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末,能源危机仍然是困扰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难题之一,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也表现明显。日前,德国财政部文件显示,因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救济措施,德国政府的公共赤字达到4.5%,为最初计算的两倍多。与此同时,能源危机令德国境内许多高耗能工业企业处境艰难,这也给德国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冲击。11月底,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财政紧急状态,并计划接受50亿欧元的新贷款,以应对当前经济糟糕现状。德国民众的财政状况也是“在劫难逃”。有调查显示,数额夸张的能源账单使德国民众入不敷出——几乎每四个人就有一人的银行账户(至少是暂时)出现赤字。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多年来严重依赖外国尤其是俄罗斯的能源供给。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前,石油、煤炭、天然气在德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75%,对外依赖度超过60%。其中,德国约55%的天然气、50%的煤炭和35%的石油来自俄罗斯。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相对于煤炭与石油较容易找到替代来源,天然气进口替代对于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挑战。德国虽然可以从美国、中东、挪威以及北非买到天然气,但价格都是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两三倍以上,而且天然气价格又由市场决定,即使德国采取限价措施也无济于事,其他国家不可能按照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卖给德国,否则就是赔本买卖。在此背景之下,德国国内能源价格走高: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德国国内能源价格的平均涨幅达到147%,其中天然气价格涨幅高达200%,并由此带动德国电网成本狂飙250%。
能源价格走高致使德国通胀飙升至历史新高。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德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以10.9%的同比升幅创下71年来的最大涨幅,10月份虽然有所回落,但10.4%的涨幅依然还是近50年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2022年连续8个月CPI超过7%。德国央行的调查还显示,10月份德国消费者通胀预期仍然高企,预期未来12个月的通胀率高达8.4%,与上个月的预期持平,为3年以来最高。持续高企的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水平以及随之流失的购买力均在对德国经济施加压力。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初步数据,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今年第三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但是,德国经济部仍然预计,今年冬季经济将陷入衰退。德国经济部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德国经济仍将增长1.4%,但明年将萎缩0.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德国经济的预测同样悲观,该机构指出,明年德国GDP将下降0.6%,成为欧元区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国家。
在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之下,德国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德国宪法规定,德国财政赤字不可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0.35%,除非发生特殊经济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德国2020年推出一揽子经济纾困计划,暂停遵循上述条款。受能源危机影响,德国2023年新增净负债预计达到456亿欧元,远超先前预计的172亿欧元。德国2023年财政预算总额达到4760亿欧元。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曾多次强调,德国将于2023年重新执行德国宪法中“债务刹车”条款。欧盟日前表示,德国2022年有针对性的能源补贴在GDP中的占比为0.3%,但广泛的、没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占比则超过GDP的0.8%,2023年这一差距还将扩大,上述两项支出的占比预计分别为0.1%和0.7%。欧盟还表示,德国2023年的预算支出增长过多,德国经济存在的不平衡因素应当得到关注,比如房价上升和经常项目盈余下降等。
今年入冬以来,欧洲能源危机造成德国电价上涨,许多家庭感受到电力账单的压力。在德国有些地方,因电力供应紧张,电力公司还向用户发布节电警示。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成了德国不少家庭和企业的选择。据德国太阳能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9个月德国太阳能发电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发电量总和。与此相关联的是,太阳能电池板及配套设备在德国的销量和安装量持续走高。另外,在能源危机推高通胀之下,德国企业和民众的生存状况堪忧:近一半的德国民众被迫改变生活方式,削减开支;不少德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所形成的“工资—价格”螺旋压力加大,运营前景困难。
事实上,除了德国,能源危机也是许多欧洲国家头疼的问题。为应对能源危机,英国政府近日批准新建该国30年以来的首座煤矿项目。英国政府称,从这个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的新煤矿开采出的煤炭将用于炼钢而不是用于发电。此外,英国已和美国达成能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在未来一年通过英国港口向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出口至少90亿至1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这一数字将较2021年增加一倍以上。此外,两国还将推进在核能、氢能、海上风能和电动汽车等项目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