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石化一季报的发布,财报中对于氢能、换电站建设的描述格外引人注意。
中国石化4月27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3.86亿元,同比增长33.8%,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6.05亿元,同比增加24.5%。贝壳财经记者粗略计算发现,中国石化在一季度的90天中,实现了日赚2.51亿元的成绩。
赚了这么多钱的中国石化,把钱花在了哪里?在一季度中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8.4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和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显然,中国石化不仅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更不愿意错过新能源车发展变革的机会。
勘探及开发板块业绩增长最快 化工板块“拖后腿”
具体来看,一季度,中国石化油气当量产量1710万吨,同比增加3.7%,其中天然气产量88.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7%。一季度,中国石化完成原油加工量6419万吨,生产成品油3736万吨,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4106万吨,烯产量360.6万吨,化工产品经营总量2064万吨,同比增长4.0%。
中国石化方面指出,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大幅上升、剧烈波动,疫情反复,但公司仍然全力优化生产经营安排。
勘探及开发板块是中国石化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
中国石化表示,在勘探方面,公司加强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在顺北、胜利、四川盆地等地区取得油气 勘探重要突破,在开发方面,加快推进顺北、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加快川西、东胜、威荣、涪陵 等气田产能建设。一季度,中国石化的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114.63亿元,同比增加 273.1%。
相比之下,化工板块息税前利润为 18.90 亿元,同比降低 79.5%,拖了中国石化业绩增长的后腿。公司表示,这是因为化工板块竞争激烈、毛利收窄的严峻形势,公司持续推进原料多元化,及时优化装置负荷和产品结构。密切产销衔接,加大出口力度。
一季度为综合加能站等支出8.4亿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中国石化的财报中。
2021年4月7日,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在2023年前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车累计推广突破1万辆,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具体目标。
不久之后的4月17日,时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就公开提出宏达愿望:要把中国石化打造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到了2021年11月10日,中石化所属青岛炼化承建的山东省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建成。
而今年4月,中国石化还用1亿元投资了一家名为中科富海的公司,这家公司将加快氢能布局。
显然,中国石化不断发力氢能。
从业绩来看,2022年一季度,中国石化的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229.19亿元,同比增加15.2%。在这个板块范围内,中石化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氢能供应,持续推进供氢项目建设。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在接受采访时还公开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石化规划建设加氢站(油氢合建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已建成加氢站74座。
不仅仅是氢能公司,实际上,中国石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变革之下的换电站也十分感兴趣。
马永生就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和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方向,中国石化研究编制了应对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在谋划好现有产业调整转型的同时,从能源供应和服务、相关材料研发生产等方面积极介入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充电站建设方面,借助加油站网络布局优势,推进与电力企业、充电运营企业的合作。
从业绩上来看,中国石化的营销及分销板块息税前利润为89.93亿元,同比增加5.2%。在这个板块下,中国石化积极推动“油气氢电服” 综合加能站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服务网络。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构建新经济商业模式, 提升网络价值。
记者还注意到,中国石化一季报提及,公司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8.4亿元,主要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和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
综合加能站是什么?贝壳财经记者自中国石化获悉,截至今年4月15日,中国石化与蔚来战略合作已满一周年,双方在各个地区积极推动,陆续在携手共建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为碳达峰和碳中和贡献力量。
回顾一年,中国石化与蔚来携手共建175座充换电站,175座充换电站包含71座换电站、75座超充站、29座目的地充电站,覆盖26个省级行政区域、72个地级市,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加电服务。北京目前共有3座充换电合作站投运。
“接下来我们仍将继续加快建设步伐,为更多用户创造更方便的补能场景”,中国石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