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国“工业4.0”的口号在中国有巨大反响,人们说工业4.0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这会革了电商的命。其实电商毕竟拥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优势,最该忧虑的是在工业社会中从事简单工作的人,工业智能化之后,这些工作将不可避免被机器替代,比如说能源行业中大量的抄表工、巡检工,未来真的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转型。
在2014装备中国创新企业年会上,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介绍,2011年的汉诺威的工业展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所长Wolfgang Wahlster首次提出来把现在的互联网、物流网、3D印刷技术等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间,把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他将此称之为工业4.0。
工业4.0包含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智慧工厂”,一个是“智能生产”。所谓的“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以及增材制造等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除了这两个主题之外,还有三个设想:产品、设施、管理。产品要实现集成有动态数字存储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载着在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必须信息;设施则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集成,可实现自组织;管理能够根据当前的状况灵活决定生产过程。
机器人被认为是工业4.0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前德国一些自动化产品工作视频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来人们的惊呼。在中国,以自动化为方向的企业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成就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实际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由远处的细浪逐渐发展为进入人们视线的滔天巨浪。
中国的机器人产品在世界知名机器人比赛中有过多次优良成绩,如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在全球知名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连续两届获得冠军。这是一家目前主要以服务工业领域为主的机器人公司。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玲芬介绍,工业机器人产品线主要提供AGV(无人搬运车)、巡检机器人、机器视觉平台等机器人产品,并针对工业制造、装配、检测、物流及仓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这些机器人产品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自主定位导航、视觉系统、驱动系统、支撑平台、人机交互平台、语音识别系统等。“上游的核心部件,比如说显示器,芯片等等,是向上游采集。我们做的是平台的算法,通过一些平台化的技术,根据我们的目标应用组合成一个整机。”朱玲芬说。
这些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首先是从简单重复工作中入手,比如巡检机器人。什么是巡检机器人?实际上是进行巡逻、检查的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国家电网[微博]等公司开始应用。
在国家电网的一些变电站,巡检工作包括几千个点,巡检机器人可以完全替代原来巡检人员的工作,不仅能够按照路线规划检测上千个点,还能够把现场的图像、视频、气候环境数据、设备数据等传回中控室,实时生成报表。
巡检机器人拥有一个速度达到每秒运行2米的底盘,可以实现8小时不间断巡检,并且会自己充电,自己再装上电池,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工帮助。全程不需要专门铺设轨道,只要设置好路线即可。如果后续需要改变路线,重新构建地图就可以了。
而机器人除了可以像人一样巡检之外,还可以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巡检机器人业务逻辑与变电站日常生产、调度业务逻辑在数据系统上的接轨,并实现巡检机器人的集中控制、优化统一调度。
这样一个机器人至少可以替代2个运维人员。过去变电站巡检,需要司机来送两个运维人员,因为电网是“1+1”的操作,现在是2个运维人员由1个机器人来代替。过去500千伏的变电站每周测一次,250千伏的变电站是每个月测一次,巡检机器人则可以一天测四次。“他是不会罢工的,工资也不需要重复支付。人工支出大大下降。”朱玲芬说。
此外还有AGV机器人,在汽车、烟草工厂也已经开始初步应用,这些不用发工资、不用休息、力大无穷的搬运机器人正在抢掉搬运工人的饭碗。
制造业还需要人类么?需要,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人类的智慧。德勤中国制造业主管董伟龙认为,制造业需要理念创新,认识到制造业服务化是下一步的成长契机。过去以生产单一化产品为主的制造行业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产业链,因为未来需要企业根据个体的需求制造更加注重服务的产品。
这一改变对于制造业的盈利模式将会是巨大的冲击,因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其实时间非常短,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使用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因此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后续的使用、维护、服务,企业与消费者的接触时间会很长,而产品增值的可能性正孕育其中。
工业4.0时代需要企业重新构建消费和生产的过程,而每一个劳动者也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所在,赶在被机器人替代之前找到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