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傍晚,夕阳余晖下,江山市凤林镇的一片山谷里,漫山遍野“长”着闪闪发亮的蓝色太阳能光伏板。同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农送走最后一批验收的工作人员,一周内,由同景科技建设的我省第一个地面光伏电站将正式并网发电。
吴建农流转来的这片近八百亩的山谷,长满了绿油油的大豆苗,也“长”着4460块太阳能板。一列列的太阳能板,像大棚一样,整齐划一。吴建农笑眯眯地说:一直想做个农夫,和大自然亲近,又一直想把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用于实践,现在,“板上发电,板下耕种”,两个梦想都在这片山谷里实现了。
所谓板上发电,是指地面光伏电站的每块太阳能光伏板每小时能生产4度多电,整个电站全年可以发电4000多万度,效益4000多万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在这里站上一天,早晨,你会发现太阳能板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倾斜,正午,太阳能板摆平了,傍晚,太阳能板又迎着夕阳倾斜。太阳能板向日葵式地跟踪着太阳的光照变化,可以大大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效能,而且太阳能板倾斜,也有利于板下作物的光照需要。
板下耕种,是指太阳能板下,土地里种植各种“宝贝”。吴建农说,同景科技的这个项目一直有两个团队在运作:光伏发电团队和科技农业团队。“原来这里是荒地,我们盖上了60公分至1米厚的覆土层,每亩还施下了3吨有机肥,并进行了翻耕。”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轮种黑麦草、绿心黑豆,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接下来会种豇豆、豌豆和新疆二号土豆,明年开始种植名贵的中药材。主要选择种白芨、三叶青等名贵中药材。“白芨四年生,可以实现年亩产5至25万元。”吴建农说,近八百亩土地,会尝试各种作物种植,包括水稻在内。
地面光伏电站建设了四个月,每个月都吸纳了大批本地劳动力,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运几卡车、500多名当地村民来建设安装。即使正式发电后,除了专家团队,同景科技还要聘请至少50名以上的当地劳动力在电站种植务农。加上近八百亩地每年的土地流转金,许多当地百姓共享了同景科技的发展效益。
12年前,吴建农创办的三友电子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管生产企业。3年前,他把所有精力放到了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这次的转型升级,原因在于太阳能是清洁绿色产业,符合生态节能的全球发展大背景。
一二产业融合,演绎生态农业新故事。江山市凤林镇党委书记徐小明介绍,浙江正泰新能源公司本月将在凤林有大动作——动工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光互补”太阳能地面发电站项目,它的规模更大,占地将达到5400亩。徐小明说,凤林是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但以前没有真切体会到生态对经济、产业带来的好处,这两个光伏项目的落地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正泰投资部的经理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凤林除了有土地,还有生态优势,选择投资凤林,可以在这里后续搞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光伏科技观光旅游。”
太阳能光伏板受限于建筑屋顶的面积和产权,仍在艰难破冰运行。“农光互补”项目,既是一二产业的一次嫁接,也是传统农业和光伏新科技的跨界合作,更是一种想象力经济。农业和光伏互补,更是生态优势的完美结合和完美实践,它不仅让光伏太阳能有了更辽阔的“安身”之地,也使土地综合效益更高,在不破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使人们对生态经济对产业转型推动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