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技术的“不断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上周六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也特别讲述了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6.81%,这样一个新世界纪录的故事以及背后的意义。
中国光伏,如何一次次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对话》视频(完整版)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牢牢执住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牛耳。
曾记否,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还处于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在全球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受制于人到全面领先,最不容忽视的就是,技术创新的力量。这十年间,中国光伏技术强势突围,走向世界,就是最好的例证。
为初心坚守
26.81%世界硅太阳能电池效率
最高纪录诞生
作为以技术势能引领产业的企业,隆基绿能用22年的时间,总结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逻辑价值线,即用创新技术织就竞争力。刚刚过去的11月份,隆基绿能宣布,公司收到了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报告显示,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
这是继2017年日本公司创造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纪录以来,时隔五年诞生的最新世界纪录,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迄今为止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
这个消息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隆基绿能转换效率提升的成果显著,二是隆基绿能长期以来坚守“技术创新”的理念再次得到世界认可。
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带领的研发团队则指出,此次硅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的突破,更大的产业意义则在于降本增效明显,也为降低度电成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众所周知,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的主旋律,其中最关键的降本手段就是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就意味着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所以即使微小的提升放大到终端电站都意义重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实现了在一年四个月的时间里绝对值增加1.55%,甚至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分别以26.74%、26.78%、26.81%“连中三元”, 刷新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世界纪录,并且是可量产的效率纪录。
此次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的打破,作为隆基绿能在HJT电池技术研发上的第三阶段,相比第二阶段26.50%的效率纪录,在技术上采用了更优的材料和结构,并将其做到了极致。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隆基绿能将持续进行优化、量产方案的重新规划设计,争取在2-3年之内,实现更低成本量产突破。
用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的话来讲,此前隆基绿能打破的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更像是在赛跑中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小组分别打破纪录,但此次却是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开跑,而隆基绿能跑得最快。
随着此次世界纪录的打破,隆基绿能在充分展示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科技实力的同时,也再一次夯实了中国光伏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给市场带来了信心。
循着隆基绿能以往每一步战略决策的选择,不难看出每次在寻求新的技术赛道时,隆基绿能总能保持足够的远见和前瞻,以创变革新推动行业发展。这也是隆基绿能的初心。
为技术坚守
在研发上始终保持高投入
2012年左右,隆基绿能做出了向下游产业扩张的决策,以此推动硅片-组件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单晶硅产品的销量,而且又找到了一条企业的外延业务,也就是增加了多条腿走路的优势。
此时的隆基绿能,战略定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全球领先的单晶硅片制造商”,转变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2014年11月,隆基收购浙江乐叶光伏85%的股权,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是沿用市场常规单晶技术还是选择价格高昂、前景并不明朗的单晶PERC技术,成为摆在隆基绿能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在这个时期,隆基绿能将单晶PERC技术作为主要技术突破口,同时成立专项研发团队,在成功解决初始光衰问题之后,PERC技术的性能、成本优势显现出来,迅速在业内获得认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紧接着,隆基绿能又开启了单晶PERC电池效率的连刷模式:22.43%、22.71%、23.26%、23.60%,仅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短短5个月时间四刷世界纪录。
从2016年开始,隆基绿能尝试将双面发电技术导入电池和组件环节。隆基绿能通过联合全国各地、联合第三方建设户外实证电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向客户和业界验证这一技术价值。结果表明,双面发电技术可以给客户带来8%-15%的发电增益。不出意料,该技术又一次获得了广大客户和业界的广泛认可。
2021年4月以来,隆基连续14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就好像刘国梁说冠军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土特产一样,对于隆基绿能来说,不断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似乎也已经成了一种“家常便饭”。
要保持这种技术领先优势,就需要保持在科研上的高投入。2012年至2022年6月底,隆基绿能在研发累计投入超过160亿元,并成立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打造“光伏大脑”。李振国坚信:“技术的进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我们必须要靠创新,真正做到别人做不了的。”
为行业坚守
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分为上、中、下三端的产业。上游为多晶硅类的原材料,一般由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单多晶硅片组成;中游由单多晶电池、晶硅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构成;下游是由逆变器、电站EPC系统和运营组成。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在光伏的上游,硅料可进一步加工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二者相比,多晶硅的转换效率低,但同时成本也低;而单晶硅虽然成本高,但转换效率却比多晶硅高很多。
当时没有人看好那个既成本昂贵又前途未卜的单晶硅,选择最多的是成本偏低的多晶硅,并且已经到了市场几乎被垄断的地步。
在光伏时代的湍流中,在那个不确定的未来里,在当时多晶硅已然热得发烫的领域,隆基绿能若选择单晶硅路线,要背负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但隆基绿能认为在新能源行业,比起短期的暴利,长久的行业发展更难以颠破。
对此,李振国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诚地讲述了当时的想法:“光伏行业服务的本质就是降本增效。怎么样能够让发出一度电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个就是确定性的研发方向。”
在决策层对薄膜、单晶、多晶、物理硅等技术路线都进行了深入调研之后,基于度电成本最低的“第一性原理”,隆基绿能做出了极致判断,即使多晶铸锭成本为0.单晶也会有竞争力。隆基绿能坚信,光伏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度电成本竞争的天下,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转换效率高的产品。
于是,2006年,隆基绿能经过战略研判,聚焦单晶技术路线。自2013年起,隆基绿能开始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在最初的半年,由于进口线成本昂贵,隆基绿能每天都在亏钱,但为了培育国内的金刚线产业,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向团队承诺,按照“一年亏4000万元以内”的标准来推广这项技术。
在隆基绿能的坚持下,单晶硅既降成本又提效率,性价比逐渐碾压多晶硅。金刚线切割技术使硅片成本下降10%-15%、组件成本下降5%-8%。金刚线切割的导入,为中国光伏行业每年节省成本200亿。
开篇我们提到的——中国光伏技术的“不断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以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为例,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