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并重点支持光储融合、建筑光伏、光伏绿色化和先进光伏产品等领域发展,以加快智能光伏技术进步和行业应用,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以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装机规模激增,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和产能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相关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近日,“中国光伏产能过剩了吗”的话题引起行业讨论,光伏产业也亟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伏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发展清洁能源最重要的支撑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且容易应用部署,对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步伐,光伏产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光伏产量和装机量实现规模化增长。
光伏装机量快速增加,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其中,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7亿千瓦,超过水电装机总规模,成为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源。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其中,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新增装机增长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9月底,光伏发电装机5.21亿千瓦,光伏“第二大电源”地位不断巩固。
图/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光伏发电消纳利用水平提升,开发布局持续优化。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4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3%,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显示我国光伏发电消纳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我国在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开发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大型光伏基地和分布式屋顶光伏规模齐头并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2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2.9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25亿千瓦。
光伏深入赋能各行各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在解决光伏弃用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光伏发电逐步开始赋能各行各业,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行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植被生长率。光伏+农业、光伏治沙、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光伏赋能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场景。
光伏产能是否过剩?我国光伏产业亟须走出一条新路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早已走出了当初“两头在外”(原材料技术进口、产品市场依赖国外)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升级,产业制造和装机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产业生态及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逐渐完善,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双碳”目标提出后,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我国光伏产量规模迅速壮大,企业数量急剧扩增,行业竞争也显著加剧。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产量分别达371.3GW(吉瓦)、330.6GW、294.7GW,而有市场机构预计至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产能均将超过900GW,规模扩张明显。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外尤其欧洲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情况,引起市场关注。
因此,关于光伏产能是否过剩的讨论便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就此问题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但光伏行业仍需注意市场过热问题,防止出现2005-2008年之间光伏行业大起大落的情况。
2009年,为解决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难题,我国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预期投入100亿元,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光伏产业并网。在此推动下,我国光伏发电进入了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度电补贴时代,国内光伏装机规模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到2015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一,并在此之后持续引领全球。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通过禁止以加工贸易进口多晶硅、明确光电转换效率为准入标准等措施,引导光伏产业走技术升级之路,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2018年4月,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近期,工信部召开第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详细了解光伏行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会议指出,聚焦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供给方向明确。此次,工信部等部门组织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之前的新路来。
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激增,我国光伏产业未来仍然可期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部署目标已成为全球最大共识。在极端气候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全球加快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对可再生能源需求日益扩大。今年11月底举行的COP28会议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其中,加快能源转型以应对严峻的气候危机成为此次大会的重点。
此前,COP28气候峰会主席国和两个可再生能源组织敦促各国政府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作为阻止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努力的一部分。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和全球可再生能源联盟在一份联合报告中表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需要 “达到11000吉瓦以上”。
近日,中美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出,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支持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在2023年安装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飙升至440GW以上,同比增长107GW,其中,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占今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2/3。到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的产能预计将达到1000GW。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供应链阶段性供需错配和市场震荡情况,但这是在光伏产业景气大周期当中的波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保持高企。按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规模计算,以及光伏装机占可再生能源比例不变的情况下,2030年前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将在5000G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