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初就波折不断的林海峰,24年后再次波折不断。
屡战屡败终成正果
1997年,22岁的林海峰大学毕业,子承父业接手了父亲林大奎的橡塑厂。不过,他对父亲原先经营的塑胶模具并没有多少兴趣,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功放市场,从生产线路板原件、插件入手,到最后开发出成品,由于耗费太多研发资金,加上后续资金不足,一年后,公司关门。
可不认输的林海峰并未就此罢休,后又改办塑料米门店、进水机阀门,诸多尝试失败后又回归父亲的老本行。一次次尝试中,企业负债由数十万累计到上百万,最困难时,他甚至想放弃做实业帮人开车谋生。
人生困顿之时,注塑机的出现,让林海峰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也因为这个生意,让林海峰第一次接触到了太阳能,从此彻底改写了命运。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是一种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设备,有很多型号,价格不一,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在林海峰的老家浙江宁波一带,当时就集聚着不少台资注塑机厂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厂商采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这让囊中羞涩的林海峰看到了反败为胜的商机,再次决定放手一搏。这遭到了已经负债70多万元的父母的强烈反对。好在未婚妻支持他,从姐夫家借了5万块钱,交了预付款。正是凭借着这台25万元的注塑机,日升橡塑厂打了一个“翻身仗”,产值由几十万飙升至380万,林海峰的路也自此越走越顺。
转战太阳能登陆资本市场
2001年上半年,一位海外客户询问林海峰能否做太阳能灯具,这让正在寻找新出路的林海峰眼睛一亮。经过一番市场调查,考虑到太阳能灯具和有机玻璃管行业链相近,技术相仿,林海峰决定生产太阳能灯具。
2002年,宁海县日升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最早的太阳能光伏应用企业之一;2005年,公司销售业绩突破亿元;2006年,技术总监唐坤友加盟,开始兴建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2008年,塔山工业园生产基地落成,公司规模跃上新台阶;2010年9月2日,登陆创业板,改名“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日升”),董事长林海峰,成为创业板中最年轻的掌门人之一,年仅35岁就坐拥近45亿元资产。
本以为有了资本加持后会实现业绩飞升,没想到受“双反”影响的东方日升,业绩接连两年出现下滑,仅2012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组件营业收入就同比暴跌46.99%。
为了弥补组件端的损失,林海峰决定加大电站开发,当年就在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等地累计开发建设了约55MW的光伏电站,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2014年12月25日,为了进一步加大电站开发力度,东方日升与全资子公司日升香港合计出资5亿元成立东方日升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合计开发光伏电站1GW。
受益于大规模的电站开发和光伏补贴,2014年—2017年,东方日升从不到30亿营收的中等规模企业,迅速壮大为营收超过100亿的大型企业,荣耀挺进全球光伏前六,净利润也从7000万元一举跃升,超过5亿元。
扩张并购留下发展隐患
业绩节节攀升之际,东方日升也开启了扩张模式,希望通过收购江苏九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九久科技”),快速切入到储能领域以及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开拓新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九久科技成立于2016年3月,主营业务为医药中间体、六氟磷酸锂、特种纤维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曾是延安必康的全资子公司。
2018年5月,东方日升首度提出拟以不低于26亿元的价格收购九久科技100%股权。
不过时隔仅3个月,又将收购比例降至51%,收购价格降至13.99亿元。
随后,又在未经过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况下与延安必康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并支付3.8亿元交易意向金。就是这笔意向金,为此后东方日升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但该笔收购并未就此告一段落,2018年12月,东方日升将收购比例再度降至12.76%,以现金3.5亿元完成最终收购。
收购九久科技的交易尚未落定,2018年11月,东方日升又开启了可转债融资事宜,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7亿元,其中年产2.5GW高效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项目拟募集投入资金为19亿元;澳洲Merredin Solar Farm132MW光伏电站项目拟募集投入资金6亿元;剩余2.1亿元为补充流动性资金。
但该笔融资申请于第二年7月遭证监会否决,同时还引来诸多问询,包括未经股东大会审批即支付意向金是否违反规定;是否涉及关联方利益输送等。
2020年6月,东方日升再次启动发行可转债事项,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亿元。在审核问询函中,监管层再度提及九久科技收购事宜。东方日升坦诚,该笔收购完成后,交易对方未按协议及时归还3000万元差额意向金,在事实上形成了资金占用,“收购九九久科技交易决策层面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2021年6月15日,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披露,经查明,2018年,东方日升筹划收购九久科技时,其子公司斯威克新材执行董事吕某将内幕消息透露给陈耀民,随后陈耀民内幕交易东方日升,除了亏损近140万元,还被监管机构罚款60万元。
大环境变动再遭打击
2018年的东方日升,除了遭遇并购麻烦影响了融资,还遭遇了大环境变动。
