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王柏兴:中利的光伏进击术!_SOLARZOOM光储亿家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 | | | | | | |
强人王柏兴:中利的光伏进击术!
  • 2018-06-13 16:37:03
  • 浏览:1636
  • 来自:黑鹰光伏

他出身草根,但极具野心。

88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怀揣着5000元创办了一家作坊式的小电缆厂,此后21年他一心只干好一件事:将这家生产单一的普通民用电缆小厂打造成阻燃耐火软电缆领域绝对领先企业,终于在2009年他驾驶着这艘战舰登陆A股,如今其单是电缆类业务收入90多亿元。

2011年,这位强人通过并购手段逆势搏击光伏行业,当时有人质疑说他“买了个烂摊子”、“逆市进入光伏业接盘嫌疑大”,他从没有解释或者辩解过。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共性——他们更喜欢用事实击碎一切困难和质疑。他仅用6年硬生生又在光伏领域打造了一艘“百亿级”战舰,曾经的一切质疑都成为笑谈。

可以说,正是依靠他对政策及行业走势的洞察感触入微,在企业30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每一次战略调整踩点都极为精准,企业在他的带领下总能化险为夷。如今在他的掌舵下企业已经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他就是中利集团董事长王柏兴。

王柏兴是江苏常州人,今年62岁,这位企业家很少高谈阔论,常说“我是我妈妈的儿子,但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回馈社会是我应该做的。”近年,他提到最多的是“光伏扶贫”,中利已经助力脱贫人口30多万,而“光伏扶贫”也是他未来光伏战略中重要的一环,甚至事关全局成败。

而他的视野和野心远不止于此。如今他又为中利重新量身打造五大战略板块,他下一个搏击的领域新是今年颇为火热的锂电池行业,为了加快进击步伐,中利再启并购战车,而此次收购额高达百亿元。

据笔者简单统计,王柏兴为中利规划一系列战略布局至少需要百亿级资金支持或许才能完成整体布局,但如今在光伏产业“控规模、降补贴”、金融“去杠杆”等多重政策重压下,风险正在聚集,中利隐现的一些危险迹象也需予以警惕。

一、光伏搏击术

中利科技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缆厂,成立于1988年9月5日,实际控制人为江苏常州人王柏兴。直到2010年中利的收入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产品为生产阻燃耐火软电缆、电缆料等电缆产品,收入规模近30亿元,其软电缆在全国各大区全部采购份额达63.31%。

在当时看来,已经占据国内63%细分市场份额的中利向上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少,王柏兴想的是如何为中利再添一个全新的增长引擎。这时王柏兴将自己手里的一张(光伏)牌转让给了中利,并认为“光伏行业能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利集团从王柏兴手中花费近5亿元收购江苏腾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利腾辉”)51%股权(此后,中利集团通过增资、收购的手段将中利腾辉剩余49%股权收入囊中),正式进军光伏领域,形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电站建设的运营模式。当时中利腾辉收入全部来自于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销售,2011年底中利腾晖约具有1GW的电池及1GW组件产能。

收购之初,2011年中利制定的光伏策略是“形成组件与电站并重的销售格局”,但是到了2012年策略变为“坚持以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为主、光伏组件销售为辅的经营策略。”

中利光伏策略的转变与当时大背景有很大关系: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欧美等国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纷纷提出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更为严峻的是,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市场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组件销售价格一路下滑,国内许多小规模的电池、组件生产厂商纷纷倒闭,海外许多光伏企业也出现倒闭潮,光伏行业拉开洗牌大幕。

市场急转而下直接导致了王柏兴没有完成对中利的业绩承诺,使中利及王柏兴遭遇了空前的信誉危机。据悉,原中利腾辉实际控制人王柏兴曾承诺,中利腾辉2012年度净利润至少达到2.64亿元,但实际上,中利腾辉2012年实现净利润2.06亿元,较业绩承诺少了5800万元。它的解释也是“受全球光伏市场低迷的影响,众多光伏组件生产厂商采取低价竞争以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光伏组件价格一路走低,大幅压低了组件盈利空间。”

当时有媒体发文质疑称“中利科技8.39亿买了个烂摊子”,甚至认为“王柏兴在运作让中利科技接盘中利腾晖时,早已画好了一个看上去很美却永远也吃不到的馅饼。而由于在中利腾晖的持股比例较高,中利科技显然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对于外界的质疑,王柏兴近乎从没有公开反驳、辩解过。“360行,没有绝对亏损的行业,更没有绝对赚钱的行业,关键在于你怎么去优化和把握发展好。”彼时王柏兴为中利制定的破局策略是进击光伏下游。“公司通过(光伏)电站开发一方面消化了部分产能,避免了部分低价订单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电站开发建设,拓展了盈利空间,在光伏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获得了较好的盈利。”当时,中利就决定,对于纯组件销售,公司只对盈利空间相对较好的订单才予以承接,大力拓展光伏电站建设,形成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转让的盈利模式。

