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N Premium与Anza Renewables战略采购高级总监Ravi Manghani就储能开发商当前面临的挑战展开对话,包括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以及《通胀削减法案》投资税收抵免的未来走向。
当前储能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开发商在规划成功的储能项目部署时必须予以考量。
在最终关税政策宣布前,整个电池储能系统制造行业已开始向可规避或适用较低关税的国家转移。
然而,新关税政策规定:越南将面临46%的关税,泰国36%,中国台湾地区32%,柬埔寨49%,马来西亚24%,印度尼西亚32%。
中国在特朗普此前宣布的20%关税基础上,又通过两次10%的增量调整被追加了新关税。
中国在关税政策宣布后,已实施报复性关税作为回应。唐纳德·特朗普宣称,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4%的反制关税。
若104%关税生效,那么自2026年1月1日起,中国产电池及储能系统将面临累计186%的关税。
除关税外,开发商还须考虑《通胀削减法案》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上任后立即签署了"释放美国能源"行政令,矛头直指拜登时代的清洁能源政策。
该命令要求持续评估支持美国电池采购与制造的政府机构和资金,其全面影响尚不明确,但税收抵免政策确实存在逐步取消的可能性。
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开发商需要考量诸多不确定因素与额外成本。
那么,鉴于近期公布的关税政策,开发商应如何通过采购策略规避关税风险?
Ravi Manghani:现阶段本土采购仍是风险最低的选择。由于电池储能系统制造仍高度依赖中国原材料,寻找非中国产材料对规避高额对等关税及现行301条款关税(即将上调)至关重要。
针对2026年及以后的交付需求,部分供应商将具备东南亚制造能力。虽然这些地区面临24%-46%的对等关税,但仍可能优于中国供应商。
美国及非中国产能的提升需要数月时间。对于有紧急采购需求的项目,Anza采购团队正协助客户评估交易对手风险,并寻找可行替代方案。
关税政策如何改变开发商原有策略或引发新问题?
2025年4月对等关税出台前,尽管中国产品面临新关税,多数储能供应商因供应链产能过剩仍维持价格稳定。但随着供应商将新关税完全纳入定价体系,我们预计短期内储能系统价格将出现上涨。
就策略而言,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掌握全供应链信息,并在项目规划和采购时密切追踪价格走势。了解产品制造地、生产周期、供应商条款条件,以及对比市场价格水平,这些做法可能会在锁定最优交易与陷入意外的交易对手风险之间产生巨大差异。
就项目公告而言,我们注意到在通常不太活跃的州出现了更多动态。您认为这与关税担忧或投资税收抵免(ITC)可能被取消有关吗?
这些地区储能项目增加主要源于当地较高的太阳能装机率,而储能为电网运行提供了灵活性。但与加州或德州等设有明确储能激励政策的州相比,这些地区的项目推进速度仍较缓慢。
关税、投资税收抵免及其他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投资决策。在缺乏强力激励政策的州,这些风险对项目开发商构成了重大压力。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取消,项目成本将增加30%,这对当地开发商是重大考量因素。
开发商正等待ITC及潜在关税等问题的政策明朗化。与储能效益明确的主要市场不同,这些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延缓项目最终决策。
您如何看待本土储能制造的兴起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确实观察到本土储能制造的加速发展。部分制造商始终专注储能领域,而传统聚焦电动汽车市场的企业,也因电动汽车增速不及预期开始转向储能。
随着储能需求增长及有利市场条件,电池制造商正在积极拓展客户群体,这直接推动了更多本土制造设施的规划公告。
但潜在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45X税收抵免等鼓励本土制造政策的影响。许多宣布建厂的企业与中国存在关联,关于限制中资企业享受45X税收抵免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这些政策的演变将影响本土制造的未来发展,但总体而言,储能供应链正获得更多投资。