2018年5月31日,为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加快补贴退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严苛内容,让狂奔中的光伏发电迅速降温。
作为光伏巨头的东方日升,同样不不可免地受到了通知影响,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8.35%。
利润下滑、融资未通过,苦日子一直延续到了2019年。谈及那段艰难的日子,林海峰在2020年的新年致辞中动情地表示,“2019东方日升经历的困难程度,恐怕需要用四个‘南’字叠加才能形容。欣慰的是,日升人并没有被‘南’字所吓倒,而是用‘拼’的状态去战斗。”这个“拼”的状态,就包括为了融资,林海峰于当年3月6日向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质押了个人股份3875.9万股。
幸运的是,在全体员工的拼命下,东方日升的财务状况明显好转。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4.04亿元,同比增长47.70%;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319.01%。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东方日升表示,当期公司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量增加、相关光伏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增加,相应销售利润增加,此外获得的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增加。
业绩下滑创始人卸任
本以为一切已经苦尽甘来,哪想到2020年一季度财报一出,让人大跌眼镜。
2020年4月25日,东方日升披露了一季报财报,当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4.6亿,同比增长44.6%;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同比下降41.9%。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0.8%,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2%,同比降低7.4个百分点。
季报公布半个多月后,2020年5月13日,东方日升董事会换人,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林海峰卸任,年少三岁的公司总裁谢健接棒。因为赶在特殊节点,这次高层变动也被外界解读为“因一季度业绩暴跌所致”。
谢健接任后,2020年11月,东方日升通过下属全资公司向盾安光伏收购了聚光硅业100%股权,打通了上游产业链。
相关信息显示,聚光硅业成立于2020年9月27日,法定代表人为王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区经三路与纬四路交叉口东南侧,主要从事硅料生产。
尽管拓展了产业链,但谢健的上任,并没能让东方日升的经营状况从根本上改善。
2021年4月27日,东方日升披露了2020年年报,当期实现营收160.63 亿元,同比增长 11.5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1.65 亿元,同比下降 83.02%;扣非净利亏损1.35亿元,同比下降116.37%。
对于业绩大幅滑坡的原因,东方日升将其归结为三点:辅材价格上涨、组件价格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汇率影响;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影响金额增加。
断臂求生甩卖资产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东方日升无奈开启了断臂求生模式。
2021年6月17日,将持有的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12.76%股权转让给成都康晖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作价3.55亿元。
2021年6月30日,将持有的宁海新电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五莲京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铜鼓县铜升电力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湖北岚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交易总价为5.79亿元。
2021年8月2日,将其持有的江苏斯威克50%的股份转让给由深圳燃气及其下属子公司深燃鲲鹏、远致富海、佳合投资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交易总价为 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克是光伏胶膜生产商,在光伏胶膜市场排名第二,属于东方日升的优质资产。2020年5月,东方日升曾计划将斯威克分拆于创业板上市。
2021年10月17日,将其子公司高邮振兴持有的100MW、江苏新电持有的14MW、芮城宝升持有的50MW、神木神光持有的30MW光伏电站转让给深圳市深燃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交易总价约7.58亿元。
高层变动创始人回归
甩卖优质资产的同时,东方日升的高层人士也发生了变动。
2021年7月21日,董事、副总裁、战略管理委员会委员黄强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黄强曾是东方日升推动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HJT的重要倡导者。
2021年9月2日,董事长、总裁谢健辞职,孙岳懋接任总裁一职,林海峰、伍学纲被补选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
2021年9月23日晚,林海峰被重新选举为董事长。
时隔一年半重掌东方日升后,林海峰面临的压力不小。毕竟如今硅料、硅片、胶膜、玻璃等价格都在一路飙升,而营收中占比很高的组件销售还要面对隆基、晶科、晶澳等头部巨头的激烈竞争。相关数据显示,在出货增速上,厂家之间的分化正逐步明显,前三名厂家对比去年同期的出货增长约有80%以上,二线厂家普遍增长幅度仅约10-30%,部分厂家甚至略有衰减。
重压之下,林海峰能带领东方日升再次突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