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光伏阴谋论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高端对话】光伏阴谋论
  • 2012-09-05 10:21:00
  • 浏览:1739
  • 来自:《太阳能发电》
 
     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吴达成

  盛夏以降,秋意尚浅,光伏业面临的形势却进一步变得复杂起来。紧随中国光伏企业向商务部提起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之后,有德国企业正式向欧盟提起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随之,欧洲多晶硅企业被追加进中国对外“双反”调查名单。

  如果说美国市场的“双反”对中国光伏业形成的冲击尚有缓解办法的话,欧洲市场的“双反”则基本上就会要了中国光伏业的“命”。

  几乎所有光伏人都知道,作为引领光伏技术成为一个全球性行业的“发动机”,一直牢牢把持着世界第一光伏装机量地位的欧洲市场一旦也设立障碍,对拥有全球约6成产能的中国光伏业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而在全球经济形势危如累卵的当下,无论是冀望新兴市场还是内需,就目前情势来看,也都是远水难解近渴。

  中国光伏业,正面临着一个非常的历史时刻。


  8月28日,记者终于见到了两次差旅间隙回京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达成先生,并就行业当下的形势及相关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吴先生是国内较早进入光伏领域的资深专家之一,亲身经历了这个行业由萌芽到兴盛的全过程,历任青海新能源所所长、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执行主任等职,曾长期工作在国内光伏利用第一线,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前途光明

  记者:最近的行业形势愈加严峻,大家都越来越没信心,您能否给大家指指路?

  吴达成:指路不敢当,一起分析分析当前我国光伏业面临的形势是可以的。

  光伏业最近的形势的确比较严峻。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有所抬头,首当其冲的就是处于中国光伏产业链上游、中游的制造企业,从多晶硅提纯到铸锭、切片,再到电池、组件等,都比较困难。

  但行业当前的困难,并不是一时一事的问题造成的。或者说,并不完全是由于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引起的,外部形势的变化,不过是引爆问题的催化剂而已。

  眼下的困难,实际上跟前面全行业的高增长是相关联的。

  从统计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全球装机的平均增速达到了55%;2006年到2010年五年间的平均增速更是高达68%。其间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印象出现了一次波动,但时间较短,作为新兴产业的光伏业获得了比其它行业更快的复苏,并在2010年又迎来了一次全球性的装机高峰,当年增速超过100%,有统计数据显示甚至达到了168%。

  这样的增长,极大地刺激了上游、中游制造业的扩张。特别是在2010年,全球光伏制造业迎来了一轮新的投资高潮,国内光伏制造产能更是在2010年一年内实现了超过前面十年累积总规模的扩张。

  过快扩张的后果,随即在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得以暴发。

  第一个原因是欧债危机。由于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欧洲的形势发生变化,全球光伏市场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和转移,欧洲市场的占比下降,一些新兴市场开始崛起。

  其次是市场话语权开始向下游转移。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装机在上年基础上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增速约为78%,但同比上年有所放缓,市场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由多年的卖方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转变到了买方市场,加上产能增长过快,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当然,竞争也有好的一方面。随着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发电成本得以更快降低。从商业化的市场来说,这是好事。对政策制定者在更大范围推广光伏利用,也带来了更多回旋余地。

  但这个过程来得太快、太猛,让所有企业都措手不及,也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被快速地重新分配,对多数企业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一些生产条件跟不上、质量管理不严格、成本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的企业首先感受到了压力,行业整体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到后来甚至出现产业链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面临成本和价格倒挂的局面。但实际上,一些大型企业并不愁订单,只是价格过低,利润很少或者没有利润。

  随着时间持续越长,整个行业开始出现一些连锁反应,激烈竞争下开始出现无序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销售产品而相互压价——这使得市况更加恶化。

  雪上加霜的是,这种行情也改变了外界对光伏的看法,特别是金融机构对光伏业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热情变得冷淡乃至回避,贷款及其它融资渠道逐渐对光伏业收缩。恶性循环之下,全行业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作为源头活水,金融业对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又何况是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光伏业。作为一个仍需补贴才能发展的基础能源行业,一旦失去了金融支持,加之市场环境恶化,企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我觉得,这是光伏行业当前困难的主要原因和外在表现。这些信号不断向产业链延伸,使得各环节都普遍感到了比较大的压力。

  但对中国光伏业来讲,这个过程也带来了实际利好,那就是国内应用市场开始快速启动。当然,由于基数比较低,因此总量还是有限,对国内光伏制造业这么大的产能来讲,国内市场还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但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理解现实。截至2010年,此前国内累积装机也只有830MW,可2011年当年装机就超过2GW,是上年约500MW的4~5倍,这种增幅是相当惊人的。

  就今年来看,根据目前的建设情况,全年装机有望达到5GW左右。这样的发展速度,恐怕在全球范围内也绝无仅有。

  从全球市场来讲,不光中国,很多新兴市场也在扩大,包括美国和日本;还有东南亚、中东地区等,也都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政策,装机也在上升。

  更重要的是,随着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度电成本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比如我刚去过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老电网改造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使得澳大利亚的电价近年来大幅上升,按照中国产品目前的价格水平测算,在澳洲已经可以做到与火力发电的成本相当。澳大利亚在去年实现装机800MW,据澳大利亚太阳能协会预计,在光伏补贴已经基本没有了的情况下,今年装机仍将有望达到1.2GW。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包括欧洲有些国家也已临近“平价上网”时代。

  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没有改变,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光伏发电将担当起更大责任。因此,对于光伏业的前景,大家完全不必悲观。

  产能超前

  记者:现在有一种怀疑论或者阴谋论,认为西方将硅电池这样一种并不成熟的技术、工艺以及设备卖给中国,等中国把这个产业搞得很大之后,再设置贸易壁垒对中国关闭市场大门,让中国深陷其中不得自拔。您怎么看待这种论调?

