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慕尼黑郊外的德国Schlette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架台厂商。迄今在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全球各地供货的光伏发电架台换算成输出功率累计达15GW。因居全球第2位的中国厂商累计供货量估计为5GW左右,因而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Schletter进军日本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将要实施的2012年3月。在日本国内知名度随不太高,但其日本法人 Schletter Japan(横浜市)社长Dominique Grutzner对日本市场的感觉是“比想象的要好”。在进入日本市场后的2年时间内,其供货量已经达到了400MW。已在千叶县富津市建设的富津百万瓦 级光伏电站北区(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规模为42MW)等电站采用。
Schletter是1968年设立的金属结构物专业企业,在制造铁路车辆及汽车用铁材和铝零部件等。近年来,架台制造迅速扩大,在2013年约450亿日元的销售额中占到7成。据称欧洲架台市场的3成,美国也有3成为Schletter制造。
Grutzner社长说,Schletter架台的特点是“组装和施工容易,并具有可应对各种土地条件的产品阵容及施工技术”。
Schletter公司最为擅长的是将打入式桩基础用做架台支柱型的产品。利用专用的液压式打桩机,打入1.2~1.8m深度(图1)。打桩速度快至每根不到10秒时间。专用机器的打入力强,即使是混凝土地面也能将支柱打入。
图1●将架台支柱打入地下的桩基础方式。(出处:Schletter公司)
3个月建设70MW
桩基础的优点,在于可灵活应对斜坡和起伏不平等土地状况。由于在许多情况下无需平整地基,因此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即使是有坡度的地形也可以打桩使 地上部分的高度保持一致(图2)。然后在组装好的架台上直接设置电池板。在有坡度的土地上随地势起伏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欧洲的光伏电站普遍如此(图 3)。
图2●设置于陡坡上的架台。(出处:Schletter公司)
图3●建于起伏不平的土地上的光伏电站。(出处:Schletter公司)
这时,Schletter架台支柱的桩子与竖杆、竖杆与横梁连结的灵活性就成了其最大的特点。自主设计的连接器不仅可吸收土地起伏,组装作业也比较简便 (图4)。在德国国内,1MW规模的光伏电站用1台打桩机和10名施工人员,从打桩到设置电池板,1周时间即可完成。采用该公司架台的70MW意大利百万 瓦级光伏电站工期仅为3个月。在日本,由于施工顺序、推进方式及施工人员管理法等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现阶段很难实现像欧洲一样快的施工速度。但即便如此, 据称1MW规模的光伏电站最短3周左右就能完工。
、
图4●可灵活连结的连接器。
虽然以自主开发的打桩施工法和组装容易的架台设计缩短工期与降低成本是Schletter的最大的优势,但打桩施工法在有些土地状态和条件下并不适合采用。
另一个优势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一般认为,当地层浅处埋有岩石和岩层等时,是不适合采用打桩施工法的,但Grutzner社长表示,Schletter施工法“打桩速度会减慢,但基本也 可适用”。不适用的反而是桩固定力弱的松软土壤。这种情况下可使用螺旋桩,或者开孔用碎石固定加强之后再行打桩。此外还可应对日本国内常用的混凝土基础。 另外,对腐蚀性较强的土壤,可使用通过环氧树脂涂装及耐酸铝处理提高耐腐蚀性的支柱等,有多种处理方式。Grutzner社长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还接 到不少被其他厂商拒接的项目,大多都可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支撑着如此实力的,是Schletter致力的事前地质调查。该公司会根据土地形状和土壤性质选择最佳施工法及材质。他们会调查每块施工土地的气象条件, 根据设想的风力强度及降雪计算结构后设计出架台。在整个过程中都运用了该公司积累的技术实力及经验。Schletter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架台企业,成 本削减的贡献虽巨大,但归根结底还在于其可应对多种土地状况的综合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