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年,工业硅价格下跌趋势较为明显,且下行行情十分流畅。伴随着价格触及成本线,工业硅价格整体呈现企稳震荡态势。但工业硅的高库存依然没有明显去化趋势,且下游多晶硅率先减产。作为工业硅最大的下游需求,多晶硅市场也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困扰。从2024年的价格走势来看,多晶硅价格处在低位,且不断下跌,当前已跌至40000元/吨附近。对工业硅、多晶硅来说,当前价格是否已经触底?多晶硅期货上市能为产业带来哪些机遇?上述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价格下移主因仍是供需错配
记者留意到,与2023年相比,2024年工业硅的价格中枢整体下移超2000元/吨。谈及工业硅价格中枢下移的原因,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主要在于2024年工业硅供应增长远超需求增长,同时库存和仓单持续增加,但下游需求疲弱,在高供应、高库存的情况下,工业硅价格承压下跌。厦门国贸有色矿产副总经理戴佳伟也表示,工业硅价格中枢下移的主因还是供需周期错配所致。2024年工业硅产量增加较大,但同期需求端的增长却没有与之匹配,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光伏行业主动控产引发下游多晶硅生产减少,进一步激化了供需错配的矛盾,使得工业硅价格中枢不断下行,价格不断测试工厂生产成本。
此外,技术进步、能源转型及碳质原料价格的下跌引发工业硅生产端成本下滑也是价格中枢持续下移的重要原因。戴佳伟表示,从当前情况看,除了部分自备生产用电和政策扶持的一体化工厂仍保留少量生产现金流利润,工业硅价格已经跌破国内大多数厂商的成本线。
“随着不少多晶硅一体化产能的投产和大炉子技术的改进,实际产能远超我们想象。”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表示,这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小炉子检修挖炉的频次越来越低,大炉子甚至不用挖炉,日产也从50吨/台提高到65吨/台。按照市场统计的炉子数量,每种炉型的单炉日产乘以365天,计算得出全国产能已达960万吨/年,西北地区5省就已有530万吨的产能规划。如果只考虑头部两家大厂和多晶硅、有机硅一体化产能,就已超过420万吨/年。目前一体化产能还在继续规划,即便未来12500KVA以下的炉型都被淘汰,大概只能淘汰370万吨产能,如果需求稳定在40万吨/月,那么工业硅一年的需求为480万吨,有可能头部两家大厂和一体化产能就能满足全年需求。
陆诗元认为,除了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各方面单耗的降低,加上余热发电,目前大炉子的电耗超乎想象得低。“多晶硅为了降本增效,也在不断改善原材料的接纳程度,导致市场对工业硅质量的包容度增大了很多。”据陆诗元介绍,其在西北调研时发现生产97硅的成本。要比生产交割品规定的99硅成本低2000元/吨。他认为,如果市场真实可用的工业硅质量下降,将明显降低工业硅生产成本。此外,一体化企业可能还有一些对多晶硅的优惠电价政策,在多晶硅需求不好的情况下,这些优惠额度也可以转移给工业硅生产端,这也引发了2024年工业硅成本持续下移。
终端需求制约行业开工预期
事实上,多晶硅市场也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困扰。从价格走势来看,在经历了2023年的大幅下跌后,2024年年初多晶硅价格已经处在历史低位,但除春节前补库上涨之外,其余时间均承压下跌。N型多晶硅料的价格从2024年年初近70000元/吨的高点,跌至年底40000元/吨附近。
对于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陆诗元认为,多晶硅建设投产周期是光伏各环节中最长的一环,过去一段时间,多晶硅成为行业“卡脖子”的环节,但随着多晶硅产能集中投放,多晶硅市场开始呈现需求增速和投产产能不匹配的情况。从2024年来看,600GW的需求对应1200GW以上的产能,是多晶硅价格低迷的原因。
“这几年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多晶硅领域,产能迅速扩张。直至现在,仍有部分企业继续加码硅料。2024年整体行业供大于求现象加剧,库存压力也随之飙升。即使在下半年,多晶硅企业陆续减产,但库存仍处于高位。截至2024年年底,多晶硅库存超过20万吨,库销比超2个月,相比峰值有所下滑,但整体库存水平依然较高。与之对应的是,2024年光伏需求增速放缓,低于年初的增长预期,终端需求的减弱不断压制光伏产业链的开工预期。”戴佳伟认为,2024年,各光伏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使得市场价格不断走低,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在价格战中更具竞争力,整个市场价格体系比较混乱。产能增长较大和需求不足,仍是造成多晶硅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随着光伏行业步入低迷,整个行业陷入“去利润”化过程,多晶硅价格同成本一道螺旋式下跌。
随着龙头企业开始陆续响应行业自律减产的号召,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或将有所缓解。“2024年多晶硅产业链面临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需求增速不及产量增速,价格持续下跌,随后低位震荡。从产量来看,2024年二季度开始检修减产的企业持续增加,四季度进入枯水期,西南地区产量进一步大幅下降。”纪元菲认为,随着行业自律逐渐达成,预计未来月均产量将降至10万吨左右。
持续关注海外政策和地缘政治
在当前供需双弱格局下,2025年工业硅、多晶硅的价格能否会迎来拐点也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纪元菲认为,2025年工业硅供应增速有望放缓,但是由于基数较高,工业硅月产量仍在30万吨以上。而需求端,在多晶硅企业减产之下,需求减量最大可以达到10万吨,工业硅市场仍将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枯水期西南地区及新疆大型企业大幅减停产后,工业硅库存依然难以有效去化。除非工业硅企业进一步减产,否则工业硅市场在丰水期西南地区产量增长后,将进一步面临持续累库的风险,价格也将继续承压。
多晶硅方面,纪元菲认为,减产可以改善短期的供需格局。比如,按目前的预期来看,行业有望趋于平衡,价格重心有望上移。但是去产量不是去产能,一旦利润回升,生产企业可以提高开工,如果需求跟不上,市场又将很快回归到供大于求的状态。“考虑到多晶硅的产能主要是近两年才大量释放,很多投资尚未回收便已开始亏损,减产、挺价、保现金流能让价格有所企稳,有望支持更多企业活下来。”纪元菲表示,多晶硅价格反弹更坚实的基础来自需求的增加,下游光伏装机需求的提升是多晶硅价格反弹的关键因素。
谈及2025年工业硅、多晶硅行业的主要矛盾和关注点,陆诗元表示,工业硅应关注上游企业现金流,开工、流通库存的变化,以及开工增加带来的一轮补库需求。多晶硅方面,应重点关注政策及库存结构的变化。
戴佳伟认为,从基本面来看,2025年,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仍将面临供需扭曲带来的压力,在需求端难有较大提振的情况下,生产端仍需自我调整走向复苏的道路。“目前来看,多晶硅产业的复苏进度略快于工业硅产业,在行业自律协同下,多晶硅产量和库存均逐步降低,展现出了较明显的复苏势头。”戴佳伟表示,工业硅应着重关注供应端的各项变动,特别是一体化工厂渗透率以及各项成本支出的变动,非洲新建工业硅产能的进展情况。多晶硅则是要关注行业自律效果及头部企业的复产情况。需求端方面,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海外政策和地缘问题都需要持续关注。同时,工业硅在铝合金及有机硅方向上的应用需求也不容忽视。此外,无论是工业硅还是多晶硅,现有的库存及仓单的去化情况需要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