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高盛高华投资研究部执行董事何方在上海召开媒体见面会,发布其对2015年光伏行业的展望。
他对在场媒体表示,“互联网行业现在是一个风口,新能源以及传统能源行业可能是最后一个可能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我对趋势保持正面的判断。”
何方在2010年加入高盛,在上海负责亚太区清洁能源行业的投资研究,曾为高盛香港的综合性行业、能源以及基建行业的分析师。
光伏装机量将快速增长
光伏装机的全球趋势,从未来五年看,会在成本下降的驱动下持续得到快速的增长。从全球来看,光伏的装机量预计将从2014年的43.6GW增长18%,到2015年的51.6GW,预测2017年可以达到62GW。
其中主要的增长来自于中国、日本、美国及一些新兴市场,例如,今年中国的装机量是17.8GW,去年是10.6GW,增长迅速;日本上网电量一直在下调,对下游装机量形成刺激;奥巴马政府推广新能源的力度非常大,在2016年之前仍然在美国是稳健增长的行业。
长远来看,光伏装机量将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2010年,中国对全球光伏的贡献只有2%,现在已经将近30%,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占比也将逐步提高。
光伏装机量增长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来自于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逐渐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从而最终实现光伏平价上网。平价上网意味着光伏的上网成本低过零售电价的水平。目前,估计全球20%左右的光伏需求来自于光伏平价上网,尤其是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等。
中国光伏每瓦的投资成本也从2013年的10元人民币,下降到7-8元人民币,每度电成本在6毛钱左右,跟4毛钱左右的火电上网成本比较,还是略高,但已经比大部分省份的零售端价格要低。保利协鑫(03800.HK)之前表示,预计在三到五年之内实现平价上网。
成本下降的来源包括 电池片转化率的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进步,上游多晶硅价格的下调等,以及本身光伏面板的光电转化率的提升等等。
现在大部分P型多晶电池片的转化率是在18%以上,预计在2-3年内转化率可以突破20%。多晶硅生产工艺方面,以前用的最多是西门子法,而国内的保利协鑫、欧洲的REC等开始尝试使用硫化床法,大大降低了每公斤多晶硅的电耗。
因为分布式光伏相对推动的力度较慢,2014年并没有完成能源局下发的14GW的目标。中国今年17.8GW的装机量能否完成?
今年一季度,能源局公告装机量5GW。从4月份开始看,中国电站需求已经开始慢慢转入旺盛的阶段,今年全年预计可以超过15GW。若要达到17.8GW,可能需要在下半年看到一次电价下调。
YieldCo模式
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是持续推动中国新能源下游电站发展的因素。虽然目前投资电站的热情很高,但是高融资成本阻碍了很多公司对于新能源发展的兴趣。大部分光伏企业依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发行可转债、利用融资租赁等渠道,利率不会低过7%。
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是从上游的制造型企业慢慢转型做下游的电站,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把电站和制造型企业放在同一个上市公司里面,然而下游电站的收益很容易被上游的周期性波动所吞噬掉,缺乏很确定的盈利现金流增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在欧美成功的案例可被中国市场借鉴。美国光伏企业Sun Edison、NRG Energy纷纷将下游光伏电站以YieldCo的形式分拆,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低成本的融资。
所谓YieldCo,是一个融资平台,将下游电站分拆,只包括完全并网发电,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YieldCo的运营现金流的可预见性非常强,估值高出制造型行业很多,每年约3-4个点的稳定回报,派息增长15%左右。
例如,上市公司原来做光伏组件加上电站运营,组合在一起资本市场会给出8倍估值,但是如果单独YieldCo上市,资本市场可以给12-13倍的估值,降低了融资成本。
保利协鑫旗下的协鑫新能源正在筹建YieldCo子公司,并在4月27日向高盛发行本金总额1亿美元的可转债,未来可能赴美国上市IPO。Canadian Solar、阿特斯(CSIQ. Nasdaq)也已经宣布在今年底明年初做YieldCo单独上市。近期,Sun Edison宣布对其新兴市场的YieldCo也做分拆上市。
分布式的机遇和挑战
受制于屋顶资源相对比较少,融资渠道少,运营成本高,收电费比较困难、电网利益冲突等困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速度没有想象那么快。
从欧美经验来看,分布式光伏得到很大的推广,2013年,欧洲、美国、日本的分布式光伏装机量占全部的66%、40%、73%,而中国去年仅有3GW,占30%。
推广的首要条件是融资便利性。对大部分工商业用户和居民来说,安装设备的投资回报期在10年左右,是否有意愿去投资是主要问题。在美国,家庭很容易得到低成本零首付的光伏融资方案,而且可以获得抵税额度,美国居民的光伏融资成本只有3%左右。
何方表示,分布式光伏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群体,解决群体间的矛盾,需要商业模式上的更进一步优化。分布式光伏是能源互联网能否推广的最主导的基石,长远来看,对市场抱有很大希望。
核心技术趋势
目前在主流厂商中,做P型多晶的占62%的份额,P型单晶占24%,N型单晶占6%,剩下的是薄膜发电等技术。多晶的转化率在18%左右,有望在两年内提升至20%,单晶P型转化率在20%,N型在24%-25%之间,薄膜发电的转化率在14%-15%左右,低于晶硅系。
何方认为,未来五到十年依然是晶硅系主导的局面,而单晶是未来的趋势。单晶价格相对较贵,转化率相对较高,未来市场份额会慢慢上升。
举例来说,单晶切割硅片如果使用金刚线,会比用砂线切割的速度快两倍左右。若投入应用,单晶硅的价格下降空间会很大。
光伏贸易摩擦进展
新能源方面的贸易摩擦主要针对光伏组件和电池片。2011年,美国商务部接受对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反补贴的申请,2012年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组件征收额外的关税,各公司不一,平均在20%以上。
于是,很多企业通过将电池片生产转移到台湾来避税,至2014年底前,没有中国企业实际缴纳此关税。
2014年底,美国政府推出新的条款,从台湾进口的电池片也要受到反倾销反补贴的制裁,税率在40%-50%的水平。目前,美国组件单价6毛钱左右,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4毛左右,基本上不可能有钱赚。
各大光伏企业开始考虑去东南亚等地设厂,如晶科能源(JKS.NYSE)宣布去马来西亚、南非等地设厂。
何方认为,长远来看,贸易争端将慢慢消除。目前,单晶电池片的生产技术壁垒还在美国企业掌握之中。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不必全部集中在多晶的光伏市场里。此外,更多企业转型到下游电站的运营维护。
目前国内大型光伏企业的组件年产能约3-4GW,而自己的光伏电站要消耗起码1GW的电量,未来外售的电量将越来越少。
何方表示,随着平价上网的到来,光伏组件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光伏会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