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光伏电站和投融资高端论坛上,查振发亮相了。除了媒体,对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光伏电池的制造商、光伏电站的投资商和一些已经被光伏企业沉沉浮浮搞得七荤八素的商业银行行长。
查振发何许人也?他是振发新能源的董事长。在此之前,查振发和振发新能源在中国的光伏行业中尚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公司。以前在这样的论坛上,记者所见到的振发新能源的人马,他们大多数都像小学生一样地坐在台下听报告,或者在光伏的展览会上收集一些企业的名片和广告样本。别看他们当时低着头、弯着腰,但是在整个光伏产业不断遭遇寒流,一片落花流水的三年中,他们却不知不觉地在光伏的终端市场崛起,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一跃成为光伏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企业。
有一个数据能够证明查振发的成功。振发新能源自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了1.4GW的发电安装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据权威数据披露,中国光伏安装在2011年和2012年的安装量分别是2GW和3.5GW,而振发新能源一个公司4年间的安装量基本上已经逼近我国2011年的全年装机量。
最近几年来,记者发现我国光伏产业中已经涌现出不少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由此伴随而来的是各个企业忘乎所以的产能竞赛,时间一久,难免也开始私下嘀咕“有些口若悬河的企业家,怎么一下子都变成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生产厂长?以后的市场在哪里啊?”事实也是如此,那几年,只要是光伏产业,每个产业链上都会产生一家产能冠军企业,即使在业内成不了“全能冠军”,也要千方百计使自己的企业成为“单项冠军”。然而市场无情,“双反”的火焰由美国蔓延到了欧洲,由产能引发的库存和由贷款发酵的债务危机,终于击碎了所有光伏企业家的冠军梦想。但是也有聪明的企业和企业家,自觉规避了这场经济危机,他们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他们一直潜伏在光伏的应用市场,精心布局,在整个产业遍体鳞伤之时,他们悄悄地从后排走到了公众的聚光灯下。这个企业就是查振发创办的振发新能源。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述,它是一家光伏系统集成公司。
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的光伏企业,在欧美贸易的倒逼环境下,终于开始战略回防,随着国内应用市场的兴起,急需一支像振发新能源那样的专业电站安装企业。
如果说,施正荣、彭晓峰代表的是中国第一代光伏产业的掘金者,那么,查振发则代表着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二代掘金者。因为,他的身上寄托了光伏制造者和消费者的莫大希望。
“姓查的,我最没有出息”
对振发新能源感兴趣,是受到一位同行的启发。他当时预言,千军万马做光伏,还不如另辟蹊径建电站。光伏要发展,关键看电站。于是我就把这个观点当做一个报道的选题着手准备。
2011年初,记者第一次采访振发新能源,就是在无锡公司总部查振发的办公室里。负责接待的是业务部门的经理,说起电站建设,滔滔不绝,振振有词,遗憾的就是等不到他们的老板查振发。说来也巧,正想结束谈话,门外传来一个声音说:“查总回来了。”随后,一个眼睛布满红血丝,衣衫如同民工模样的人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后来经介绍见面, 我才知道,那个急匆匆闪进来的农民工模样的人就是查振发,振发新能源的创始人。
查振发是安徽怀宁人,青年时代在无锡当过炮兵,由于修筑工事原因,他掌握了一手土木建筑技术。离开部队后,他就在无锡创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查振发的业务能力强不强,说一件事就可以知道大概了,2004年他居然把建筑公司改成了振发新能源,2008年,他把市场打进了北京,成功的承建了北京市护城河水系光伏亮化工程。这一年,查振发第一次接触了光伏,但是当时他所有的兴奋点都集聚在第一次“进京赶考”上,光伏是他后来才觉察到的“馅饼”和“陷阱”。
其实,在2011年,振发新能源在光伏行业已经崭露头角,但是在查振发的口中说出来的话,总是显得波浪不惊。当时振发新能源刚刚承建江苏射阳项目一期20MW地面电站,他经常从无锡和射阳两地辛苦奔波,“我们只有把这个项目做好,振发才有活路”。后来我才知道江苏射阳光伏电站项目总容量为50MW,在当时是我国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这么大的技术项目由一家民营企业承建,表现的是振发新能源整体实力和信誉。本来就具有很大新闻价值的事件,却只有几家媒体发布的一条短消息。
采访查振发的记者,确实需要做许多案前的准备工作,他一个不小心讲出来的故事,都有价值记载在中国光伏的发展历史上。这是我第一次采访查振发得出的体会。那天临走前,查振发送我到公司门口时对我说“下次来无锡,我带你去看看尚德,他们公司的建筑墙面电站也是我们振发安装的”。我一听当时就与他急了,软磨硬泡终于又从他嘴里挖出了两条重要信息。
2009年,振发新能源成立了安徽分公司。承接了国电集团在山东平鲁的5MW地面光伏电站项目,这是光伏民企第一次与电力央企合作。
同一年,中国推广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振发承接了国家建设部屋顶示范电站项目——建设部 50KWP并网发电项目。
查振发愈是避重就轻,我愈是抓住各个击破。据我当时判断。查振发在光伏电站安装领域已经具备脱颖而出的实力和条件。
“查总,你马上要出名了!”
