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瓴资本持股隆基股份的消息引起热议。
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李春安与高瓴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李春安拟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高瓴资本成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东。
其实今年以来,高瓴资本已经不是第一次布局新能源板块了,在隆基股份之前,刚刚入股了信义光能和通威股份这些光伏板块个股,此前,高瓴资本还投资了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新能源龙头企业。
高瓴为什么要入股隆基?
今年以来,隆基股份股价已经上涨249%,在此之前2019年其股价上涨74.52%。连续两年的估值飙升,使得隆基股份股价相较2018年底14.01元/股已经上涨超过5倍,市值超过3200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光伏第一股。
隆基股份主要从事光伏产业链中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可以说在光伏产业链中,除了硅料业务以外,隆基股份几乎涉猎光伏全产业链,尤其是在单晶硅片这一块。
2019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出货量为36GW。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 年单晶硅片总体出货量为90GW,隆基市场份额在40%左右。在组件上,隆基股份通过收购浙江乐叶实现布局,通过硅片、电池及组件一体化路线,至2019年公司组件业务的出货量达到9GW,位列行业第四。
入股隆基股份完善了高瓴资本对整个新能源板块的布局。
相较于10年前被外国承包的光伏产业链,如今,隆基和中环已经垄断了70%左右的硅片产能,信义和福莱特同样垄断了光伏玻璃70%左右的产能,从硅料到硅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包括上游设备,光伏产业的所有核心环节几乎集中在几家龙头公司手中,以国内的光伏产能和全球的经济体量,光伏等新能源未来的应用市场必然十分庞大。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预计,至2050年光伏装机将占全球发电装机的27%,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
在机构看来,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对传统石化能源的规模化替代成为政策鼓励方向,而光伏、风电迎来平价时代,则有望永久性的改变未来世界的能源结构。
紧跟步伐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高瓴一入股,投资者就跟风买入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不过这次隆基股份看起来,也还有些风险要注意。
一来是光伏行业中,技术迭代快,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大,其中最大的风险是行业内部的技术路径竞争,比如硅片尺寸标准,隆基股份联合晶科、晶澳等光伏企业站队182尺寸,而中环股份、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站队210大尺寸路线。
目前隆基股份的主要硅片产能在182上,对于未来尺寸的技术路径变化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一旦182硅片推广及应用不及预期,隆基股份将存在掉队风险。
其次,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四季度将会迎来光伏旺季,太阳能玻璃市场的产能会于明年持续紧张,但至2022-23年预期市场将会有供应过剩的情况。
就全世界光伏产业而言,可再生能源咨询机构GTM研究10月16日在分析了300多家光伏电池板制造商的基础上发布的报告估计,未来三年全世界光伏产品年均供应量将超出需求3500万千瓦,产能过剩很可能导致180家光伏电池制造商在2025年之前破产或被兼并,亦即60%的企业退出。
光伏行业想要长足发展无非是提高利润和降低成本。然而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从净利润上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了。
今年上半年66家光伏上市企业净利润降幅普遍超过50%,毛利率均低于10%,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亏损。并且,由于中国光伏组件出口依存度极高,2010年之前98%的产品出口欧美市场,2011年这项比例仍然高达90%,美欧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又令其雪上加霜。
如果无法形成“市场扩大——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需求进一步扩大”的良性循环,则难以替代传统发电。
不过因应产能扩张,以及科技的应用,预期新产能可有助收益率提升,以及有能力生产符合未来趋势的较大型玻璃,公司可以维持高利润的表现同时成本下降也有助太阳能电厂加快增加装机容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根据“十四五计划”,国家仍在对光伏产业大力扶持,光伏产业未来可期,但是近两年可能经历较大波动,尤其在那些已经产能过剩的板块(例如光伏玻璃和光伏电池)上的上市公司,有可能面临淘汰风险,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上需求量的变化,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