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电价下调、新增叫停……“531”光伏新政袭来,给扬中光伏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近日,记者走访当地部分光伏企业发现,虽然整个行业仍旧被悲观情绪笼罩,但是近2个月的时间里,当地光伏企业及相关部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危机,特别是环太、荣德等龙头企业,尝试以多元化路径实现突围,并初显成效。
据扬中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拥有全省首家“新能源产业园”,光伏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大全、环太硅、荣德、美科、丰源等5家光伏企业,进入了国家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扬中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涵盖单多晶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焊带等10多个子项。近几年增势强劲,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是我们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扬中光伏产业门类多元,不少企业的产品技术较为先进,在细分市场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已经形成一定的自身优势。
不过相关人士坦言,在光伏新政后,扬中光伏产业面临较大危机,出现增度持续回落、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部分企业影响较大等问题。以市场需求为例,由于近两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扩张快,多家国内光伏投资布局光伏产业上游、中游,金刚线切割等新技术大大增加了原有企业的产能,“而光伏新政将2018年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压缩至25GW,是2017年53GW的47%,在产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由此必然带来市场行情变化和价格下降,1-5月行业产量增长5%。截至5月底,扬中光伏企业总体业务较为充足,但价格受单、多晶硅竞争,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降幅度较大。
“生产计划全部排满了,工人每天三班倒,近一个月来83台金刚线切片机一天没停。”在环太集团的车间里,车间经理陈乔玉告诉记者,特别是进入7月,生产线上加班加点已成常态。“整个6月,国内市场需求几乎降为零,我们也减产30%,加上硅片单价跌到2.2元的历史新低,真是一边亏损一边生产。”环太总裁助理吴明山并不讳言,上半年企业还遭遇了另一打击,以西安隆基为代表的硅片企业,经过10多年的研究,扭转了单晶硅片的市场份额,从10%跃升至50%,这对于主打多晶硅片的环太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面对政策压力与市场份额的双重困境,环太能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恢复满产,得益于“双市场、双产品”战略。双市场指的是国内、国际市场齐头并进,去年,挪威合作商将产品工艺上的第一张国际低碳认证颁给环太,仅这一单,每月硅片供货量保持在100万片。同时,他们还跟进打开了印度市场,硅片出片量仍在增加,今年他们成立了国际事业部,深耕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际市场。双产品则是指在生产多晶硅片的基础上,加速投资单晶项目,适应单晶快速成长为主流产品的新形势,一方面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一方面对成本再压降。
荣德新能源也在尝试多元化路径应对危机,并且实现稳步发展,预计近期可恢复满产。企业总裁唐骏以最近的一项技术改进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将金刚线切片的导轮槽距从0.278毫米降到0.271 毫米,线径从70微米降到65微米,硅料损耗率下降2%-3%;通过工艺改进、过程控制细化,切割时间也节约30%,线耗降低25%。
目前,当地政府也在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路径,积极应对行业危机。油坊镇被称为“光伏小镇”,面对严峻形势,在光伏产业发展定位上,高度重视与科研院校的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力促光伏企业与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合作,引导光伏企业持续降本增效,走智能化生产之路。其中,辖区企业太阳集团,瞄准了国内市场推进“光伏扶贫+精准扶贫”工程,与青海海东、海南、海西、海北四州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考察海外市场,与汤加王国签订合作协议。通威环太则在当地建设20MW渔光、农光互补项目,现已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