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刚发布的一则消息引爆了光伏圈——刘强东在6月8日会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执行理事长王石时表示,京东未来将在新建的150万平方米仓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将把由此带来的收益全部捐赠给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
如果把上述这种行为定义为“跨界”的话,那么京东只能算是跟随者。在此之前,海尔、三一重工、湘鄂情等企业,都已或多或少地跨界到分布式光伏市场。而这种跨界分羹,对于中海阳等长期扎根在光伏建设领域的传统企业来说,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并需要进行有效对接。
今年3月,三一集团位于北京南口产业园3.818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三一重工还计划拿出300亿元投资分布式光伏;除了三一重工之外,海尔也在厂区屋顶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并发布了面相家庭用户的“光伏家庭能源中心”;鄂湘情则投入18亿并购四川鼎成,准备进入光伏EPC。
从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而言,2016年新增装机4.24GW,同比增长200%,累计装机10.32GW,距“十三五”规划目标还有50GW空间,未来4年每年平均至少12GW的新增装机规模。由是观之,各路企业、资本竞相涌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也是情理之中。
“光伏市场存在上网电价下调、弃光限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等问题,都成为地面电站发展的主要障碍,更多的新增装机都要靠分布式去实现,而且分布式完全符合‘十三五’规划的就近消纳、就近利用的发展思路。”中海阳相关负责人表示,电改在配售电侧的推进,尤其是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逐步建立,也将推升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需求。
伴随各类企业“跨界”分布式光伏市场,爱康集团、晶科电力等传统的光伏企业也加大了在分布式市场的投入力度,陆续收获了不少订单,适合安装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正渐入佳境,“屋顶大战”正如火如荼。
在中海阳相关负责人看来,在企业跨界进入分布式市场的同时,此前已经在该市场长期深耕,并具备丰富经验的中海阳将大有用武之地,并可实行有效“对接”。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海阳就已涉足分布式光伏领域,并建成山东省博物馆0.45MWpBIBV项目。该项目是当时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目前,中海阳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涵盖农业大棚、渔光互补、建筑物屋顶等多种业务类型。其中,公司承建的中节能乐平20MWp农业科技大棚光伏项目,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科技大棚,曾获得“2014中国特色光伏电站”荣誉;山东省冠县工业园区10MWp屋顶光伏电站项目、北京市阳光校园项目等,也为中海阳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增色不少。
众所周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三五”太阳能发展规划》已把分布式光伏的应用放在了重要位置,并提出要继续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80%的新建建筑屋顶、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规划中提出的思路与中海阳等光伏企业未来的业务拓展重点和各路企业的“跨界”行为高度吻合,有“跨界”就需要有“对接”。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光伏企业在这场“跨界”大戏中将会扮演“对接”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