中利国内电站采用自行开发总包建设的模式,即公司在项目当地成立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的名义向当地省级发改委获批光伏电站建设批文(即俗称―大路) ,电站建成后向电站运营商出售。

在战略关键转型期,中利接连拿下了几个重量级的合作。比如2011年中利与招商新能源签订了3年1GW电站出售框架协议,与青海省政府签订了6年1GW光伏电站的投资合作协议;同时公司与长江新能源(三峡集团下属新能源公司)、中广核、中电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会长期展开合作。当时中利“国内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

在海外电站,中利则主要采取投资的模式,即公司从项目开发商手中购买成熟的项目开发权以规避项目开发风险,除组件公司提供外,项目由国际知名的EPC总包商进行承建,建成后出售给电站运营商,当时中利也与中广核美国公司签署了3年销售500MW电站的框架协议。

财报显示:2013年中利全年就完成国内440MW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海外完成24MW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这一年中利对外转让光伏电站规模为314MW,是2012年全年的2.62倍。“2013年公司电站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海外电站业务进行了适度控制,2014年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电站业务。”

2014年、2015年中利对外转让光伏电站规模更是连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91MW、686MW,2015中利光伏电站转让量位居国内民营企业之首。其光伏电站开发区域已在中、东部扩展,避免过去单一地区发展的风险。“公司及时调整开发区域方向,为今后光伏电站开发铺垫了良好的‘中利腾晖’品牌和区域影响力的基础。”

王柏兴这一落子,堪称妙手。2013年中利光伏电站收入为29.68亿元,到了2015年其光伏电站收入达53亿元,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一举突破百亿大关,达121亿元。其“协同战略”效果极为显著,黑鹰光伏发现,自2014年以来(至2017年),中利电池片及组件销售收入再也没有出现下滑,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中利集团光伏战略成功转型,在与其成功打造了豪华的客户阵容,它们包括电站招商新能源、协鑫新能源、华北高速、江山控股、中卫银阳等具有较强的资信状况、股东背景的实力悍将。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王柏兴深知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一般企业拿到订单要隔个4、5月才开工,部分速度慢的要拖延半年,而我们拿到订单之后两个月内绝对可以开工,效率速度均出类拔萃。我们开发100兆瓦的光伏项目耗时仅为3个月——这点国内企业,包含央企,均无法媲美。”

不过,在中国光伏电站领域最不可控的风险还是相关政策的波动风险。

中利对此或许深有体会。2013年,中利腾辉实现净利润2.61亿元,较王柏兴承诺的少了1.05亿元,“中利腾辉2013年底转让位于甘肃179.5MW光伏电站,在12月下旬才取得国家电网并网批文,但尚未办理完成并网的全部手续”导致已销售的此笔业务约3.2亿元的利润当年未确认。

2016年影响更为严重,中利受“光伏电站并网指标延迟核准发放,并网进度滞后”等影响,中利集团仅实现90MW光伏电站的转让,光伏电站收入仅为14.41亿元,同比下滑了72.83%。

危则思变,王柏兴又找到了更聚焦、更宽阔的进击方向。

二、进击扶贫

如今“分布式、领跑者、光伏扶贫已形成支撑国内光伏需求的三驾马车,国内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增速大超行业预期,扶贫光伏是推动分布式快速增长的主因。”根据《关于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2020年前,国家将重点在16个省的471个县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如采用村级光伏电站方式,每位扶贫对象的对应项目规模标准为5KW,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容量。

光伏扶贫成为王柏兴选择的下一个主战场。“2017年中利将光伏扶贫电站开发建设(EPC+分布式)作为光伏电站业务发展的重点。(这)改善了以往受制于集中式电站建设指标分配、商务转让谈判耗时、应收账款回收延期等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而导致业绩确认波动的情况。”

实际上,早在2015年,中利就提出了“万农光伏”的理念,开创了“光伏电站+规模农业”业务模式,结合中国是农业大国的特点,为后续国内乃至世界的光伏电站业务建设发展打开了突破点。

2015-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利创新发明了三代农业光伏。中利的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以集中式扶贫电站为主,该项目荣获2016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奖。