  吴达成: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这只是在遇到了全行业性的不景气时,回头去看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从发展历史来看,光伏业的发展是比较快速和持续的,是在全球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目前的行业危机,除了发展太快外,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贸易保护开始抬头的原因,不太可能是谁事先就设定好的这样一个“局”。

  光伏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市场,还是一个在政策扶持下的市场,这就多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力度和对发展节奏的调控,因此也更容易形成贸易保护,或者说容易给实施贸易保护一些口实。

  比如,美国反倾销的理由是因为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可世人都知道,中国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比较低,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后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拥有一些制造业比较优势,不仅光伏,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再说反补贴。其实,目前世界各国的一些新兴技术,都是在政策鼓励下才得以发展的。就光伏而言,不光中国有补贴,各个国家都有,而且补贴力度更大的恰恰是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

  这些做法,如果按市场化的标准来看,的确更容易造成一些口实。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各国政府的补贴,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怎么可能得到发展呢?

  其实,一项新的技术是不是有生命力,从大家对它的补贴就已经可以看出来。既然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对光伏采取补贴,其实已经形成共识了,这个阴谋论怎么能成立呢?

  记者:您怎么看待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吴达成:我不太认同光伏业产能过剩的说法。产能、产量、市场需求之间,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光伏业的产能应该属于超前,而非过剩,这是由于行业发展过快、缺乏统筹规划以及一些企业和个别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造成的。

  前些年中国光伏产品大量出口,而国内市场启动缓慢,本身就为今天的行情埋下了隐患。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无论是萎缩还是增速放缓,都会带来相对的过剩。

  实际上,现在日子难过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只不过中国企业是最明显的,因为全球60%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目前不仅光伏业,所有出口导向型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长远布局

  记者:现在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光伏行业需要整合,在您看来,整合应该怎么进行?由政府出面合适吗?

  吴达成: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如果光靠政府来规范这个市场,显然不现实。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周期和表现,光伏业的发展实际上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可预见的有战略发展意义的新兴技术和产品的扶持政策,让行业有了初具规模的发展。这个阶段,各国政府都采取的是补贴政策,但补贴只是手段,是为促进本来不太具备商业化竞争能力的技术实现商业化竞争,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补贴。

  第二个阶段,就要冀望于技术的提升和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来提高竞争力,实现市场化发展,也就是由政策市向市场化的过渡。

  第三个阶段,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这几乎是所有新兴技术都有的发展模式。

  光伏业目前正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但由于外部经济大环境变化,加上前期扩张太快,造成了目前这种起落较大的局面,使得两个阶段之间的交接没有实现平稳过渡。

  我觉得,从政府的角色上来讲,应该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一些新技术、新行业给予支持和扶持,这会在政策上体现。但政府不太合适来主导或干预行业的整合,来强行限制谁、扶持谁,最终还是应该通过市场的自由整合,才能让行业获得健康的竞争格局,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现在可能有一些认识误区,不仅针对光伏,还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大家对方向不应该怀疑。从最近出台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可以看出,国家对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是持坚定发展态度的。

  包括金融机构在内,也应该长远地来看待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要因为一时的行业起伏,就错失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良机。特别是在行业由创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整合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他们的巨大机遇。

  记者:您如何看待国内光伏利用的前景?

  吴达成:根据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十二五”我国光伏装机要超过20GW,光伏发电要在2015年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目前国内的电价体制分为四种,一是居民用电,二是一般工商业用电,三是大工业用电,四是农业用电,因此有四个用户电价。而电网公司的收购电价,参照的是当地脱硫燃煤机组的上网电价。

  以平价上网路线图和现实情况结合来看,国内市场有望在2014年前后实现一般工商业平价上网,到2018年前后实现居民和农业用电的平价上网,也就是实现自发自用,以冲抵电费。这是分布式发电的机遇。

  而要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也就是具有与火电同等的竞争力,大约要在2021年左右。

  从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我认为在未来至少8-10年,也就是2020年以前,可能国内应用的主要方向还是要鼓励发展分布式发电。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市场化发展,因为市场化才是根本出路,而不可能长期依靠财政补贴。

  除了经济性以外,分布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可以就地接入电网直接利用,不需要长距离输送,减少了损耗;不占用土地,减少了投资成本。

  当然,分布式目前面对的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章可循,管理办法也比较滞后,利益分配机制方面也有待研究。这些问题也不是电网配合就可以解决的,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合。主要还在于政策、环境以及相关利益分配。

  大型地面电站肯定还是要发展,但从优先发展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更符合发展规律的可能还是分布式发电。这正是政府出台《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原因,是要为分布式发电正名,是对市场发展的导向。

  同时,这也是国家宏观战略的优先考虑,因为同样的补贴可以补助更多的项目。按照目前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大型地面电站每度电需要全网分摊的补贴大约0.7元左右,资源条件稍差一些的地区更是会超过1元/kWh,但分布式只需要0.2-0.33元/kWh就够了。因此,同样数量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如果支持分布式发电,就可以支持更大的装机量。

  另外,如果按照大型地面电站的方向发展下去,最后形成的可能还是几家大发电集团垄断的局面,很难有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但如果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将有可能形成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生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可能会在这个领域拥有更长的发展机会。

  记者:那么,在这样的市况下,企业该如何自救呢?

  吴达成:要渡过这次危机,企业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包括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技术含量,要更注重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要加大市场创新,这是在未来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的不二法门。

  简单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光伏是21世纪主要的替代能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整个行业,都应该树立起长远的战略眼光,要从未来能源利用的大格局来看待当下的困境,要有战略纵深思维,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布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无关。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对文中观点、陈述判断持中立态度。所载内容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沈秋晨】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