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201条款决议。其中,对进口产品的保障关税将执行4年,首年税率为30%,随后年降5%,至2021年税率将为15%。每年,首批进口美国的2.5GW电池也可豁免附加关税。这一消息引发市场震动,部分公司也在考虑是否需要在美建厂,从而规避这一30%的新税压力。
在美扎根的中国组件厂并不算多,赛拉弗是其中之一。该企业如何看待这一新的美国光伏制裁措施?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的感受如何?能源一号做了独家连线。
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下称“赛拉弗”)在2009年成立,2011年和2012年分别成立欧洲和美国分公司,此后将分支机构扩张至澳大利亚、日本等地。
2015年底,赛拉弗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的新组件工厂正式投产,跨出了布局全球工厂的第一步。新工厂规划分两期建设,配备了全自动、智能化的生产线,建成后的年产量为300MW。随着新工厂产能的释放,赛拉弗于2017年底的全球总产能扩至3GW。
在美国宣布对进口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征税30%的消息发出后,赛拉弗总经理李纲明显感觉,这一消息对美国光伏市场形成了冲击。但中国企业是否需要在美建设组件厂,需要审慎考虑。
“现在来看,特朗普政府对光伏电池及组件的新征税条款,还有一些有待明确的地方,比如说2.5GW的配额会如何分配,税率从哪天开始正式执行等。不过就目前掌握的信息而言,中国企业在美建厂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他认为,中资公司需要先考察下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工厂运输,与美国本土制造并销售组件,哪种做法更便宜。据赛拉弗测算,在第一年30%加税之后,每瓦组件价格上,越南制造略比美国制造贵4美分左右。第二年至第四年,税收下降后(尤其是在税收变为20%时),越南出口至美国的组件,将会比美国本土制造更便宜。
价格测算之后,再来看工厂建设。一个规模化的组件厂,筹备期和建设期至少要半年时间。在征税的第二年及第三年时,投资方也需尽快收回成本,迅速销售产品,以免受(或少受)美国对电池、组件等税收退坡机制执行的影响。因为一旦调低,海外产品的优势,要比美国制造的优势更大。
相对来说,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组件厂的话,显得要稳妥一些。第一,以越南为例,劳工成本要低于美国,且工会及加班压力小。第二,美国组件厂虽可在当地建成,但由于美国缺少基本的配套设施,很多辅材都需从国外运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电池集装箱进入美国之后,还需要用另一个集装箱来运输边框、背板等等,这些成本又上去了。因而,以每瓦的建设成本来说,越南要比美国便宜6~7美分。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这次征税措施,起到刺激美国制造的作用,希望大家买了电池片后,在美国本地做成组件。但从我们的设厂经验看,似乎还是将组件直接从越南出口至美国划算。当然,也不排除未来美国政府可能会修改条例,那时可以进一步探讨,美国或东南亚地区建厂哪个更划算。”李纲也表示,赛拉弗虽然在美国拥有组件厂,但产品出炉后多数用在自己开发的电站上。因此,赛拉弗在美工厂的运作受征税及其他影响较小,满产率一直很高。
而在征税措施实施之后,美国当地的光伏市场需求会呈现什么变化?电站投资回报率是否会下降?李纲认为,光伏组件的价格变化或许不会特别明显,电站投资的回报率及意愿都可能下降。
去年全年,美国市场的光伏价格呈现两极分化局势。上半年,需求较弱,价格偏低;下半年,因为担心201案的到来,出现了恐慌性抢购热潮,价格大幅上涨。而近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美国组件价又在跳水。去年12月之前,组件制造成本是在36美分左右,现在的组件价已走到每瓦32~33美分区间。
组件调价的原因之一,还与上游材料电池降价这一因素有关。受中国市场补贴政策下调且国内需求有所减弱、201条款影响及印度征收关税等三方面的作用,电池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很明显。
再往下看,美国市场的组件报价可能未来会在30美分左右,加税30%及其他费用叠加后,报价约为0.41美分,这要比201案前的价格还便宜一些。
就电站投资来说,由于去年下半年一波抢购组件热潮后,部分电站投资者将会以较高的价格建设电站,收益率将明显下降。投资回报一旦下滑,新的电站投资热情也将降低。
“特朗普本来计划是让大家能有更多兴趣在美建厂,促进当地的就业、拉动投资,但现在新的税收开征后,似乎并没有超出政府的预期,甚至低于预期。”李纲表示。
他还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从本地市场将产品出口至美国,也几乎很难实现。因为除了30%的税收之外,还有双反税率的影响。但越南、泰国就能出口过去。另外,一些厂商可能还会选择把光伏产品出口至利润更高的欧洲地区,从而替代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