第二代“贫困村光伏农场”扶贫项目以村级扶贫电站为主,在一代项目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村建设一个占地15亩、装机容量500KW的光伏农场,项目创新实现了“光伏+农业+就业”的20年稳定叠加收益脱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可复制重点推广模式。

第三代“家庭光伏农场”扶贫到户项目,针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民宅基地(庭院)的场地都很大的现实情况,推出第三代“家庭光伏农场”扶贫模式,为农民户主承担20年运维和银行贷款还本、付息风险,基本上每户安装8000W。

中利“贫困村光伏农场”有它的技术特点:比如其光伏支架桩距离跨度达到10米,组件高度达到4米,光伏组件单板安装、倾斜度等技术,可满足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等等,突破了传统农光互补只能种植喜阴作物的局限,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土壤结构的基本耕作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大农业种植。

以100MW电站为例:普通电站需占地 3000亩以上,中利该创新项目只需占地2000亩以内,节约了40%土地,且实现了光伏+机械化大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在基地项目上大幅节约使用土地。在结合‘智能光伏’云中心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自动分析:环境温度、土壤、肥力等等情况。在光伏支架上可以进行设置自动喷淋、喷灌、施肥,实现“智慧农业”。

而且,中利“光伏农场”模式还通过了部级论证,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扶贫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学会等17个部委的论证会,经过项目实测得出结论:中利“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大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填补“国内外空白”。

为此中利集团还建立总承建EPC和25年电站运维管理的扶贫商业模式,贫困县村的光伏农场产权归属贫困县政府所有,让贫困县村拥有自己的发电厂,获取25年光伏+农业+就业的稳定收益。

王柏兴曾晒出了光伏农场的收益账单:按一个贫困村建设0.5MW光伏农场项目(总投资约350万元)计算,根据一、二、三类地区不同的光照条件计算,前15年的脱贫收益:每年发电收益分别可达52万、51万、47万元左右;县政府自筹项目投资20%资本金、银行贷款80%的方案,贫困村扣除(15年平均)银行还贷、付息计算,每年(还贷约18.6万元、付息约7万元、运营维护等费用约4万元)累计支出为29.6万元,贫困村每年发电净收益分别约为22.4万元、21.4万元、17.4万元;光伏农场的特色26.4万元、22万元(后5年,或贫困县自筹投入,贫困村每年分别可达45万元、45万元、40万元以上的脱贫收益)。

据悉中利“光伏农场”项目于2016年11月在安徽灵璧县首推实施,并于2017年6月顺利并网。中利扶贫电站项目拓展的极为迅速,仅2017年9月,中利集团与安徽、陕西、辽宁、山西、云南、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相关政府及其指定方签订了606.1MW光伏农场扶贫项目EPC协议。截至2017年末,中利集团光伏扶贫电站累计签约2377MW,开工建设1283MW,位居民营企业前茅。

截止2017年底,腾晖光伏已为全国43个贫困县垫资50多亿建设了光伏农场,助力脱贫人口30多万。2017年中利“扶贫光伏电站”收入达30.88亿元,毛利率为29.6%。

中利后续精准扶贫计划是“预计2018年公司光伏扶贫业务将重点关注如西藏、新疆、山西、甘肃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拓展,预计全国范围内签约120个贫困县,开工建设60个县约1.8GW,力争年内并网发电37个县超过1GW。

中利集团还计划在2019年底,为300个贫困县、2.5万个以上贫困村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累计脱贫人口达300万以上,为决战2020 全面脱贫作出光伏行业的应有贡献。

许健民曾提到,根据我们跟国家能源局、科学研究院对全国12.6万的贫困村所做初步评估,全国约有5万个村能够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而中利2019年底的目标就是“2.5万个以上”,占比达50%左右,王柏兴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2017年9月,光伏行业知名专家红炜参观了中利灵璧项目后曾直白地问了王柏兴一个问题:“中利已经与一百多个县签署了扶贫合作协议,其中三十多个已经开工,可从灵璧项目看,赚钱很难。您的目的是什么?”

在王柏兴眼中这不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他考虑更多的还是大局。“光伏扶贫确实很难赚钱。但是根据国家扶贫办估算,每年光伏扶贫的安装量不会少于2GW。如果中利的光伏扶贫规模真的能上去,我就能把我的组件卖出去。”

中利在下游攻城略地之时,其光伏产品的产能规模也在相应的扩展。2015年11月8日,中利腾辉一期500MW光伏电池、500MW光伏组件在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正式投产,成为中国在泰国首家正式投产的规模型、科技型光伏电池及组建工厂。截至2017年末,中利电池片产能1.93GW,组件产能2.2GW,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5%。

短短两年间,中利光伏电池及组件销售额就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2015年销售额不过14亿元,如今(2017年)销售额已暴增近50亿元。

黑鹰光伏以中利“建设2.5万个贫困村级光伏电站、每个村装机容量0.5KW需要投资350万元”计算,累计需要投资875亿元,这笔钱哪里来?

