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扮演中国角色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朱共山: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扮演中国角色
  • 2023-10-31 17:34:32
  • 浏览:4654
  • 来自:SOLARZOOM光储亿家

  朱共山: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跟大家汇报一下。

  我的汇报主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扮演中国角色”。大家知道,新型电力系统总体架构,今天国网刘劲松老总也在,很多的专家也在,为什么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风光储氢,尤其是风和光,像光伏、风能是一个经济性的电源,不像火电、核能等其他领域那么稳定。第二,电动汽车的充电和分布式能源,我们的屋顶,整个要进行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

  这个新型的系统,是储能新型电力体系的压舱石,如果没有储能没有整个电网的稳定性。所以新型储能强势崛起新赛道,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型储能是新增主体,新型储能占新增储能总量比例80%,新型储能年均复合增长超50%。随着地域性的降价,大家看到锂材料,碳酸锂现在的加快改革到15-17元之间,有可能还会进一步的下行。再加上材料技术,对整个储能的发展,2024年将是真正的储能发展元年。

  2025年,全球2024年、2025年万亿以上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即将到2030年,全世界3万亿左右。多因素同频共振,推动储能进入长周期、高景气、确定性的赛道。

  储能破解的时间和空间是能量约束,储能就是能量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电力的缓冲带,电力的供需平衡、动态平衡需要储能。“源网荷”对于“储”的要求各有不同,高比例新能源广泛接入是源,资源安全高效灵活配置是网,保障多元需求是我们的用户,是荷。“储”对“源网荷”的需求有效响应,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由于源网荷。

  过去的储能,很多的像数据中心,现在国家有标准,柴油机有黑启动,我们有了新型储能以后就不需要黑启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发电,符合调节,平滑新能源。弥补线损,是输电。配电是功率补偿,提高稳定性。用电就是应急能源,削峰填谷。

  储能技术目前路线是百花齐放,竞相发展。我们有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池容量,气态储能、液态储能,目前我国大部分是抽水蓄能。目前真正大规模的还是化学储能。

  不同的技术路线虽然各有侧重,均围绕着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的诉求,展开科技竞赛。大家知道,对我们国家电网来讲,我也是发电企业,我不论你什么技术,你告诉我一度电多少钱,再好的技术,希望它一定以度电成本倒逼过来看你行不行,不要谈到这个技术、那个技术,作为发电企业来讲,刘劲松总是国家电网,对他来说,谁最便宜,经济最优、最安全、最绿色,就是最好的储能技术。

  不同的技术路线,前面讲了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的诉求,这就是目前我国和全球,这就是我们的各种储能技术。大家看到,锂电池储能目前在市场占比是最大的。我国2023年上半年储能还呈现爆发增长,但一系列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的装机占比当前累计装机的三分之一,我国已经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20GW左右,上半年装机6.9GW,国内新增的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和运营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过去半年,全国新增注册新型储能超过4万家,超过去年新增注册总数。我们集团去年到今年已经拿到的共享侧储能和工商侧储能,拿到17个批文。

  繁荣伴随着泡沫,产能过剩隐忧显现。我们光伏行业,股价一直向下,价格一直下跌,我们的组件最低的每瓦价格已经到9毛钱,甚至成本不能低于1.55元,低于1.55元每瓦就亏损。很多的中小企业,二流、三流企业已经报到8毛钱,完全是恶性竞争。今年我们大量的头部企业正在想办法调整,但是建议我们不要一哄而上,储能也好,什么产业也好,你行不行?行,就我有什么本事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欢迎大家进来,关键是你一定要干你的专长,不要看别人这样做的很好你就进来,那肯定不行。

  储能行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但是产能过剩,制造业过剩并不是坏事,过剩带来了价格下延,带来行业的进步。政策之手推动赛道热度,产业规模化、高速增长,资本竞相涌入。新玩家跨界,最怕的就是跨界进来,懂也不懂,蜂拥而上,带来了大量的扩产潮,行业无序竞争,风险加剧。现在整个电芯行业大部分的亏损,过剩产能可能达到50%以上,这是动力电池行业。

  产能链价格持续走低,储能投标价半年下降三分之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冲业绩、抢份额、报价跌破成本,这是行业的现状。一半春天,一半寒流,就是我们现在储能行业的现状。政策为储能“扶上马”,“走得远”还是要靠市场。我们将来一定要通过市场之手,大家通过科技创新,甚至我们制造业品质、成本等于市场,一定要把品质上来,成本下去。政策的驱动,这也是行业之所以这么热。

