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国布局产业投资,其产品已在“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用了多年。高纪凡指出,“未来天合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中,能够用高科技的技术、卓越的管理到当地去,不仅发展我们自己的企业,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支持的力量,帮助当地建立一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了光伏发电与环境保护、农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所说,过去几年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很多挑战,也遭受了不少质疑,但是依然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且不乏创新之举。
在“一带一路”的大平台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及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去,这又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参加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高纪凡。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光伏企业的重大机遇,因为有科技和产业的支撑。而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也会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以及碳减排等产生正效应。
天合布局“一带一路”高科技产业集群
记者:你们的生意已经做到了“一带一路”上,那么您怎么看“一带一路”上的绿色发展机会?
高纪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一带一路”肯定是绿色发展的格局,“一带一路”沿线人口约占全球60%,经济总量占近30%,未来增长的空间比较大。
交通和能源,是“一带一路”中两个先行的领域。在能源领域,不管是从资源禀赋来讲还是从可持续发展来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构架不会完全像过去一样,先建一个传统的化石能源构架,再过五年乃至十年之后再把它改成绿色能源。
在这个情况下,一定是构建一个把绿色能源和常规能源结合起来,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构架。绿色能源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成本已经接近化石能源,所以未来五年可能会和化石能源成本基本差不多。
对于常规化石能源禀赋比较差的国家,新的绿色能源成本可能会更低一些。所以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间有着重大的机遇,尤其是光伏产业经20多年的发展,不管在规模、技术、品牌以及国际化能力上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我们国家正式提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以前,天合已经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过去几年,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我们都在布局产业投资,当然我们的产品早已经在“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用了多年。
我们希望未来天合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中,能够用高科技的技术、卓越的管理到当地去,不仅发展我们自己的企业,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支持的力量,帮助当地建立一些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就像我们在印度,今年上半年和印度签约两次,总投资16亿美元,要建设一个天合产业园,并在未来五年内建一个2G瓦的光伏工厂。这会为印度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发展战略起到支撑作用,所以也受到了莫迪总理、安得拉邦首席部长以及我们很多合作伙伴的热烈欢迎。
所以,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的一个主题,当然还包括合作共赢与创新,我们会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其他的合作模式创新。
记者:你们在印度这个产业园发展模式适合中国企业吗?
高纪凡: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在总部江苏常州建了全球第一个以天合这个龙头企业为中心,其他配套企业云集在一起的产业园区,当时叫天合光伏产业园。我们想把在中国的先进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希望得到新的发展。
在印度这个产业园不是简单封闭的,而是开放型的,不仅包括当地企业,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配套企业也不一定是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的企业,也可以有新的企业进来。谁有这个竞争力、谁有发展意愿、谁有合作共赢的理念我们就欢迎谁,这样的话不仅是给园区的企业,也给最后的客户和当地的政府带来好处。
沙漠加光伏对碳减排是正效应
记者:我们去看了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电站,太阳能板下面养羊养鸭,让人耳目一新。在沙漠里面建电站,在土地和其他方面会有什么好处?还存在什么问题?
高纪凡:沙漠建电站好处是多方面的,沙漠土地本来是基本没法利用的土地,建光伏电站首先使得沙漠土地可以有效利用。
其次在沙漠里发展太阳能以后,对区域环境的改善是有很大好处的,由于水分的蒸发量减少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重新修复。
第三,在沙漠中间发展太阳能会带来一些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不光是一些配套的产业,也包括大量新的产业,所以在沙漠中发展光伏,是光伏发展的重要方向。
记者:沙漠里面建光伏电站和在一般土地建光伏电站相比,用地成本相差多少?
高纪凡:在沙漠里面建光伏电站,更重要的不是成本的问题,它是一个商业的概念。比如说在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林地非常宝贵,所以在沙漠里面建太阳能电站,一方面是发展了可再生能源,另外从二氧化碳减排角度来讲是种了一片树林。对二氧化碳减排是一个正向的效应。在我眼中,看到大量太阳能电站就像看到很多绿油油的树林一样,它跟在农业、林业等其他土地上搞太阳能电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光伏将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记者:“一带一路”机遇很大,但沿线国家和地区差异也很大,可能有些想发展新能源但是能力不足,这会成为限制你们走出去的问题?
高纪凡:“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发展中阶段,而且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经济背景差异很大,所以在那里发展比在欧美这些国家挑战要大一些。但就发展新能源来讲,这对全球是一个更加公平的事情。因为每个国家常规能源的禀赋有差异,有的国家可能缺煤缺气,但是所有国家都不缺太阳能,而且谁都抢不走的,这是一种和平的能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太阳能的能量规模越来越大。如果就中国来讲,我们18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拿出1/20,也就是5%的沙漠,9万平方公里,都建成太阳能发电站,这1/20沙漠的土地就可以保障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生产6万亿度电。
记者:沙漠加光伏电站这种模式能推广到“一带一路”上吗?
高纪凡:当然可以,像沙漠或者沙化的土地这种没办法进行农业、林业种植的土地,在“一带一路”上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把光伏和这些土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对于发展新能源还是生态保护等,都是非常好的模式。
当然,“一带一路”上沙漠光伏只是其中一个方向,还可以把分布式能源和大量的工业厂房结合,和居民屋顶结合,甚至可以和养鱼业、农业结合,所以未来光伏可以和很多产业结合在一起,实现共生性的发展。
新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很多传统能源电站都是大公司投资,投资很大,一个电站要几十万千瓦,但是光伏电站小的可以几个千瓦,花几万块钱就可以投了。所以未来很多老百姓可以是创业的主体,大量投入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会做起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等都会发展起来。
光伏发展会带来各方面跨界融合和创新,这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我们也期待更多新的创新模式。在新常态下,光伏不仅在中国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平价电力,在“一带一路”上也能按照绿色发展、节能发展的理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