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16GW中,中国光伏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外,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企业。
然而亮丽的出口成绩单背后,产业整体发展暗藏隐忧。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新兴能源和高新行业的光伏产业,不能重蹈我国部分传统工业制造业低端生存的“产业链悲剧”覆辙,应多方合力破除制约因素,抢占光伏产业全球布局的制高点。
“三头在外”成制约
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据欧洲光伏协会统计,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企业10强中,我国企业已占据4席;我国目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员数量约为30万。
然而在5月23日召开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成立的启动大会上,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孙广彬指出,我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外,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企业。
据介绍,占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比重80%以上的晶体硅产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同时,我国多晶硅提炼技术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如晶硅电池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自动测试分捡机等高端关键技术设备则都依赖进口。
此外,孙广彬还指出,环保问题和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同样困扰着我国光伏企业。
光伏产业链主要涉及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目前受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的限制,其中重点行业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光伏产业链呈现出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格局,做强中游、做大上游,尤其是硅材料,将是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孙广彬说。
“三管齐下”避免悲剧
我国光伏产业依赖出口,仅以“微笑曲线”底端微薄利润为生的现象,被业内喻为“产业链悲剧”。对此,孙广彬为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首先,我国应迅速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启动“上网电价法”。在孙广彬看来,只有在市场形成的初期打破市场规律,积极对并网电价进行补贴,对国内太阳能企业给予实质性的激励,才能迅速培育市场,形成有自我完善机制的国内太阳能市场。因此,法规的出台在当前尤为必要和迫切。
其次,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巩固扩大国外市场。孙广彬说,中国必须实现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应用大国的战略转变,但这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并非易事。
庆幸的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提振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都让光伏产业从中受益。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作为整个光伏产业终端环节,一旦大规模启动,也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在国内光伏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光伏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目前国内生产的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十分困难,市场份额提高异常缓慢。
孙广彬建议,近期应在难以建设电网或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中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远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同时,他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并购和建厂等方式,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增强产业安全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确保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再次,通过太阳能光伏分会增强行业合作与自律。“目前太阳能光伏分会已通过民政部的审批,成立大会等各项筹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相信通过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光伏行业可以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孙广彬如是说。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