王柏兴在“2016中国扶贫日县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曾提倡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领导下,有序成立“光伏扶贫产业联盟”和“光伏扶贫产业基金”,他的方案是:联盟企业共同出资30~40亿作为“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的劣后发起企业,希望国务院扶贫办帮助协调商业银行、国有机构等优先的方式,达到“光伏扶贫产业基金”300亿规模,为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提供20%的资本金,三大政策性银行提供80%的扶贫贷款。约能实现全国50%(6万个)贫困村、无需各级政府出资,实现20年“光伏+农业”稳定收益的“精准扶贫”。

为了更快的抢占市场,据了解,中利集团发起成立了100亿光伏扶贫产业基金,不用贫困村出一分钱,为贫困村光伏农场项目借入20%资本金,结合政策性银行提供80%扶贫贷款,建成的“光伏农场”产权归属贫困村所有,让贫困村拥有自己的发电厂+特色农场,实现25年叠加收益脱贫。

不过,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3月26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指出,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使得在资金来源上,光伏扶贫项目只能用政府性资金包括各级财政资金、定点帮扶和社会捐赠资金。

而中利光伏扶贫产业基金为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提供的是“借入”资金,这个政策对中利光伏扶贫战略有何影响我们还不得而知,仍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

三、下一个爆点?

随着近几年光伏装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运维”也成为光伏人追逐的焦点。因为无论是商业光伏电站,还是光伏扶贫电站,若是企业向实现25年计划收益,运营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今运维市场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按照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 指导意见》,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250吉瓦。据百家号“高科技的世界”统计,若按宏观运维(数据采集+运维)占电站成本1%-2%的比例计算,那么,目前我国光伏运维的存量市场年均规模已达到了120亿元-240亿元规模,而未来两三年,这一数字还将翻倍。

而中利虽然进入运维市场多年,但规模上仍然较小,尤其是2017年其电站运营维护业务下滑了55%(见下图),但是黑鹰光伏认为若是未来中利扶贫战略一旦符合预期,其“运维”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增长。

上文提到,中利“建立总承建EPC和25年电站运维管理的扶贫商业模式”,据黑鹰光伏了解,目前,中利与20多个贫困县签订了运维协议,这些扶贫电站也都将引入华为FusionSolar 云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并在各县管理人员手机上安装监控软件,让各县扶贫办即时了解当天发电量,实现实时监控电站的安全运行。”

若是2019年中利能够完成“2.5万个以上贫困村建设‘贫困村光伏农场’”计划,每村按照0.5KM的装机标准计算,装机规模达12.5GW。这将极大的提升中利集团“运维”业务实力。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利“光伏扶贫”战略能如期推进。

四、“百亿”跨界疑团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而中利集团则将2016年定位公司发展的提升年,在王柏兴的帝国版图中,未来中利集团将形成“电缆及新材料产业板块”、“光通信产业板块”、“光伏产业板块”、“高端制造电子产业板块”、“互联网新领域产业”五大板块。

中利计划通过“灵活运用多种资本扩张方式,加快融入到新兴行业的步伐,为公司迅速扩展新业务的利润增长点。”中利集团的手段包括“收购兼并、对外投资、合资合作以及联营等方式”。

而中利将2018年作为“业务战略升级的启动之年”。其自2018年2月5日起停牌,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包括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泽商贸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方收购所持有的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比克动力”)股权。

资料显示,比克动力成立于2005年8月,是一家致力于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并兼顾3C类产品市场及储能领域。

这一步中利集团迈的极为坚定,在收购具体方案还没有公布之时,中利集团已开始了收购行动。2018年5月5日,中利集团公告称拟以3.5亿元收购比克动力3.41%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比克动力8.29%股权。以此计算,中利集团给比克动力100%股权的估值达102.64亿元。

笔者发现,一年多前,比克动力还是另一上市公司长信科技志在必得的“猎物”:2017年3月8日,长信科技发布收购预案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比克动力75%股权(长信科技已持有比克动力9%股权,交易完成后,长信科技将持有比克动力84%股权),以2016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比克动力的预评估值约为90亿元(较中利集团给出的估值少了10多亿元)。

据长信科技披露数据,2016年比克动力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23.91亿元和4.51亿元,同比增长了351.30%和1611.97%。当时比克动力的部分股东方如比克电池、西藏浩泽等对长信科技承诺比克动力2017年-2019年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7亿元、12亿元和12.5亿元。

