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日期为10月25日的隆基李振国相关纪要在市场间流传。该纪要显示,李振国在该交流中作出了“曾误判高纯石英砂价格”、“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无法预测行业见底时间”、“光伏与储能结合应用方向作为第二曲线,氢能作为第三曲线”等表态。10月28日,据华尔街见闻对相关会议及纪要向隆基绿能进行求证,对方表示“不知情”。有机构人士指出,上述纪要所涉内容与先前其参加与李振国相关交流时观点大体一致。以下为要点简记:隆基关于组件价格的看法组件价格进一步下降对终端需求的刺激作用有限。行业自发最好,但难度较大。行业权威部门如果可以要求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或者不低于成本价出口,可能也是一个方法。现在先到成本止住血,能怎么发展不好说。这个可能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转变。
限制硅料、玻璃能是光伏“回春良药”么?1.硅料有特殊性,下游单一同时对下游影响大,如果限制产能,相当于卡住了下游的命脉,单独的限制一个环节有难度,相比来说玻璃进行整合更容易,如果对玻璃进行限制可能对组件来说更好些。2.行业不一定要去产能,中国很多行业产能都过剩,但盈利也还好。需要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行业自律。3.如果价格受限是否影响竞争:客户会在价格相同情况下,选择质量相对好的东西。会加速尾部企业退出。4.光伏处于消费品和大宗品之间,上游向大宗,下游有to B和C,没法做成台积电,也没法做成华为苹果,富士康跟不上技术进步光伏产能2年就倒闭了,这轮技术进步之后,可能会成为富士康可以进入的行业。5.未来趋势会集中,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支撑100多家企业活得很好。6.如果没有政策,银行不支持了,很多企业活不到明年年中。政策也有可能影响行业出清的速度。公司虽然行业最健康,但也不希望继续熬下去,怕到时还是有力量会支撑倒下的企业。
具体方案:只限制一个环节有难度,玻璃整合比硅料更容易些,和行业瓜葛小,玻璃出现瓶颈反而利好公司,只限制硅料会引起硅片企业的博弈;
行业见底时间判断:如果政府不干预,大多数企业没办法坚持到明年中期,变数是地方政府帮扶甚至国央企下场,年初还有相关迹象,但目前看这种迹象已经不明显,也就是正常行业明年行业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政府强力干预,可能出清更快;除非政府反向干预,救扶弱小企业,会延缓行业出清;
组件市场的容量问题?组件目前在电站成本中不到20%。目前1000GW产能相比未来主力能源需求还是不够的。后续还需要离网、储能等行业的发展来支撑1500-2000GW的需求。公司过去实现硅片的降本,目前硅片降本已经意义不大,组件如果没有双结电池组件再有3-5年也没有发展空间了,隆基需要做第二曲线。原本把氢能当做第二成长曲线,目前看太早了,算是第三成长曲线,转变第二成长曲线至储能系统,后面可能尝试合作,发力储能系统。
谈电耗问题每瓦光伏组件需要消耗0.4度电,全生命周期可以发45度电。一块600W的组件一年可以发1000度电,售价价格还不到500元,一公斤不到2美元,价格不如苹果手机壳,欧洲拿去做栅栏。
关于BC技术中长期布局?1.光伏核心驱动力正在转变,认为BC是最后一次的技术进步,市场和产品将成为主要驱动。2.目前可以说公司BC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有资金的能力。3.BC技术方面:双面率影响5%,这个损失在背面,要好于在正面。
关于BC技术专利:公司建立了三个圈层进行专利保护,比较充分,数个环节供应商进行合作开发独家供应协议严格,目前一代已经上市2-3年,串焊设备市场也很难买到,政府也配合公司对人员进行较为严格的保护,预计可以至少保护3-5年的壁垒。如果没有隆基爱旭支持,其他企业最少需要1.5-2年的时间能进入。
关于BC产品的溢价:确实现在技术进步的价值变小了,之前PERC溢价3-4毛,现在BC这么大优势溢价很难给到1毛,效率摊薄的硅料和土地不值钱了。
产能与产量:公司年底有3-4GW的供应量,30GW产能在建,明年出货20-30GW,产能50GW。规划100GW产能。主流版型功率645-650W,而TOPCON是615W。远期可以看到690W。成本年底明年年中,2分成本差,明年年底低于2分。如何评价隆基绿能近些年战略经营上的“误判”?第一,在整体布局上。前面三年市场增长超过市场预期,出现了阶段性不同环节的短缺,行业盈利明显,导致产能增长,产能过剩,背后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隆基观察到这种情况,有所节制,但不够坚决。第二,误判了国际局势。隆基过去三年在美国市场损失超过100亿。开始是新疆法案,导致滞港费增加;后面新疆法案通过后,有大量组件退运;后面是东南亚的双反。第三,供应链建设方面。隆基去年错判高纯石英砂会形成硬约束,错判了价格下降的速度。第四,公司过去组织也有所冗余。
(来源:华尔街见闻、光伏智库、光伏猿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