累了大量专有技术,短期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攻破。
10、大型模块建设和调试的挑战(1)大型模块的建设和调试面临较大困难,如大权新售头产在尝试建设十万吨模块时遇到长时间的挑战。最新的大模块电耗已降至四十度电,但理论极限可能更低,需进一步的技术优化和成本控制。(2)颗粒硅和棒状硅的生产都在不断进步,颗粒硅的电耗理论极限可能达到两位数,但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通过余热回收等技术,实际电耗有望进一步降低。(3)还原炉停火后若超过三个月未重新启动,基本等同于停运,超过六个月则需重新清洗和点火,投资量与新建生产线相当。维护团队的稳定性对于重启生产线至关重要。
11、重启生产模块的成本分析(1)重启生产模块后的第一个月主要成本为废料处理,几乎无收入,导致成本损失较大,约占重启总成本的主要部分。(2)公司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约为 20%,主要由折旧费用构成。目前公司开工率未超过 70%,因此开工率从 60%降至 50%对公司影响较小,但如果从 100%降至 50%将导致固定费用显著增加。(3)综合电耗中还原电耗占比低于 50%,开工率下降会导致单位电耗增加,但整体影响有限。人工成本相对固定,生产减少时单位成本会上升。Q:政府介入下,行业的排产会有哪些变动?A:政府介入始于十月底,由行业协会及政府高管支持。虽然有减产计划,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减产速度会比预期慢。例如,行业老大及其他二三名企业的减产计划可能会比预期的慢。四川和云南的减产情况会因电价和水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四川从十一月开始执行枯水期电价,电价逐步从四毛涨到五毛七,导致减产分阶段进行,十月减一部分,十二月再减一部分。云南由于枯水期水情较好,电价相对较低,减产速度可能会慢一些。Q:不同企业之间的电价差异如何?A:不同企业的电价存在差异,主要与用电量、与电网的合作关系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深度有关。例如,某家企业电价可能从四毛逐步涨到五毛七,具体涨幅和时间会有所不同。Q:使用最新的拉近方法是否可以实现与非颗粒硅体系相同的断线率水平,这是否会导致成本增加?A:使用最新的拉近方法可以实现与非颗粒硅体系相同的断线率水平,但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成本可能上升约 10%左右。长期来看,成本将与之前的老产品基本持平。Q:除了电耗之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提高颗粒硅的质量?A:除了电耗之外,还需要在运输环节进行改进,如采用真空包装和改进包装材料(如从 PPP 材料改用其他塑胶材料)以减少颗粒硅的碰撞和摩擦,从而提高质量。此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优化稀杂工艺和温度调整,以降低工业硅的容错率并进一步降低成本。Q:公司是否已经将品质提升所需的增量成本考虑在全成本指引中?A:是的,公司已经将品质提升所需的增量成本考虑在全成本指引中。这些成本的考虑包括了大创新和小创新的多个方面。Q:随着模块规模的增大,技术难度和爬产时间会如何变化?A:随着模块规模的增大,技术难度确实会增加,爬产时间也会更长。例如,从两万吨到三万吨,再到六万吨,每个模块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实验流程以确保安全高效的生产。然而,一旦成功,新模块的生产成本会降低,产能水平也会显著提高。使用更先进的耗材和设备可以延长连续生产时间,从而提升年产能。Q:目前颗粒硅的断线率是多少?A:目前颗粒硅的断线率已经控制在小几个点之内,与一线产品相当。在行业早期,例如 2022 年底和 2023 年,断线率较高,但现在已得到较好的控制。Q:公司如何推动颗粒硅在下游企业的应用?A:公司推动颗粒硅在下游企业应用的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在已使用颗粒硅的成熟客户中实现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以增加其他企业的信心;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展示颗粒硅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表现,包括单产、电性能和断线率等方面均能达到或超过传统产品的水平。Q:拉颗粒硅是否需要改造现有的单晶炉设备?A:不需要改造现有的单晶炉设备,仅需在参数上做一些微调以达到最优效率。因为光伏行业的特点是需要大规模生产以最低成本制造标准化产品,所以设备本身不需要改变,但每家的配方和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化。Q:颗粒硅在行业中的使用比例是多少?A:颗粒硅在行业中的使用比例大约为 20%以上,其中部分用于铺底料。一线企业中,已有部分炉台使用颗粒硅进行铺底,但具体比例因企业而异。Q:颗粒硅与棒状硅相比,其核心优势是什么?A:颗粒硅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金属杂质含量更低,子寿命更长。虽然棒状硅也在通过改进破碎工艺等方法提高性能,但颗粒硅的性能上限更高,长期发展潜力更大。颗粒硅在电性能上已经接近甚至略胜于顶配的棒状硅产品。Q:颗粒硅和棒状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颗粒硅和棒状硅在生产过程中有显著区别,颗粒硅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直接抽真空的方式,而棒状硅则需要生产一炉后停一段时间再重新生产,这导致棒状硅生产过程中会引入空气杂质。颗粒硅的生产时间优势在某些环节可以达到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但这一优势尚未达到质变的程度。