  风光储同为确定性赛道,成长之路高度相似,汲取光伏“五年周期律”经验教训,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我们光伏行业的周期好的时间不长,差的时间很长,现在逐步逐步积累的还是头部,希望头部企业和配套企业有序分工。我建议储能行业,因为储能行业毕竟是刚刚来的,虽然跟光伏行业差不多,但真正光伏行业走的比较早,储能行业也就这几年大家竞相起来,希望储能行业吸取光伏行业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起步就要对”,这是我的建议。

  我们找准定位,错位发展;链主引领,精细分工。就是头部企业引领,我建议各个企业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像宁德、比亚迪等头部的企业,人家能干你也抢着干。注重技术,提升品牌;百花齐放,组异存同。储能产业洗牌在即,唯有专业方能生存。

  储能产业正在步入快速的升级赛“拐点”,从强制性的储能到容量租赁,独立共享储能将成为行业的新赛道。大家知道,9月份国家全球能源变革在苏州召开,我在闭门会上提出来,我就建议张建华局长,我说我们现在国家要求发电侧的强制性配比是不对的,我也给国家能源局写了一封信,很快出台了政策,现在从发电侧的强制性改为共享储能,所以这项政策刚出来,这项政策对我们发电侧的成本和整个共享业务对国家来讲,是个最大的利好,我们感谢国家能源局各位领导,也感谢国家电网快速地改革,这个对行业的支持,他们电网侧、发电侧的成本下降,对我们储能行业就是极大地推动。

  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先进性、安全稳定性、经济适用性。科技垂直贯穿于材料、制造与应用三大环节,推动储能全产业链的迭代升级。

  光伏平价的下一站是储能平价、光储同寿、光氢平价。光伏平价,我们做到了,可以做到1.3毛、1.5毛,在新疆、西部,风和光都能做到1.5毛以下。下一步是储能,只有我们的风、光、储,把这个降下来,氢能拆才起来。

  下一步氢能兼具了“负荷、储能、电源”多种角色,风光储氢一体化的模式日渐成熟,氢储能将成为长周期、大规模储能的优选项。这边是绿色能源的发电,风电、水电、光伏、生物质能。制氢有蓝氢、绿氢,储运是液态、气态、介质。这边有工业、交通和人员。

  全球已迈入“氢热时代”,绿电、绿氢、人造太阳和“液态阳光”(绿醇)将成为新型能源的“四驾马车”。未来一半左右的光伏主要用于制氢,我们讲用于绿氢、绿氨和绿醇。

  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在于为源网荷储寻求“最优解”,建立新型“生产函数”,这是我们的供电负荷和储能。“三端”协同发力,储能应势蝶变,材料端革命带动了制造端革命,催生应用端和多元化的生产场景。科技点亮未来,材料改变储能。储能不进步,制造端不进步也是没有用,一定要加大力度在材料端的变革,把材料端和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加工制作等几个环节共同发力才行。

  储能大量的靠磷酸铁锂,将来还有三元,三元是不可能进入储能行业。我们的储能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电极到储能来没有必要,成本还要高。我们的负极是更大比例的掺混硅基材料,未来的产品就是硅基。硅烷+纳米硅和整个纳米正在全面的,我们很快这个材料会出来。

  对于协鑫来讲,我们颗粒硅,我们的副产品生产最好的是硅粉,我们硅烷气是最大的。储能核心技术点及进化路线图,大、久、高、安全和集中化。场景即阵地,场景即舞台,新型储能的“场景革命”催生了储能百花齐放的新未来。

  这是西部,这是国家的规定、规划,前景是好,沙漠、海岛、高原,东北地区也做了,现在电力+储能+算力三位一体,是我们的未来。未来是“源网荷储充换检算云”耦合发展,我们要会思考,能分析,自检测:智慧储能大显身手。这是大数据,刘劲松总在电网侧云端做的最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就是现在的电网下的命令,这是一秒一公里,目前我们在苏州和高速公路上已经广泛开始使用,我们和华为一起,做成一秒钟一公里,快充、超充。

  展望未来:储能市场将在洗牌之后持续扩容,在高质量发展中迎来景气度的上行。储能之路“三步走”道路越来越宽阔。市场化的改革,我们国家还要尽快出台一些政策,推动储能平价。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推动储能行业百花齐放的新未来,联合创新、全链共舞,生态共建。谢谢!

【责任编辑:sunnyz】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储能 朱共山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