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珺博士:多晶硅铸锭的加热和熔硅过程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史珺博士:多晶硅铸锭的加热和熔硅过程
  • 2014-09-12 08:40:39
  • 浏览:4067
  • 来自:新浪

    多晶硅铸锭通常分为加热、熔料、高温稳定、结晶、退火、冷却等六个阶段。本文介绍加热和熔料两个过程。

    (一)加热准备

    装好料后,再对炉内进行一遍检查,即可开炉。一般来说,要先对炉子进行抽真空。真空泵逐级打开后,开始通电加温。抽真空的过程虽然很简单,通常是先打开初级泵(机械、旋片或滑阀泵),从大气抽到2000 Pa以下后,然后再打开罗茨泵,抽真空到10 Pa左右;对于经过清洗的洁净块料,抽真空的顺序只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即可。大约在真空度小于1000 Pa时,就可以打开加热电源。

    在硅料加热时,可以根据经验采用恒定功率加热,考虑到硅料的热传导性不佳,而RDS3.0 炉型采用的是四周加热方式,熔化时,是从四周开始熔化,这时,由于测温点在坩埚中部,因此,四周可能已经熔化并到了很高的温度,但中间的温度并不高,因此,如果采用温度设定的控制方式,可能功率会加得很大。功率大,容易导致坩埚四壁的温度上升,而坩埚由于是采用石英材质的,一旦温度超过1600 ℃以上,将很容易与硅发生反应,造成坩埚侵蚀;如果温度再上升到1700 ℃,则坩埚会与硅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硅液飞溅,坩埚熔穿。严重时,硅液甚至会溅到炉顶,导致石墨件和保温层损坏。因此,通常熔化阶段应当采用功率控制的方式,根据理论计算和经验值,使加热功率按照一定的设定值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坩埚温度不会过高。

    对于RDS4.0型的炉体,由于采用底部和顶部加热方式,情形会好一些,但如果功率过大,也同样会在坩埚底部发生温度过高的情形,只不过,由于顶部和底部都有红外测温,因此,温度不会过高。但如果红外堵塞或者失控,那么,温度过高的危险性也是同样存在的。

    无论是哪种炉型,加热体都在外面,因此,硅料内部和外部的温差是始终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升温一段时间,要进行一下保温,目的是让外部的热传到里面去,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熔化时容易出现意外。这就是为什么在熔硅的过程中,加热曲线上会有保温的过程。

    (二)硅料熔化

    硅料在熔化时,由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在熔点附近,温度上升会很慢。要注意,通常,硅的熔点是1414℃,但在熔化时,硅的温度通常要高出1420 ℃,才有可能使硅顺利熔化。否则,硅料可能发生熔化后,由于周围的硅还是固体,又开始凝固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温度会出现上下反复的情况;因为,硅料在熔化时,有时局部在熔化后,温度会超出熔点很多,但周围可能还有没有熔化的硅块;当熔化的硅液流到硅块下面后,硅块又露出来,导致红外测温仪显示的温度又低于熔点。

    这样的现象往往持续几个小时,持续的时间与加热器功率有关。有时,当绝大部分硅料熔化时,还有一些较大的硅块未熔化,一旦这些硅块漂到测温仪的视场中,则会发生红外测温仪显示的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使红外显示温度低于硅液温度50 ℃以上。此时,不要误解为硅液又凝固了,可能只是暂时的现象而已。

    解决熔化不完全的方法就是一直加大功率到硅液完全熔化为止。通常,将硅液升温到1490 ℃,然后保持一段时间,待从红外测温仪看到硅液表面变得清澈以后,再开始降温。待硅液全部熔化后,即进入真空熔炼的过程了。

    (三) 粉料的熔化

    在铸锭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粉料。这些粉料通常是FDR循环流化床工艺中产生的。由于粉料的价格比较便宜,因此,不少铸锭厂家希望能够对粉料进行铸锭。对于粉料的处理,需要十分注意。因为,粉料在大气状态下很容易被真空泵所产生的气流带起来在炉内飞扬,硅粉飞扬不仅会造成硅料的浪费,在飞扬过程中硅粉还会沾在加热件、保温体上,这样,一旦这些硅粉熔化,很容易渗入石墨材料和保温材料,导致加热件和保温体损坏;此外,硅粉的飞扬会随着气体到真空泵力,导致真空泵的损坏。因此,在对粉料的熔炼过程中,要严防粉料的飞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粉料在什么情况下容易飞扬。粉料的飞扬一般在三个阶段下容易产生。

