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总统通过了针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贸易保护法案,将对所有非美国本土生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加收30%的保护性关税。
事件起因
事件的起因是美国一家名为Suniva的本土光伏制造企业申请破产,其最大的债券所有人,SQN的投资管理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榨取公司的残值,指使Suniva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了贸易保护申请,控告海外廉价光伏产品的进口导致了公司的困境。而随着这201条款的通过,预计美国市场上晶硅组件价格将会上升,产业链上游多年降低成本的努力被一纸政令抹销,受到损害的将不仅是国际众多光伏制造企业,更包括美国自身光伏企业的海外产能和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光伏下游产业。
SQN公司背景
SQN是华尔街上一家名气并不出众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名称来源于拉丁文的Sine Qua Non,意思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公司成立于2007年,目前其50名员工管理着约15亿美元资产。2015年,Suniva为扩大在佐治亚州Norcross的工厂产能,从SQN获得了约5千万美元贷款,但公司最终没能从市场竞争中胜出,并于2017年4月份申请破产后。SQN向Suniva提供的贷款成为了该公司单笔金额最大的投资,也使得SQN成为Suniva最大的优先产权人。Suniva宣布破产后随即在SQN的资助下向ITC提交了201调查申请。SQN的首席执行官Jeremiah Silkowsk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只是一家金融公司,但我们参与到这一案件中完全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光伏产业,如果没有人为此奋斗,(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就完了”。
SQN的动机?
SQN的动机真的如此高尚吗?其实SQN是希望借着Suniva的垂死挣扎,提高美国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希望,利用关税壁垒提高Suniva破产后资产的价值,从而能顺利收回自己的贷款。这也是为什么让美国媒体和光伏产业会惊呼,一个管理15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公司就威胁到了290亿美元的美国光伏产业。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ITC作出决议前,SQN的首席执行官Silkowski就直接向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发函,称SQN出资让Suniva保持“破产重组”(Chapter 11)状态,就是要用201调查帮助提高Suniva剩余设备资产的估值,而如果中国企业支付5500万美元“购买”Suniva的生产设备,其中5200万将用于偿还SQN的贷款,剩下的则用于相关的法律费用。则SQN将安排Suniva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届时201调查的主体和受害公司都将不复存在,也没有人会支付后续调查费用,因此201调查也将会完结。
这样赤裸裸的威胁和勒索真是闻所未闻,Suniva作为一家中国公司控股(顺风光电)的公司,因经营问题破产后,在美国华尔街资本的胁迫利用下,通过申请贸易保护措施的方法,威胁全球意欲进入美国市场的光伏制造公司,而华尔街资本回过头来居然还希望再找一家中国公司为自己失败的投资买单,同时支付相关的律师费用?
利害关系
但就是这样为了一己私利的敲诈,居然在披上为了美国光伏制造业的外衣后得到了川普先生的支持。根据本次201条款的内容,美国将对进口光伏产品和大型洗衣机分别采取为期四年和三年的保护性关税。在光伏电池及组件方面,美国将设定2.5GW的免税配额,对超过此配额的进口产品第一年将征收30%关税,税率在此后三年递减为25%、20%、15%。同时接受贸易保护的还有洗衣机,在这方面,第一年将对前120万台进口洗衣机征收20%关税,对超过这一额度的进口洗衣机,第一年将征收50%关税,税率随后递减。光伏方面中国企业将收最大影响,而洗衣机方面,预计韩国企业受冲击最为严重,中国、日本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将光伏组件的成本降低30%,难度十分大,而将进口光伏组件的产品在美国境内的成本提高30%则这般轻易。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们努力开发着新的材料和电池设计,装备制造大厂的工程师们每日尝试将最新的工艺融入设备,制造厂中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增加良品率,下游公司也在努力尝试新业态和新战略。在全产业链的精诚合作下,在全球分工的帮助下“暴霜露,斩荆棘”,光伏技术的发电成本逐年降低,这也使得光伏产业在各国可再生能源版图中“以有尺寸之地”,但美国政府对这成本的下降“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却不知这笔买卖,明面上给自己的支持者暖了心,实则保全了华尔街小小的利益,名义上保护了在美国光伏产业占少数的制造业,但伤害的却是下游经销商,安装商和光伏潜在业主的利益。
应对策略
虽然过程和结果都让人难以接受,但目前则需要关注该决议公布后中国光伏制造商要怎样应对?
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改保护政策的例外条款。201保护法案通过后,美国政府同时宣布受影响公司可以向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提交例外申请,如果经美国商务部和能源局审议,特定的产品可以不被征收保护性关税。FirstSolar虽然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有生产厂,但因薄膜技术不在本案范围内,因此不会被征收关税(FirstSolar的股价也在过去一年中翻倍)。美国另一家光伏制造商Sunpower的生产设施也位于境外,Sunpower目前急于希望说服政府其IBC技术也是众多晶硅产品中独特的一支,并不是“伤害”美国光伏制造业的原因,需要享受例外保护。美国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SEIA)也在努力游说,力图让特别的产品、特别的技术,甚至72片电池组件这样相对特别的产品进入例外条款的范围(其论点是美国本地生产的72片电池的大功率组件产能太低,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因此这类产品并不对美国光伏制造业造成伤害)。中国公司应积极配合类似组织,努力证明自己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特别价值,尽力将自身产品列入例外范围。
其次,要关注产地保护政策。201贸易保护条款虽然是针对海外制造的光伏产品,但仍对享有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待遇的国家给以例外对待。此外要求该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不超过美国市场的3%,且不超过所有享受例外待遇国家的9%。目前可确认GSP名单中拥有光伏产能的包括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等。在GSP国家中设有生产设施的光伏企业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而也有报道称部分企业也在考虑直接在美国本土进行一定的生产。
再次,关注电池和组件的市场差异。在201保护条款宣布后,美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商联合上书,包括特斯拉在内的10家光伏制造商申请提高免税太阳能电池的配额。虽然目前的关税对电池和组件都做出了限制,但由于目前美国本土的组件厂商大多采用进口电池组装生产,电池被征收的关税同样会影响本土组件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美国光伏组件厂才会在这一立场下团结起来,希望在保持组件关税的前提下,增加免税电池的配额。中国电池厂家可继续跟踪相关信息,如果电池配额放宽,也不失为一条通路。
最后,关注并参与国家的应对政策。本次贸易保护措施针对的另一个主要国家是在美国洗衣机占大量份额的韩国,韩国已经宣布将对美国的201条款向世贸组织申诉。而我国在上一轮光伏双反中,也针对美国多晶硅采取了反制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不是那个多头在外的襁褓中的产业,中国的光伏制造商们已经在过去几年的起起伏伏中掌握了从研发到市场中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无论本轮贸易战走向如何,相信中国的光伏制造商将继续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