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光伏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股价38.96元,市值1754亿元)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
不同于往年,通威股份今年的股东大会格外火爆,首次采取主会场+分会场制。值得一提的是,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80后”女儿刘舒琪首次在股东大会上亮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一名小股东委托,参加了本次大会。
在会上,通威股份提及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硅料周期、技术路线争夺等问题。“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会是第一轮相对过剩的时点。2024年半年的时间,甚至全年的时间,多晶硅会处于供过于求、可能相对的价格低点和盈利低点。”刘汉元提到他的判断,公司硅料扩产遵循了一个延续性的节奏,根据18个月的建设周期,2024年能实现调试投产,2025年完成扩产。
新任董事长首次亮相股东大会
5月16日,通威股份在通威国际中心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相比往年股东大会,通威股份今年的年度股东大会格外火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有来自山东青岛、湖南、河南、广东深圳等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参会,有的刚下飞机或动车,提着行李直达会议现场。
原本,会议室只能安排30名左右的投资人,但由于参会人员远远超出计划,通威股份采取“主会议室+隔壁分会议室”的“两地”连线方式,应对投资者参会火爆的状况。
今年3月21日晚间,通威股份公告董事长“换帅”,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80后”女儿刘舒琪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今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也是刘舒琪首次以董事长身份出席。
同业绩说明会时的穿着一样,刘舒琪身着黑衣,坐在刘汉元左侧。坐在刘汉元右侧的,则是副董事长严虎。
会议开始时,刘舒琪和严虎先到隔壁的“分会场”向投资者解释股东大会的安排,随后严虎主持会议。同业绩说明会一样,主要由刘汉元和严虎回答投资者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2022年年报中,通威股份多次提及硅料业务的成本优势。去年,公司硅料业务实现营收618.55亿元,而营业成本只有153.85亿元。硅料成本在行业领先,未来是否还能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
刘汉元提到了第八代永祥法工艺成本控制的迭代问题。
“同第七代相比,第八代会降低每吨2000(元)~3000(元)的单位成本,单耗、能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不断迭代升级,会继续降低对工业硅原料的消耗。在单耗方面已经领先于德国的瓦克化学,有信心做好成本管控。”刘汉元回答提问。
针对核心硅料业务,现场提问中不乏有一些看似尖锐的问题,比如有投资者认为硅料暴利、高管薪酬高;通威股份的PE不到7倍,因为硅料强周期特性没有更高估值;棒状硅与颗粒硅的竞争等。
对于硅料的周期和高管薪酬问题,刘汉元和严虎都谈论了很多。
公告显示,去年,通威股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1.6亿元。刘汉元表示,若干年前,即硅料市场处于低迷的周期,通威股份的薪酬处于行业中等偏下,去年团队薪酬体现出原有激励结果,对应到去年和前年的业绩,“按理说根据行业变化,薪酬委员会可以调整薪酬。但我们特别强调内部激励措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员工期待的尊重,延续了激励技术办法,采取盈峰补谷的薪酬发放。优秀的团队抓住了机会,降低成本,原有的考核办法不打折,全部兑现,这保持核心团队稳定。我们完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方案是有效的,多发放比少发放好,在完善过程中优化、完善团队激励。”
明年硅料或将面临过剩
不过,今年的硅料价格已难回彼时荣光。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5月10日发布的数据,当时国内N型硅料价格区间在16.0万元/吨~17.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57万元/吨;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5.0万元/吨~16.7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03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1.97%。相比去年高峰时期的每吨28万元,硅料价格已经大幅杀跌。但在下行周期中,通威股份在今年披露了160亿元定增计划,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会是第一轮相对过剩的时点。2024年半年的时间,甚至全年的时间,多晶硅会处于供过于求、可能相对的价格低点和盈利低点。”刘汉元提出他的判断,公司在硅料方面的扩产遵循了一个延续性的节奏,根据18个月的建设周期,2024年能实现调试投产,2025年完成扩产。
综上来看,通威股份160亿元定增计划的逻辑在于当行业处于盈利低谷的淘汰周期时,公司扩张新建项目。待到2025年下行周期经历大浪淘沙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扩产产能或能在小波段上行期获利。
实际上,预判趋势比预测硅料价格要容易一点。综合行业内公开预测,有悲观声音认为,明年硅料价格可能只有每吨7万元、8万元。
“平价上网之后,光伏产业已经变得高度市场化。过去业内也预测了装机量、预测了硅料价格,但最后都被‘打脸’,至于明年硅料价格,那就更难预测。”严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他个人的看法。今年上半年,硅料价格或能维持在每吨20万元,但第三季度后有可能跌至每吨10万元到15万元区间,到了明年可能会走到10万元以下,“终极就在6万元到8万元”。
对于未来的预测,刘汉元也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所有的预测分析都是某一个视角的看法,只要事实没来之前。如果装机低于500个GW,硅料市场过剩;如果是700个GW,就是较紧的平衡;如果是1000个GW,多晶硅还要紧缺。这个市场就是不确定。”
硅料的过剩、平衡还是紧缺,最终仍需要看未来光伏装机量、终端需求量。
任何产业的低迷期都意味着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严虎说,对于高负债,没有技术积累,缺乏生产成本优势的硅料企业,明年会迎来真正的挑战。
根据公司去年年报,通威股份负债率为49.57%。刘汉元反复说,光伏产业所有的千亿级一体化公司中,通威股份的融资潜力最大,融资空间最有效,融资额最有余量。
此次再融资扩产,通威股份对160亿融资慎重考虑许久,要让多晶硅的投资节奏处于合理状况,“太快也没有必要”。
颗粒硅和棒状硅各有所长
对于行业下行周期的硅料竞争,保持先发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处于有利的竞争态势,进而掌握产品话语权、影响力、盈利空间。硅料的终端应用是组件,刘汉元说,通威股份向友商开放硅料企业参股,黏合客户扩大组件的硅料占用份额。
实际上,通威股份在年报中披露了组件“雄心”。根据产能规划,通威股份预计2023年底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38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0GW~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
80GW组件是一个什么概念?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发布的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预估)Top10、Top15排行榜,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组件头部企业去年出货量合计也不过才40GW。
“既然选定了组件,就一定全力去做,调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和品质优势。”严虎告诉记者,公司组件业务最开始以国内为主,国外同步进行。国外和国内的区别在于,国外光伏装机是分布式为主,更依赖组件的经销商渠道,对品牌效应格外看重。
在会上,不少投资者都提到光伏技术路径变化带来的挑战。在硅料领域,棒状硅面临颗粒硅的竞争,协鑫科技就已宣布退出棒状硅。在电池片领域,N型电池时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在光伏电池领域,钙钛矿电池也在咄咄逼人。
年报中,通威股份对当前的众多技术热点已有提及,其中钙钛矿/硅叠层实验室已于报告期内投入使用,小尺寸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27.19%。
“颗粒硅如火如荼,我们团队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跟进。颗粒硅的发展有进步,发展很好,大家认可的范围在增加。不过相比较,各自能耗总体水平各有所长。颗粒硅在成本和去除杂质的追赶都有相当长的路程;还有达产时间,需要考虑产能利用率。当然,友商取得进展,我们也要为它们的技术突破点赞。”刘汉元表示。
至于现在火爆的钙钛矿路线,刘汉元提到,尽管钙钛矿的生产成本低,但钙钛矿能否在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中保持材料效力,还需要观察。“商业化应用还是很难,现在更多是晶硅和钙钛矿的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