Q:颗粒硅与棒状硅在长期折价方面有何预期?A:颗粒硅在长期折价方面有望与棒状硅持平,甚至略有反超。虽然颗粒硅在化料和拉精过程中比棒状硅更难,但随着技术进步,颗粒硅的生产效率和纯度优势逐渐显现。目前颗粒硅的折扣已从负百分之五缩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预计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优化,颗粒硅与棒状硅的价格将逐渐并平,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实现反超。Q:颗粒硅的技术上限与棒状硅相比如何?A:从技术底层原理来看,颗粒硅的技术上限与棒状硅存在不同优势。颗粒硅在某些指标的纯度和自动化方面优于棒状硅,这使得颗粒硅在长期发展中有机会实现与棒状硅持平甚至略有反超。然而,这些优势的完全实现仍需时间验证。Q:颗粒硅的成本构成中,主要成本占比是多少?A:颗粒硅的成本构成中,硅本成本占比约为 35%到 40%,电费占比约为 20%,蒸汽成本占比约为 10%或不到,配件材料(如石墨线)成本占比约为 5%到 10%,人工费用等其他成本占比约为 5%到 10%。Q:石墨线内衬材料的成本为什么会有较大波动?A:石墨线内衬材料的成本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石墨件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市场上的供应商较少,价格受采购量影响较大。此外,石墨件多为定制品,价格会随季度采购量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而变化。Q:徐州六万吨气杆项目更换新的内衬材料,预期的降本效果如何?A:徐州六万吨气杆项目更换新的内衬材料,预期将减少石墨的用量并可能使用新的材质,从而显著降低内衬材料成本。同时,新材料的使用将延长设备的连续生产时间,从以前的半年检修一次延长到可能一年甚至更久,大幅提高产能。Q:徐州六万吨基地的技改进展情况如何?A:徐州六万吨基地的技改已经完成,但鉴于当前行业的整体状态较为谨慎,公司对投资持保守态度。此次技改是在原有的四十二万吨基础上增加六万吨,而非原先计划的两万吨技改。Q:公司近期市场份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公司近期市场份额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公司在维持与竞争对手的价格折扣的情况下,帮助客户提高了单产效率,从而为客户创造了更多价值。这使得公司在价格策略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市场份额。Q:公司在流化床法技术上的壁垒如何,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有何优势?A:公司在流化床法技术上虽然不是非常难,但涉及大量的参数和材料工艺,这些参数和材料工艺在知识产业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短期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攻破。与改良西门子法相比,流化床法在大型化设计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尤其是在处理剧毒中间产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利保护。Q:大模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大模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调试时间长、成本高,尤其是中后端企业在尝试复制成功企业的作业时会遇到较大困难。例如,前几年大权新售头产在尝试生产十万吨模块时,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难和调试。Q:还原炉停火后多长时间可以判定为出清?A:还原炉停火后,如果休整时间超过三个月,基本上可以判定为出清。如果超过五六个月没有重新启动,基本上可以认为该炉已经无法再重新启动,需要重新清洗和重新点火,这个过程的投资量与新建一条生产线差不多。Q:颗粒硅的电耗理论极限是多少?A:颗粒硅的电耗理论极限可以达到两位数,即大约在十度电左右。目前一线企业通过技术改进和余热回收等方法,已经能够将电耗降低到接近四十度电。然而,实现理论极限仍然面临较大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Q:重启生产模块后,爬坡过程中的成本损失主要由什么构成?A:重启生产模块后,爬坡过程中的成本损失主要由废料和清洗环节的成本构成。爬坡过程中,第一个月的生产几乎全部为废料,这些废料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损失。此外,清洗环节虽然占比较小,但也是一部分成本。Q:全生产成本中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各占多少比例?A:全生产成本中,固定部分占比约为 20%多,主要包括折旧等费用。变动部分则占大部分,但具体比例未提及。固定部分的占比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折旧政策较为激进,且单位投资尚未达到最优水平。Q:如果开工率从 100%降到 50%,对固定成本的影响如何?A:如果开工率从 100%降到 50%,固定成本的影响会显著增加。固定成本如折旧、人工等不会随生产量减少而减少,因此开工率大幅下降会导致单位固定成本显著上升。当前公司开工率约为 60%多,即使降到 50%,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从100%降到 50%,固定成本的负面影响会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