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吉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以改革赋能发展 高质量构建吉林特色新型能源体系”有关情况。
据悉,“十四五”以来,吉林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屡创历史新高,2024年,能源及关联产业项目投资突破110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六倍;发电装机规模连年刷新纪录,全省装机总容量发展到4705.6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44%;能源生产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2919.62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62%,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94%。总的看,我省具有“三新一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接下来,吉林省持续用力整合政策资源,将新能源直供的外延从氢基化工延伸至其他柔性负荷。推动各地加快“建园区、用绿电、降电价、上项目”,激发产业活力,释放产业动能。发挥“两新”“两重”“聚力攻坚”等政策集成作用,推动能源领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同时,吉林省还鼓励地方政府用足用活“绿电+消纳”试点模式,持续完善“绿电+消纳”政策体系和运行模式,促进“风光电氢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将自带负荷(风火打捆)现有电源-负荷“一对一”模式拓展至“一对多”模式,通过打捆园区负荷,为更多新落地的项目创造降本空间。培育“绿氢+”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氢能“制、储、输、用、研”全链条及“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省内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建立现货“1+7”规则体系,升级电力交易平台,组织开展“源网荷储”短期交易,以价格信号刺激负荷侧响应,释放新能源消纳潜能。
吉林省将坚持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建设在规模、布局、时序上做到“三位一体”,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加快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建设;加速打造“四横四纵”大电网,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深入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发展多元灵活性负荷,提升电力负荷灵活调节能力;积极构建因地制宜、市场主导、形式多样、规范管理、安全稳定的发展机制,推动我省新型储能规模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加快省内电力交易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健全规则体系,提升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