然而,据中利集团披露的数据2017年比克动力实现净利润为5.06亿元,较上述长信科技中“7亿元的业绩承诺”少了1.94亿元。

据笔者统计,2017年比克动力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7.69%和12.2%,不仅两个重要财务指标增幅远低于2016年,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比克动力净利润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这或许说明其产品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而且,笔者还发现,中利集团与长信科技披露的比克动力2016年、2017年两者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数据有少则数百万、多则近亿元的差异。

导致上述重重疑问的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希望中利集团予以重视。

五、成败“资本局”

进攻赢比赛,防守赢冠军。笔者在过往文章中多次提到,企业家在进攻时还需要时时思考的是,如果外部资本资源突然变得稀缺或者及其昂贵时,公司能够从内部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吗?

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商业领域偶尔也会出现“信用紧缩”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在在合理的价格内获得外部融资。

“能够通过经营现金流来满足大部分的扩张资金需求是沃尔玛的一个重大优势。”有权威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国际巨擘沃尔玛的决胜秘诀。

经营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笔者发现,中利自身造血能力近乎停滞——其经营现金流已经连续4年为净流出。近年中利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外部融资,这也导致了中利财务费用激增。

另外,飙升的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中利集团的大量资金,其中也暗藏不小的经营风险。

“涉及光伏业务的应收账款金额约占应收账款余额的67.27%。”在2017年报中,中利集团如是说。中利也在探索找到了一条解决(缓解)之道。2017年1月26日,中利集团公告称为盘活公司的账面资产,促进公司发展,公司拟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设立的“中利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进行融资。“公司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公司业务更好的开展。”

2017年8月10日,“中利集团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认购,实际收到认购资金4.47亿元,期限为两年,该资产计划分为A、B、C三级,预期收益率分别为6%、6.5%和7%,还本付息方式均为“每半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

但是中利集团资产证券化的体量还很小,不足以改变中利当下现金流之困。而且,前文提到的中利“光伏扶贫”、再造“三大板块”等战略,所需资金恐在百亿元以上,若是中利不能破此“资本困局”,一切战略可能沦为空谈。

比如以中利计划“建设2.5万个贫困村级电站、每个投资0.5KW需要投资350万元”计算,其累计需要投资875亿元,即便是按照中利“为贫困村光伏农场项目借入20%资本金”,中利尚需投入175亿元,即便减去中利已经投入的近60亿元,仍需投入115亿元左右。

而截至2018年3月末,中利集团账面货币资金为44.0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0.90%。这说明中利集团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

另外,长信科技在收购预案中曾提到,比克动力“业务和经营规模的大幅扩张,采购支出同比也大幅增加,产能建设也持续进行资金投入,而部分下游客户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到位时间延缓影响,致使标的公司回款速度放缓,标的公司资金需求压力较大……未来仍可能存在因业务规模扩张、客户回款速度减缓等因素导致的现金流不匹配的风险。”

笔者发现,与比克动力业务较为接近的三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鹏辉能源2017年经营现金流也都不太理想。若是中利集团成功收购比克动力,其资金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若是在宽松融资环境下,中利上述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但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包括神雾环保、富贵鸟、凯迪生态等10余家企业债券违约,涉及金额合计超过160亿元。尤其是5月份,连续16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盾安集团爆出流动性危机,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震惊资本市场。《财经》分析认为:“激进的多元化扩张对盾安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最终在去杠杆、强监管的浪潮下,没有逃脱。”

长江证券研究所认为:外部融资条件恶化也是信用违约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今年信用收缩的背景下,再融资压力或是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甚至告诉《财经》记者,现在承销机构也有压力,一些企业和城投不仅是融资成本提高的问题,可能还面临“有价无市”的状况。

笔者认为,中利现金流中隐藏的风险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公司仍需早作谋划。未来能否解决资金端需求及压力,或许将直接影响中利战略执行力及未来发展空间。王柏兴又将如何破局?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liuchang】
投稿、咨询、爆料——电话:(021)50315221-812,邮箱:edit@solarzoom.com,QQ:2880163182
关键字阅读: 中利 王柏兴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匿名发表

微信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微博公众号:
SOLARZOOM光伏太阳能网
  • 一天
  • 一周
  • 一月
  • 每日资讯
  • 光伏杂志
  • 专题
  • 每日光伏市场参考
马上订阅
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DGAD)正式公告,将对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调查。同时,欧盟对中国大陆的
联系我们:021-50315221 服务邮箱:10000@solarzo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