“你千万不要帮倒忙,我们真的还是小公司,我在我们姓查的家族里面,是最没有出息的。查良铮翻译了《普希金诗集》,查良庸创作了十几部小说,拍成了电影和电视。我的文学梦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真是惭愧惭愧。
话说回来,查振发的低调和淡定,使振发新能源很少在业务竞争中遭遇非常的挑战。鹰有时会比鸡飞得低。但是飞起来,他就是让鸡们望尘莫及的鹰。
诗意的光伏梦:“我的世界有你”
“追逐太阳身影,远去的村岸,串成记忆,谁曾想,今朝,心,还盼,入海处,多少奔腾,化一片平静,我的世界有你。”
这几句并不出色的诗句来自于查振发,来自他文学梦和光伏梦撞击中迸发出的心灵之光。在这种文艺范的背后,是他带领公司一帮人在光伏市场激情澎湃的奋发进取。
自2011年以来 ,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滩涂到西部的荒漠上,都能看到振发新能源安装的一片片光伏电站。在白天的阳光照射下,像极了一片蓝色的海洋。据公司人员透露,查振发对客户讲解振发新能源的PPT中,兴奋的对客户描述到:“在未来的腾格里大沙漠上,你们将看到那里覆盖着由振发公司建设的光伏海洋。”
在飞速发展的时候。查振发最满意自己的几个创新,一是因地制宜,将光伏电站与地理环境相结合,首创了“光伏+农业”“光伏+养殖业”,获得了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的认可,后来被大力推广开来;二是针对西部的荒漠,巧用光伏电站来治沙,首创了利用光伏电站生态循环治沙,这已经在宁夏中卫的光伏电站上尝试成功。
不过最让查振发得意的当属自适应跟踪方式的推广,以及建立世界首个最大的单体斜单轴光伏电站。自适应的跟踪方式,最早应用于太空太阳能发电,查振发大胆的将其技术引用在地面电站上,提高发电量。今年5月份在甘肃金昌并网的100MW斜单轴电站,吸引了甘肃省委高层的认可。一位供应商说:“这让振发新能源在甘肃又拿到了500MW项目。”
“其实,查总不是没有动摇过。当时在中国做下游终端根本没办法和做上游相比。”一位离职人员告诉本刊。“大约在2011年的时候,查总投资了三千万做上游的晶硅拉棒,花了很高的价钱买回了设备,最后却血本无归。”这位离职人员向本刊谈到:“他对工程土建很熟悉,但是对上游晶硅拉棒这样的化工技术并不了解,当时只要是做上游,不管是拉棒还是切片,利润都相当丰厚,比做终端安装好。”
向上游转移的战略失败,让查振发很快清醒过来。2011年开始,光伏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爆发,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积极的政策推动国内市场,这让坚持做终端市场的查振发看到了坚持的曙光。
之后几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多项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使得我们这类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查正发接受 光伏跟踪产业联盟内刊采访时候如是说。这个产业联盟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可再生能源理事长石定寰的大力支持。
查振发形容几年的坚持如同“蛰伏”。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激进通病:现金流和管理
“查总很忙,忙着融资的事情”。一位振发公司员工这样对记者谈到。和第一波的光伏淘金者相似,在短期内急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公司,最紧缺的是资金。尽管新能源的融资已经得到了各界的重视,但是巨大的项目,巨额的资金需求还是让查振发倍感压力。与此同时,激进式发展,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日益明显起来。
“这家公司没有上市,我们无法看到它的财报,但是从这么多项目规模来看,它的现金流是个大问题。”民生证券分析师王海生对记者说道。
2011年,一位离职人员告诉记者离职的真实原因是公司几个月没发工资了。项目多,且规模巨大,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多。“摊子铺太大了,导致它的财务时好时坏”。王海生这样认为。
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新引进的中高层管理,查总喜欢许诺以高新,年薪三十至五十万是很常见的。但是老员工的薪水也没有增幅。”上述员工谈到。这引起了许多老员工的不满。
另据一位供应商谈到:“和振发合作几年以来,发现公司做得很大,项目也很多,但是公司员工却连个统一的公司邮箱都没有。”
当政府和银行都对光伏行业收紧资金支持的时候,5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太阳能光伏和风电应用项目作为调结构类项目将被重点支持。通过金融手段将民间资本引入光伏市场,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如何保证保证电站稳定的收益,将是第二波中国光伏掘金人的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听说查振发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不管他是否具有大乘佛教的普世观,作为一个光伏终端市场的领头羊公司,无论他愿意与否,新能源光伏发电的一个历史使命已经赋予在了他的肩上。他的责任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公司,开发好项目,它还是这个行业一个崭新的风向标。
最新评论
原来拉棒是化工技术。。涨姿势啊~
查看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