    第一个阶段,是开始抽真空的瞬间。粉料放在坩埚里,粉料颗粒的间隙均是大气。在开始抽真空的时候,炉内的气压受机械泵的作用突然减小,颗粒间的气体会因压力差的作用向上运动形成气流,这些气流的力量有时很大,会带动硅粉飞扬。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对于粉料,在开始抽真空时,不能像普通的块料那样直接用机械泵大力抽,而应当将阀门先关闭,然后慢慢打开,最好是关闭主管道,采用一个旁路的细管道,用细管道上的调节阀,从关闭到打开,逐渐增大,这样,抽真空时,炉内的压力会比较缓慢地下降,不会产生突然的压降,从而解决硅粉飞扬的问题。

    到真空压力降到100 Pa以下时,由于压力低,气体对硅粉的浮力很小,就可以逐步打开主管道的阀门,采用正常的阀门抽气,这时,因为气流的力量已经很小,不足以再将气体带出,因此,可以全力抽真空。

    第二个阶段,是硅料升温到大约1000 ℃左右的阶段。首先,900 ℃以上,硅粉就会产生烧结现象,而由于硅粉的导热性很差,可以说几乎是绝热材料,因此,当红外测温仪测量到硅粉温度到1000 ℃左右的时候,坩埚侧面的温度可能已经达到接近熔化的问题,甚至已经开始融化,溶化的硅遇到周围的硅粉又会凝固而结壳;而这时,坩埚最中央部分的硅粉由于绝热作用,温度可能才100 ℃不到,这样,硅粉中吸附的水分以及气体,还没有完全释放。当外部硅粉结壳形成封闭体的时候,随着内部硅粉温度的逐渐上升,气体膨胀,压力增加,在硅粉内部逐渐形成封闭的高压球团,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爆裂;或者虽然内部本身的压力没有达到爆裂压力,但结壳后,由于加热体的作用使得壳体再次熔化变薄后,内部的气体会爆冲出来,产生气流,将硅粉四溅。

    这个过程的硅粉飞扬,比较难以避免,比较好的办法是在硅粉的上部,以比较碎的块料(尺寸在10-30mm)之间,铺上一层,厚度大约在50-100mm;这样,即便粉料有飞溅,块料可以挡住,使其不会溅得太远,而到达加热体或保温体。

    此外,还有一个方法,使在硅粉装好后,采用细钢丝,在硅粉内部等间距扎一些小孔,从顶部到底部,这样,这些孔的周围由于间隙较大,使硅粉不容易形成密闭的球团,这经过试验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第三个容易飞扬硅粉的阶段,是硅粉的熔化期。硅粉熔化时,一方面和上述烧结阶段的现象相同,另一方面,在硅粉熔化阶段,粉料表面的物质尤其是粉料的氧化层,会与硅液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硅气体,以及其它的气体,这些气体也会以喷溅的形式产生,带动硅粉或者表面的硅液飞溅出来。由于这个时候,整个坩埚内的硅料会比较集中地发类似的效应,因此,虽然局部的效果不一定有前两个阶段严重,但总体效果可能这个时候喷溅是最厉害的。

    这个阶段的避免与第二个阶段一样,也是很难避免。同样,硅粉上面铺设硅料,和扎小洞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效果。有一个工艺处理方式,可以供大家参考。就是,在加热时控制功率不要过高,使温度上升时间也比较缓慢(防止硅粉内部语四周的温差过大),在熔点之下的某个温度,例如1380 ℃(也可以1400 ℃,但因为测温点与四周有温差,因此,过于接近熔点时,可能周围的硅粉已经熔化),保温一段时间,使得整个坩埚内的硅粉都达到1380 ℃,然后再升温熔化。这样,由于同步高温,熔化的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烧结和形成料壳的几率都大大减小。这个工艺,经过试验,也是有效的。

    当坩埚中的硅粉大部分熔化后,硅粉会形成粉团漂浮在硅液表面,就像面粉在水里的情形类似。这些粉团内部因为粉料绝热的关系,因此比较难以熔化,而且粉团的表面温度往往比硅液要低得多,当粉团的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导致测温不准,或者测温点温度波动幅度较大。

    为此,只能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将这些粉团逐渐全部熔化, 直到表面变清澈再继续进行工艺。这也是为什么粉料的熔炼温度要比块料要高一些的原因。

    有的人说,粉料熔化的硅所长的晶粒比较细小,这有些超自然的意味。但很有可能是熔化时,硅粉熔化不完全,导致硅液中仍有不少细小颗粒,因此,成核较多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依然应当是高温保持,确认硅料熔化。而且在熔化后,最好还是在高温区再等待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的观察窗口仅仅能观察到坩埚表面的很小一片,在周围可能还有不少未熔化的硅粉。当粉料的粉粒全部溶化时,粉料的冶炼就应当与块料完全一样了。

【责任编辑:starryjuan】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多晶硅铸锭 硅料 史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