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的浅结构是实现高效太阳能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所说的浅结是指太阳能电池PN结结深小于0.3um,利用浅结可以显著的降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少数载流子复合速度,提高短波段的光谱响应。
一、调整方向 1、提高少子寿命
2、提高短波吸收
此图为载流子收集几率和产生几率与电池片位置的关系,结深越钱,短波光电转换效率越高。
3、减少死层
此图为光吸收71%时,最大的死层厚度与截止波长的关系,当死层厚度越小,短波端截止波长越短,所以浅结可以展宽短波段的光谱效应。
4、提高开路电压
V=pn结自建势垒电压:
式中NA为受主杂质浓度,ND为施主杂质浓度。开路电压随VD的提高而增大。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开路电压Voc随之提高。
二、高方阻的缺点
串联电阻Rs=电极电阻+体电阻+薄层电阻+接触电阻。高方阻使得表面薄层电阻明显增加,增大了Rs,降低了FF。
电流横向电阻:
功率损耗:dP=I2??dR;(1)
dR=ps??dy/B;(2)
式中ps为薄层电阻率;
均匀光照下两条细栅线的正中间电流为零,向两侧线性增加,到达栅线处为最大值,因此:I=Jby,J为电流密度。
横向功率损耗:
通过减小栅线间距离可以有效减小功率损失。
方阻越高,需要越密的栅线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出高方阻低表面浓度的优势,这其中有两个难点,其一是高方阻均匀性的控制,其二是银浆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银浆的导电特性、粘度等,使之适合密栅高方阻的印刷烧结。
三、高方阻实现方法
1、低温淀积+高浓度淀积
在较低温度下淀积一个低浓度的薄扩散层,接着在较高温度下加大源流量,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浓度扩散。由于时间很短故只在表面堆积一层高掺杂浓度的磷硅玻璃层,这样会形成N+N结构,在理论上不仅能降低了串联电阻Rs,而且能提高开路电压Voc。
2、低浓度淀积+高浓度淀积+推进
由于方案1可能由于表面浓度过高,引起表面复合比较大,蓝光响应变小。我们可以在这基础上加一步在富氧下推进,这样就能更好的匹配表面浓度和结深。这样能在提高Voc的同时,提高Isc。
四、高方阻与烧结实验设计
烧结目的:干燥硅片上的浆料,燃尽浆料的有机组分,使浆料和硅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1、银浆
成分:玻璃粉、银颗粒、有机溶剂。
银颗粒:主要起导电作用。
玻璃粉:腐蚀硅片表面自然氧化层和减反射膜,同时起永久链接剂的作用,提高金属粉末烧结和金属层与硅片之间的黏结性。
有机溶剂:分散金属和胶联成分,它通过载体润湿粉末表面,使浆料具有流变性。
2、导电输运方式
1。银晶粒与栅线直接接触;
2。通过极薄的玻璃层隧道效应导通;
3。通过金属颗粒沉积的玻璃层的多重隧道效应;
3、欧姆接触形成过程
1。有机物的挥发;
2。玻璃料在减反射膜表面聚集;
3。玻璃料腐蚀穿过减反射膜;
4。玻璃料通过与Si发生氧化怀远反应产生腐蚀坑;Pb+Si→Pb+SiO2
5。银颗粒在冷却过程中于腐蚀坑处结晶:
(1)与PbO和S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类似,玻璃中的Ag2和Si发生如下反应:Ag2+Si→Ag+SiO2
(2)Ag和被腐蚀的Si同时融入玻璃料中。冷却时,玻璃料中多余的Si外延生长在基体上,Ag晶粒则在Si表面随机生长。
(3)在烧结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的金属Pb呈液态,当液态铅与银相遇时,根据Pb-Ag相图银粒子融入铅中形成Pb-Ag相。Pb-Ag熔体腐蚀Si的晶面。冷却过程中,Pb和Ag发生分离,Ag在Si晶面上结晶。
银浆料的类型:常规方阻正银浆料,高方阻、浅结正银浆料,常规方阻、高固含量正银浆料,高方阻、高固含量正银浆料,无铅正银浆料。
新型电池浆料:两次印刷浆料,N型电池浆料,填孔印刷浆料(MWT电池)。
4、烧结过程
01太阳电池烧结过程
02太阳电池烧结过程
5、实验方案
目的:在与常规烧结工艺对比的基础上,寻找找出适合高方阻浅结的温度范围;
高方阻浅结与常规工艺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掺杂浓度的变化和结深的变化。问题:
(1)常规工艺浆料是否适用?
(2)烧结温度如何变化,变高或者变低?
关键因素:时间(带速)、温度(最后两个温区)、浆料类型
可控因素:排风、冷却水,对烧结过程影响较小。
DOE方案:试验方案为全因子设计。关键因子共有4个,假设浆料类型既定,那么共有8种试验方法。在常规烧结温度的基础上分别调节带速、温度。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